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1-26 16:00:37
新聞專業就業率低對于畢業生而言是一個悲劇,但是站在媒體更迭的角度看,只能算是一個進步現象的副作用。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近兩年全國就業率低的專業,同時還點名各地就業率低專業榜單,廣東被“亮紅牌”的專業除了冷門的治安、考古外,新聞學、藝術設計、音樂表演同樣上榜。
新聞專業居然上了“就業率低專業榜單”,乍一看,筆者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觀察周邊的環境也就覺得其實應該在意料之中。此前的多年是門戶網站以及紙媒、電視臺大發展的黃金時代,兵強馬壯,還要不斷招兵買馬是一些強勢媒體的常態,因此,新聞專業曾是令人眼紅的熱門專業。不過,互聯網和科技的力量正在瓦解這一曾經強大的傳統媒體城墻,更要命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傳統媒體在內容的深度上也確實有收縮的趨勢。
互聯網時代,受眾格外挑剔,沒人愿意看水貨內容,要么你讓我愉悅,要么你讓我感受強大的刺激(正面、負面的都可以),但是要是在垃圾廣告的包裹中,媒體人端出的居然是一盤自己都不滿意的夾生飯。呵呵,你還指望廣告商買單嗎?當然,也不僅僅是內容的問題,內容的問題折射的只是互聯網思維貧瘠的一個側面。
還有一個渠道的問題,毫不客氣地說,傳統媒體的渠道在經歷快速貶值之后,還在持續貶值,即使你的內容做得好,版式做得上佳也無法避免這種命運,因為人家玩的就是移動終端。微博不行了,微信又來了,受眾接受的信息量比以前更大,方式更便捷,只不過,這一切和傳統媒體沒什么關系,他們只能作為一個基礎的內容供給商,獲得一塊極小的蛋糕。蛋糕既然很小,就不要招新人,甚至該裁員就裁員,該減支就減支,這已經不是什么新聞。
在這樣的狀況下,你還指望傳統媒體能提供多少新聞工作的崗位呢?人家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不過,慘淡只屬于傳統媒體,我對新聞的未來反而是看好的。只是玩法變了,渠道變了,大家玩的是細分,是專業,是垂直,是不追求規模——這個聽起來很牛吧。
“邏輯思維”的羅振宇給自己打工,就靠一張嘴,每周給大家講一些道理,養活一個公司。高曉松的“曉說”也一頓大侃,網絡點擊率一路飆升。“凱叔講故事”的王凱,就講幾個童話故事,居然比他之前在央視還紅。世界不一樣了,時代不一樣了,一個小團隊的收益、知名度超過一個報社的時代開始了。
這些公司當然也吸收了不少人就業,部分崗位就需要用到新聞專業知識,只是目前的量還不夠大。等更多的人回過神來,通過自媒體開始成為高品質的紅酒評鑒報、跑步指南電視臺,又或者是老年健康電臺的時候,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將擁有更多更靈活的就業渠道。在目前這個傳統媒體衰微,自媒體還沒有大規模集體上位的時機,新聞系的畢業生注定尷尬。
另一方面,也不是所謂的新聞系畢業生都能在新媒體時代找到和專業對口的飯碗,因為教給他們那些專業知識的人已經過時了,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還在用十幾年前的講義,作為新聞系的老師甚至不太懂微博、微信,即使開通了,也沒有認真研究,更談不上和學生交流傳播技巧。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呵呵,哪個老板敢要?
社會需要什么樣的新聞系畢業生?站在老板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進和媒體沾邊的單位或者公司,畢業生應該有基本的互聯網思維,要會玩新媒體,最好是個網絡達人,粉絲越多越好。如果粉絲多到一定程度,其實你已經不需要給人打工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所以說,新聞專業就業率低對于畢業生而言是一個悲劇,但是站在媒體更迭的角度看,只能算是一個進步現象的副作用。怨天尤人沒什么意義,何況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新聞系畢業生要做的是先找一份工作做著,如果以后還想在新聞行業發展,抓緊時間學點靠譜的東西吧。你們其實有機會站在一個行業大發展的風口上,關鍵是,你不要走錯了方向。 (作者系廣州政經評論人士)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