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債務高企人才流失攀鋼擬推高端產品謀輕裝突圍

2014-12-04 00:46:0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攀枝花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攀枝花

沿著蜿蜒的機場路行駛,透過車窗遠眺,滔滔的金沙江繞城而過,“陽光花城”攀枝花盡收眼底。司機說,碧水青山之間,那些光禿禿的山巒足以見證中國“鋼城”的歷史變遷。

這些山巒曾是攀鋼奮斗過的地方,且仍繼續滋養著這座“鋼城”。作為老牌國企,攀鋼集團如今面臨多重挑戰,企業債務高企、盈利能力弱化,尤其是在迎接釩鈦產業變革大潮面前,企業研發人才遭遇民企“挖墻腳”,高端產品研發又陷入技術瓶頸等。

面對上述困境,近日攀鋼集團董事長姚琳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地處釩鈦資源富集地,攀鋼獨具優勢,呼吁國家應從戰略層面制定產業政策,確立釩鈦高端產品規劃,支持釩鈦產品推廣應用,同時須遵循“前端產業集中配置,后端產業百花齊放”的新產業模式。

企業負債率逐年攀升

“為了滿足投資和流動性需求,公司債務負擔有所上升,償債指標依然處于行業內較差水平。”對于攀鋼財務,中債資信評估機構分析師閆麗瓊如是評說。

中債評估報告顯示,近年攀鋼集團的負債率節節攀升,2012年僅為68.4%,2013年升至74.5%,2014年一季度末已超過75%。

在申銀萬國一級行業34家鋼企中,2013年行業平均負債率為64.5%,但攀鋼的負債率高出行業10個百分點,達到74.5%。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攀鋼集團的經營凈現金流情況也不容樂觀。2012年攀鋼的經營凈現金流入10.8億元,2013年經營凈現金流出5.12億元,2014年一季度末僅實現經營現金流凈流入1400萬元。

熟悉攀鋼集團的一位資深觀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老國企,攀鋼與其他鋼企一樣,有大批職工,當前市場形勢又不好,也不敢隨便減產或停產,即使有很強的產品創新能力,勢必會淘汰一批低端產能,隨之帶來的減員也會引起社會問題。”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看,盡管攀鋼集團旗下擁有數十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但這個指標仍持續惡化,2011年攀鋼凈資產收益率為-0.34%,2012年這一指標擴大至-2.19%,而2013年甚至達到-9.23%。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進口礦價大幅下跌,釩鈦磁鐵礦的經濟性下降,鋼鐵行業陷入困局,對釩鈦產業的支撐能力減弱,攀西戰略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受到劇烈沖擊。”姚琳表示,在環保新國標面前,攀西資源開發的環境治理難度極大,釩鈦低端產品多,產業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

人才流失嚴重

在釩鈦產業突圍中,攀鋼集團的子公司攀鋼研究院被寄予厚望。據悉,攀鋼研究院現有員工1000多人,其中科技人員560余人,包括知名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等高端人才50多人,四川省級專家10人,其余500多人為高級職稱或碩士、博士生。

不過,前述資深觀察人士透露,攀鋼現在人才外流嚴重,尤其遭到民企的“挖墻腳”,這對攀鋼產品的持續研發非常不利。

其實,早在幾年前攀鋼人才流失已現端倪。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攀鋼就連自己培養的高學歷人才也留不住,自公司1994年培養研究生以來,共培養377人,因各種原因不辭而別、調離攀鋼的已超過100人,約占已畢業研究生人數的40%。“未來幾年,攀鋼潛在的想流動并將流出的人才不少。如不盡快扭轉這一局面,人才流失率將更高。”

攀鋼如今正面臨一場人才保衛戰。據當地媒體報道,攀鋼研究院的策略是開門搞科研,主動與中科院、北科大、東北大學等科研院所展開學術交流和合作,以促進釩鈦產業產、學、研緊密結合,提升研發效率。

面對攀鋼的現實困局,姚琳開出的藥方是,公司應遵循“前端產業集中配置,后端產業百花齊放”的新產業模式,即前端投資大、技術要求高,集中配置給企業可以避免低效開發和資源浪費;后端有利于向高端發展,這個產業模式是實現攀西戰略資源開發可持續綠色發展的根本。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攀鋼目前試圖通過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產業高端化,其中投資5.2億元建成高爐渣提鈦等5條中試線,每年另投入6億元科研經費,牽頭組建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成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對于釩鈦這一戰略性資源,攀鋼已意識到其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按照姚琳的說法,他們目前已開展了尾礦、低品位礦回收,尤其是在紅格礦鉻資源開發利用,以及高爐渣鈦資源回收利用研究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攀鋼為自己制定的目標是,“十三五”期間釩資源利用率提高20%,鈦資源利用率翻番,鉻資源實現產業化利用。

姚琳建議,國家應從戰略層面制定產業政策,確立釩鈦高端產品規劃,組織產業鏈上下游優秀企業及科研機構聯合攻關,支持釩鈦產品推廣應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