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2-08 08:56:58
銀行理財業務正向著“去通道化”的直接投資邁進,以回歸“代客理財、買者自負”本質。
證券時報記者孫璐璐
銀行理財業務正向著“去通道化”的直接投資邁進,以回歸“代客理財、買者自負”本質。
不少銀行理財業務從業者表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最大的意義在于讓理財業務“去通道化”,推動理財資金直接投資實體經濟。
此外,為繼續推動銀行理財業務回歸“代客理財”的本質,《辦法》也通過多種措施提高銀行發行預期收益率型產品的成本,進而推動銀行理財轉向凈值化,進入“買者自負”轉型的快車道。
投資項目“去通道化”
據了解,一直以來,除面向高凈值人群發行的理財產品外,銀行理財無法獨立開設證券賬戶,并不能直接接入交易所市場,而是要“借道”券商資管、信托計劃、基金子公司等。上述《辦法》允許銀行理財獨立開立資本賬戶和理財賬戶,則意味著銀行理財可不再借助通道,實現與企業項目的直接對接,這不僅可加深銀行理財服務實體經濟,同時也達到降低融資成本的目的。
光大銀行理財事業部總經理張旭陽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獨立開立賬戶不僅意味著“去通道化”,還強調了銀行理財獨立性和破產隔離的法律效果,實質上賦予了銀行理財信托關系和一定程度上SPV(特殊目的載體)的法律主體地位。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對資產期限的規定,實則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期限覆蓋資產的資金需求,直接給項目融資,風險收益全部轉給投資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