2014-11-21 00:57:2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四A股波動趨窄,上證綜指收盤小漲0.07%至2452.66點,深證綜指跌0.21%至1344.57點,兩市成交縮小。盤面看,已幾天未表現的券商、保險股有所上漲。
消息面上,昨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由10月終值50.4降為50.0,創6個月新低,不如預期的50.2。
權重股本周因滬港通不如預期而持續走弱,短期跌幅稍大,故出現企穩也十分自然。本周五為股指期貨交割日,部分權重股出現異動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昨次新股表現較強,蘭石重裝在沉寂數日后漲停,該股卷土重來應該對許多次新股具有向上牽作用,特別是些低價的次新股。此外,九強生物拉出上市以來第16個“一字漲停”,這顯然又對高價次新股具有激勵作用。單就“一字漲停”數目而言,九強生物表現已超過蘭石重裝。
消息面其實并不有利于次新股等小票炒作,因李克強總理年內第二次提及了股票發行注冊制。從市場反應看,除券商股表現較好外,受利空沖擊的個股較少,似乎市場對注冊制消息有些麻木。
一般而言,注冊制推出需要復雜的配套措施先出臺,如相關法律的完善及退市制度的切實實施。雖然注冊制不會一蹴而就,但筆者個人對注冊制的預期還是相對較高的,而且相信注冊制真正到來有可能要早于多數投資者的預期,這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隨著滬港通成行,A股國際化程度應已高于以前,這應該是注冊制推出的動能之一;其次,小微企業融資難、市場資金在金融系統內空轉等老大難問題客觀上也促使管理層努力加大直接融資比例,而注冊制顯然能大幅增加直接融資數額;最后,核準制本身也不利于最具潛力的公司上市,這對我們投資者也不公平。
半年前有關方面承諾年內余下7個月發行百家新股,這也是股市近幾月強勁的部分原因,然而過了年底,管理層會否再承諾明年發行家數勢必就成為關鍵問題——假如不再承諾明年發行家數,那么A股可預見性及炒作環境將會變差;如果承諾,那么IPO堰塞湖仍無法緩解。
換言之,現有新股發行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已陷入了兩難。筆者猜想,既然左右為難,可能管理層索性就推行注冊制。
綜上所述,投資者雖然短期內可忽略注冊制風聲,但中長線擇股已應考慮這個因素,以免萬一注冊制推進速度較快而導致損失。
因期指交割及新股扎堆發行,今日及下周前兩天大盤震蕩難免,但或許很難深跌,故想低吸者不宜過貪。就常理看,投資者對上月新股發行期間五連陰理應記憶深刻,而這極有可能使拋壓提前釋放,最終或導致新股發行期間市場相對平穩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