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 00:59: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昊 李琴
每經記者 張昊 李琴
2014年11月28日,第十二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揭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幸邀請到了今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農林牧漁第一名——中信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施亮,與投資者分享其對農業股投資風險的深度理解。同時記者也與來自私募圈的深圳太和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徐爽博士以及行業內人士共同探討了他們所理解的農業股投資風險。通過對三方專業研究機構觀點的歸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從更全面、更系統的角度解讀這一現象,以求進一步為投資者揭示農業股投資的真諦!
新財富第1名:四維度把控風險
對于農業股的投資,施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投資者可以通過研究公司的實質風險和表觀風險,從四個維度把控公司的情況,盡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施亮認為,農業股的分析首先應該警惕的是超出常識的風險,即公司的經營、業績超出常識,一定是有重大風險的。獐子島就屬于這種情況,一兩年業績水平比別人都高,目前A股還有一批這樣的公司,風險遲早要釋放。
第二個方面是企業治理的風險,如ST景谷。這類風險多數集中于國有企業,主導產業或公司的人不負責,公司運營中權責利不對稱,導致公司業績很爛。
第三個方面應該落到產業自身,也就是周期風險,必須要承認所有的周期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第四個方面是投資者預期差風險。該風險來源于行業處于上升或下降過程中投資者形成的一種估值差。
“總的來說,第一、第二點是實質性風險,投資者經過研究是可以避免的,但需要一定的研究水平;第三、第四點是表觀風險,表觀風險是投資者應該接受的,因為這種市場情緒與產業周期是不可避免的,參與到這股市當中就要承擔這樣的風險。”施亮如是總結自己的投資思路。
那么農業股中的畜禽行業是否會存在超常識風險呢?施亮認為“不會”,因為畜禽行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一是餌料系數,即一斤肉需要多少斤飼料來喂;二是畜禽價格;三是一頭基礎母豬生多少活豬的數量。依據這些透明數據,在量比上就不會犯常識性錯誤。如果上市公司虛假披露則不屬于研究范疇。
一系列的“黑天鵝”事件是否會影響農業股的整體估值呢?
施亮認為,盡管農業股這些年出的事不少,但投資者不會因這些風險降低整個行業的估值。原因主要是,相較很多夕陽行業,農業屬于政策扶持性行業,比如土地流轉政策,以后農業將逐步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資本化,農業產業工業化趨勢不可阻擋,這過程中會產生一批好公司,所以,從整體上不會對行業估值產生大的影響。但像獐子島此類事件的爆發,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帶動板塊階段性回調。
對于專業機構在農業股投資中也難免中招的情況,施亮解釋為:“我懂產業的方向、價格,但是我無法進行盡職調查。比如獐子島,我無法掌握它具體投苗、生長的情況,這中間存在信息黑箱,上市公司沒有義務向你披露,專業投資者在有限的信息下也無法把控。”
另一位金牌農業分析師也補充稱:“農業股與其他股票的最大區別在于生產的開放性,即增加了自然災害這類風險,投資者需及時注意。”
私募:“三招”防風險
農業股的業績變臉甚至造假,給眾多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那么,私募又對農業股的高風險有何防范措施呢?
對此,曾先后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安信證券從事研究工作的徐爽認為,歷史上多家農業股的變臉、造假并非偶然,這與農業公司的行業特征有關。
“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或造假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現象在農業板塊表現比較明顯,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嚴重的信息非對稱性,農業上市公司往往具有比外部投資者更多的內部信息。農業生產過程具有隱蔽性和難以觀測性的特點,外部很難直接觀測到農業的生產過程、生產環節、風險事件和產品質量。這種信息非對稱性導致了上市公司經理層的道德風險,通過各種隱蔽手法虛增收益。這種做法違背了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也不容于現代商業倫理和信托精神,從長遠看,也必然損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利益。”
如何防范農業股的造假風險,徐爽認為有三個方法特別重要,“首先,機構要加強對農業上市公司的實地調研。由于農業生產的物理特征受制于天氣和地理因素影響,只有到現場才能掌握其生產的實際情況。要深入到上市公司的實際生產環節,深入調研,掌握真實信息。”
“其次,注意培養農業相關的專業分析研究人員。由于農業是一門實踐學問,許多研究員紙上談兵,對農業生產實際了解甚少。要特別注意培養專業人才,提高農業公司盈利及風險分析的質量和專業水平。”
除了人才培養與實地調研外,徐爽還認為:“應注意財務指標的異常變化和突然變化。異常變化往往隱藏著重要信息,要特別關注。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來看。橫向上,注意和同類公司比較,分析差異的來源。縱向上,注意和歷史業績比較,分析業績的可持續性。”
學術界:行業特性存造假屏障
業績風險或造假為何時常集中于農業股,行業內人士對此又如何看待?
受訪的多位業內專家及上市公司人士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原出業績造假的系統成因,這是由造假動機到可操作性,再到造假違法的低成本等一系列綜合因素所導致。
在資本市場中,市場對于上市公司的業績要求較高,甚至部分投資者對于短期業績釋放追逐不停,然而農業的強周期性以及平均利潤率低的行業特征,難以長期保持靚麗業績。為了迎合資本市場,不少企業鋌而走險,這就具備了造假動機。
而在動機充分的同時,農業的行業特征還為企業造假提供了天然屏障。一方面是經營中交易對象多為農戶,交易對象非常分散,少有大型的上下游公司,這讓投資者難以核實公司的經營數據。而且,在與農戶的交易中,農業公司大量采用現金交易,進一步加劇了成本、銷售等一系列數據的蒙蔽性。
另一方面,農業公司的存貨很多幾乎不可調查,上市公司在存貨這一項目上就可大做文章。
在虛增完業績后,農業公司還能以自然災害為借口,順理成章的為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打掩護。這“一條龍”的操作是農業股造假頻發的重要原因。
“目前監管層方面的懲罰力度與造假的巨大收益相比還相當薄弱。”業內專家認為,“違法成本低,也是這些不法者大膽地欺騙廣大投資者的重要原因,呼吁有關部分進一步加大對于造假公司的懲處力度,從法律的角度威懾這種不法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