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存款保險制度之問:50萬元最高償付限額如何確定

新華網 2014-11-30 23:01:07

從國際上看,償付限額一般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倍,例如美國為5.3倍、英國為3倍、韓國為2倍、印度為1.3倍。這個限額使絕大部分存款人,例如90%或95%以上得到全額保護。

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廖佳)醞釀21年之久的存款保險制度終于露面。30日晚間,央行、國務院法制辦發布《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期限為30天。

征求意見稿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也就是說,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

公眾兩大關注浮出水面——50萬元最高償付限額如何確定?50萬以上的存款又該如何賠付?

50萬元最高限額是“高配”

存款保險制度并非新鮮事物。自1933年美國創立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以來,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

實踐證明,存款保險制度在保護存款人權益、及時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各國普遍實施的一項金融業基礎性制度安排。

為何劃定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

央行在關于《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的說明中強調, 根據2013年底的存款情況進行了測算,50萬元的安全線可以覆蓋99.5%存款人的全部存款。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存款人的存款能夠得到全額保障,不會受到損失。

征求意見稿還明確表示,這個限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人民銀行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經濟發展、存款結構變化、金融風險狀況等因素調整最高償付限額。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從全球來看,實行有限賠付是各國存款保險制度的通行做法。其優勢是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把隱性的、邊界及權責不清的機制顯性化,厘清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對道德風險予以防止和克服。

從國際上看,償付限額一般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倍,例如美國為5.3倍、英國為3倍、韓國為2倍、印度為1.3倍。這個限額使絕大部分存款人,例如90%或95%以上得到全額保護。

從我國國情來看,考慮到我國居民儲蓄意愿較高,存款很大程度上承擔著社會保障的功能。因此,征求意見稿將最高償付限額設為50萬元,約為2013年我國人均GDP的12倍。

不難看出,設定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遠高于國際一般水平。

超過50萬元并非無防護

其實,如果考慮一個家庭的存款可以放在其不同成員名下,單個家庭事實上可獲得更高的存款保障。就算真的“超限”,征求意見稿規定,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存款人將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

宗良表示,“存款保險做的是‘加法’,是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再給老百姓存款加一道安全防線。”存款保險在實際操作和賠付中,大多采取過橋銀行、收購與承接的方式,將問題銀行的存款轉移到一家健康銀行,實際上使存款人得到100%的全額保障。

實際上,征求意見稿也對此進行了特別說明。即使個別小存款銀行發生了被接管、被撤銷或者破產的情況,一般也是先動用存款保險基金,支持其他合格的金融機構對出現問題的存款銀行進行“接盤”,收購或者承擔其業務、資產、負債。這樣存款人的存款將轉移到其他銀行,繼續得到全面保障。確實無法由其他銀行收購、承接的,按照最高償付限額直接償付被保險存款。這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

因此,超過50萬元償付限額的存款并非“不安全”。在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存款保險基金、銀行資本和存款準備金是銀行體系應對風險的“三道防線”,三者是相互補充的關系。

“銀行資本作為銀行經營的本錢,首先用于承擔銀行經營的風險和損失,為存款人等債權人提供一層安全墊。存款準備金可以用來滿足金融機構緊急流動性需求。存款保險基金則用于銀行發生嚴重風險時對存款人提供保護,維護公眾信心和金融穩定。”

市場人士表示,實行有限賠付的另一大優勢是,當銀行經營失敗時,在確保絕大多數存款人得到完全保護的前提下,在金融機構股東和管理者出局后,讓大額存款人也承擔一定風險,如此,大額存款人也就有了動力監督銀行的經營行為。

央行強調,存款保險制度是保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是金融安全網的基本組成要素。市場經濟條件下,吸收存款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為了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通過市場機制強化對存款銀行經營行為的監督,及時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存款保險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責編 何小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