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公募基金2015年六大猜想

2014-12-12 00:57:3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宋雙 董華 發自成都 深圳    

每經記者 宋雙 董華 發自成都 深圳

基金清盤、費率松動、創新產品遍地……2014年的公募基金行業其實精彩紛呈。面對即將到來的2015年,基金業還有多少變化值得我們去猜想?

《每日經濟新聞》特別推出公募基金行業2015年六大猜想,包括首家基金公司上市、基金業務外包興起、公募基金資產規模超5萬億元、基金產品繼續創新、基金子公司資產證券化落地及單一型基金公司出現等六大主題,既是大膽猜想也包含著殷切期待,而這一切都將等待市場檢驗。

猜想一 首家基金公司上市/

銀行上市、保險公司上市、券商上市、信托公司借殼上市……金融行業上市公司中,似乎獨缺公募基金公司。為何公募基金公司遲遲不能上市?當政策放開之后,公募公司離上市還有多遠?2015年是否會出現首家上市的基金公司?

2013年,《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后,備受關注的一條便是允許基金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并取消對持股5%以下股東行政審批,各方解讀均認為管理層此舉是為基金公司上市預留空間,而這一新規也在公募基金行業內引起一陣 “騷動”,不論憧憬過上市與否的基金公司,也全都開始直面這項議題。

實際上,同年匯添富便有所動作,在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企業名稱核準公告中,已經出現了“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這一名稱,暗示著匯添富正在啟動股份制改革,為未來上市鋪路。

當公募基金公司在為挽留人才、加強激勵而頭疼時,上市無疑是其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的重要途徑。實際上,隨著公募基金公司歷史越長、發展程度越深,其也在更多地追求主動權和更加自由的成長路線,以及拓展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

與此同時,也并非所有的基金公司都不“缺錢”,上市之后資本更加充足,這也有利于基金公司開展更多業務。

猜想二 基金業務外包興起/

2015年2月1日,《基金業務外包服務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將正式實行。《指引》中所提到的外包服務包括銷售、銷售支付、份額登記、估值核算和信息技術系統等業務的服務。這尤其對于正處于籌建期的新基金公司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可以輕配、甚至省去部分后臺人力構成,尤其是財務會計等等.

不過,對于部分已經花血本搭建相關后臺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來說,外包需求短時間來看或許有限,不過在其業務擴展過程中可能也會面臨人手不足的情況,此時外包服務或能提供幫助。

但目前基金公司仍然顧慮較多。畢竟將業務外包需要非常成熟、專業的外包公司或者相關機構可供選擇,而外包是否會泄露公司機密也是基金公司普遍考慮的問題。

不過綜合來看,業務外包的本質省去后臺的龐大人力負擔,輕松上陣,更好地集中精力為投研服務。

猜想三 公募規模超5萬億/

從去年下半年起,以余額寶為首的寶寶類貨幣基金的崛起,使得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年底或站上4萬億元。如果明年A股牛市橫行,對比2007年所帶動的公募基金規模效應,那么保守估計公募資產規模可以史無前例地突破5萬億元。

不妨回憶一下。2007年的大牛市令得公募基金數量在僅僅345只的情況之下,資產總規模便站上3萬億元,達到3.27萬億元;而2006年僅為8500億元,尚不足萬億。直到2014年年底才或站上4萬億元。

近幾年首募破百億的股基已經“絕跡”,僅任憑低風險的貨幣基金馳騁。不難注意到的是,2014年三季度,“風向標”余額寶規模已經有所縮小,而年底成立的貨幣基金規模也是普遍偏小,并且貨幣基金大行其道的背景原本就是A股市場的不景氣。如果A股就此重回上升通道,那么2015年的貨幣基金發行或難延續強勢。而權益類基金也許就將重新扛起規模大旗,成為撬動2015年公募資產規模突破5萬億元的主要力量。

猜想四 產品創新深耕細作/

這幾年,基金產品在創新上出現了非常多的變化。然而,與國外相比,國內基金產品的真正創新,還比較有限。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從固定收益類產品慢慢向偏股類產品轉移,尤其是混合型基金產品。

根據證監會公布截至11月28日的新產品申請數據,10月份以來,基金公司上報的70只產品中,只有20只左右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其他均是偏股類產品。雖然大多數發行的混合型基金產品創新乏善可陳,不過,也不乏比較有特色的,比如南方絕對收益混合和華泰柏瑞量化優選混合。

富國基金產品開發部副總監陳曙亮此前表示,在產品創新上面,海外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國內暫時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基金公司在這方面可以有很多想象的空間;第二,可以捕捉中國轉型發展時期一些新興行業和產業的機會,在中國產業轉型過程當中具有投資機會的產品;第三,開發一些對沖類的基金,應該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猜想五 基金子公司資產證券化落地/

基金公司子公司從審批之后,規模迅速膨脹,而基金公司子公司也由于通道業務的過于泛濫引起了市場多方詬病。

從“107號文”到“26號文”再到“127號文”,一個最主要的改變就是監管層已經在整肅資金池和通道業務,規范影子銀行業務。基金公司子公司野蠻成長的時代畫上句點。

于是,眾多基金公司不得不紛紛另尋出路。資產證券化便成為通道業務之后,基金公司盯上的新路子。事實上,監管層也非常支持基金公司在資產證券化業務方面的探索,近期,證監會發文明確了基金公司從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具體要求。基金子公司也是大力歡迎。

然而,事實上,從信托資產證券化的歷程來看,基金子公司要完成資產證券化業務,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實際上能夠獨立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基金子公司很少,不論是經驗,還是人才團隊都不充分。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目前是在積極準備資產證券化的項目,基金子公司目前也在積極準備。甚至有一些發展比較成熟的子公司總經理表示,在競標和準備之后,隨時可能推出該業務。

猜想六 單一型基金公司出現/

日前,證監會發布的《指引》,明確對基金業外包業務實行備案管理,并對公募和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業務外包進行了各項原則性規定,而且該《指引》將在2015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了解,對外包業務,一些新基金公司可能希望能外包的都外包,而老基金公司則希望把把人員占比較高、程序比較繁瑣的業務外包,減少成本。

于是,這項規定給了市場不少的想象空間。意味著未來基金公司可以把自己旗下的一些非核心業務部門進行外包,從而可能會出現一些專門只做投研的單一型基金公司,把產品和發行都外包出去。

事實上,從目前基金公司的現狀來看,如果出現,這種單一型的基金公司可能會在中小基金公司中出現,大的公募基金公司由于各方面發展都比較成熟,目前轉作單一型的可能性不大,而一些中小基金公司以及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對此渴望更大。

外包或將給這些基金公司打開新的發展思路,如果只做某一細分領域,比如專注于投研,可能會是未來中小基金公司實現突破的一個新起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