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4 01:02:3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記者 牟璇
自去年以來,草根出身的陽光私募基金中頻出黑馬,力壓券商、基金等專業機構。張云逸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其執掌的鴻逸1號在去年陽光私募的業績評比中排名第二,占據榜眼位置,一戰成名。今年前9個月,鴻逸1號的業績一直位列私募排行榜前十,成了近兩年來陽光私募中一匹黑馬。
記者與張云逸多年前便相識,這位經濟學博士,對于宏觀經濟、經濟邏輯、經濟與證券市場的關系以及我國證券市場運行的基本特征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具有豐富的投資和資本運作經驗,低調沉穩的性格,以及選股的獨到眼光令人贊嘆。
作為草根出身的張云逸,在證券市場打拼20余年,5年來,創辦鴻逸投資目前已躋身國內陽光私募業績增長最快、業績穩定性最高的機構之列。
此次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第一次對張云逸進行專訪,他坦言,在交流和分享投資方面并不擅長,但仍希望能夠盡可能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在投資方面的體會,并對即將到來的2015年資本市場做一個展望。
投資行業領先型公司/
NBD:張總,您好,認識這么多年了,這是您第一次接受我們的專訪,非常感謝!我們知道,近兩年來,鴻逸的業績表現非常突出,您堅持的投資理念是什么?
張云逸:我們始終堅持“研究創造價值”的核心投資理念,強調研究的前瞻性和準確性,用規范化、系統化的方法,深度挖掘投資品種的內在投資價值,為投資決策提供支持。
通過深入研究,我們投資“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有持續業績增長能力的行業領先型公司”和“基本面發生重大好轉,但股價尚未反映其變化的行業領先型公司”。我們堅信投資回報來自于以基本面為核心的深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超額絕對收益。
NBD:一般來說,民間私募投研只集中在團隊的一兩個人身上,而您今年大幅完善了公司的投研團隊,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張云逸:舉個例子,2013年有一只十倍股,2012年9月份的時候我就關注這只股票了,當時它推出了幾款很火爆的游戲。我比較看好該公司的基本面就極力向身邊的朋友推薦,可不曾想,股市弱市行情中它卻遲遲沒有啟動上漲,迫于所管理產品的凈值壓力我們不得不轉戰其他股票。2012年的市場一直跌到11月份,直到12月份才開始啟動,而這只股票到2013年4月份才開始強勢上漲。
對于這次錯失牛股,讓我意識到自己對這個行業、個股理解還不夠深入。又如,當移動互聯網開始沖擊傳統產業的時候,我已經意識到會產生比較大的變化,但是并沒有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挖掘背后可能產生的投資邏輯。因此,我加大了行業研究力度,把研究團隊擴充到6人,全面覆蓋了大消費、醫藥、TMT等多個行業,而且研究范圍不限定于二級市場,同時也會關注一級市場動向,掌握最新的投資風向。
成長股須持續高增長/
NBD:您認為現在哪些行業中更容易出現優質公司,為什么?
張云逸:處于成長期的行業中更容易出現優質公司。并且,我們發現只要跟著經濟發展方向走,更容易找到成長行業。
我們原來看市場和宏觀經濟面是分開看的,帶有一些散戶的思維和邏輯,沒有跟經濟發展的內在本質、內在規律和內在趨勢融合起來。
我們現在基本上是跟著經濟未來發展方向走,無論是產業化的邏輯,還是估值成長的邏輯,以及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之間的內在關系,都是按照自己的邏輯提前去布局,這樣也避免了買入個股時買在高位的風險。
同時,根據二十多年的投資經驗,我們形成了一個獨有的行業觀察維度,簡單講就是當一個行業達到“經濟性”的時候一定會爆發,什么是“經濟性”?通俗理解就是當使用這個產品的人會因此而獲得經濟效益的時候,包括產品體驗、辦事效率等多個方面。
大家都知道,任何產業都有其自身的發展周期,大多數情況下一個產業按照初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來演化。產業發展處于哪一個周期如何判斷,就需要每個投資者來定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對于我個人而言,每年至少30%以上增長才算真正踏入成長期。
NBD:那您對成長性行業的要求還是極高的。
張云逸:是的。我們還要觀察行業增長率的可持續性,這就要從其他方面來求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使用這項產品或者服務的人,會因此帶來經濟效益的提升,比如在使用效率上的提高、產品體驗的提升、甚至能夠幫助使用者提高相對競爭力。如果一個產品看上去不錯,但每一個使用它的人沒有獲得任何經濟效益,那就應該排除,比如前些年的光伏行業就是這樣的狀況。
另外,我們還要考慮每一個產品本身的滲透空間。某種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增長曲線,應該是一個近似的對數曲線。剛開始由于基數小,增長特別快,到一定階段之后會慢下來,那么在它的市占率在50%以下的時候,參與到它的爆發期中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后,關于我們如何從成長行業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舉一個例子,“原來我們買入的標的,根據公司的內在價值、行業成長性、公司財務成長性、管理狀況、發展戰略狀況等綜合評定進行打分的時候,只要達到70分就可以買入了,現在我們把標準提高到了90分。這樣一來,買入的股票都是優中選優的。”
關注行業及公司拐點/
NBD:我知道您對個股的要求非常高,能不能給我們舉個例子,您曾經投資過的股票,您是如何挖掘,如何跟蹤調研,如何獲得巨大收益的?
張云逸:這樣的例子比較多,行業因素包括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呈現出加速增長的態勢;行業供求關系發生逆轉;行業生態系統發生了巨大變化;行業的商業模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社會各界對某些行業產生巨大的熱情等。
公司層面包括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出現反轉;公司新技術、新產品取得突破;公司拓展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和一片新的藍海;公司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公司制定了新的有吸引力的可執行的發展戰略等。
近期的一個實例是:物流行業處于大變革、大優化、大整合的階段,某國企背景公司做著交通信息化和航運信息化的技術服務,賺的是承接項目的利潤。
我們先是預判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中,該公司可能會有所作為。隨后,通過查閱公開信息,跟蹤調研和財務分析,發現這家公司上市以來,一直沒有有息負債,但在2014年6月卻一次性獲得三家銀行和實際控制人、財務公司授信約12億元,達到當期凈資產的2倍左右。這一反常行為,使我們判斷其后續必然會有相關行業整合的大動作,就及時適當介入,結果收益還不錯。
NBD:在個股的買賣時機方面,您是怎么把握的,會買估值很高的股票嗎?
張云逸:關于買賣點,理想狀態是在一個公司進入爆發期的時候買入,當高速發展期過去,進入成熟期之后,就應該選擇賣出。
一般而言,一家公司的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50%的時候,就可以選擇退出了。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一個產業進入高速發展之后,但市場估值不高,大家對它的認識還很少,我們還是會繼續持有它。市場中出現比較多的情況是,當買入標的公司之后,在公司業績并未產生大量利潤時,就會被市場提前炒作一番,股價一旦達到預期,我們也會考慮賣出。
2015市場處于大牛市中期/
NBD:2015年即將來臨,您認為,A股市場是否會延續今年的持續上漲行情,為什么?行情在結構分化方面會呈現什么特點?
張云逸:我們的判斷是,2015年的市場處在結構性大牛市發展的中期階段。首先,本次大牛市的基礎是牢固的:一是由于對新一屆中央領導治國理政能力的充分信任,使市場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和結構優化具有良好的預期;二是社會資金無風險收益率的下降,讓股市顯得越來越有投資價值;三是改革降低了整個經濟的風險溢價水平,使國內經濟“硬著陸”的概率基本為零;四是我國經濟正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上市公司業績會逐步提高;五是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從房地產向股市轉移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
然而,牛市發展到目前階段,發生結構性分化也是必然的。一是市場對成長股的挖掘比較充分,在沒有新的驅動因素的影響下,部分被炒高的偽成長股的價值回歸將是理性的選擇;二是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化,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的不斷涌現,會出現新的成長股;三是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部分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面臨價值重估;四是隨著國企改革的逐步推進和深入實施,部分國企將煥發出新的活力;五是國家長遠發展戰略和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將從政治經濟等多個角度影響市場;六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和資源配置的傾斜將提振一批新的產業,加快其發展步伐。
NBD:滬港通會對2015年的行情帶來哪些可變因素?
張云逸:從國家發展全局來看,滬港通是一盤大棋,是資本項下可兌換的一個重要步驟,是中國走出去戰略、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舉措,但短期影響不可高估。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資金流入股市的量可能沒有預計的那么多,對市場整體的提振力和估值提升動力可能沒有那么大。這個預計實際上已經為滬港通開通后的市場表現所驗證。
二是對市場風格轉換的影響可能也沒有預計的那么大。原因是資金量小必然導致影響力弱,更重要的是市場風格是由文化傳統、思想認識、參與者結構、參與資金成本、預期收益、羊群效應等多種因素決定,不是滬港通短期能夠改變的。其實,央行突然降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滬港通不達預期所采取的舉措。
NBD:2015年A股市場存在哪些風險,需要我們警惕?
張云逸:其實上面已經有所提及。主要是已經被炒高的偽成長股的調整風險,包括一是由于成長股的成長預期被證偽,其業績和成長性支撐不了股價;二是新的成長股不斷涌現,賺取了市場上的眼球和資金。
三是隨著注冊制的實施,新股票會越來越多,分流資金;四是小企業上市門檻降低,企業可以自主上市,收購的邏輯越來越不好講了,已上市的中小企業必須與其他產業資本、并購基金和投行深度結合。
當然整個市場的周期性風險也會呈現,主要是市場快速上升后的獲利回吐和經濟數據嚴重不達預期引起的市場短期恐慌。另外,資金面持續偏緊導致整個市場資金凈流出(出現的概率較小),美元加息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