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00:58:0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13萬億”、“創新轉型”、“兌付危機”、“監管升級”、“增資擴股”等關鍵詞,構成了2014年信托行業的主旋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近獲悉,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行業管理的資產規模增至12.95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成功邁入“十萬億后時代”。同時,信托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信托業整體規模雖然創新高,但增速出現放緩趨勢。信托業已步入平穩增長階段。
2014年,亦是信托業頂層設計完善升級的關鍵年。銀監會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即“107號文”)精神,先后出臺了《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即“99號文”)以及配套實施細則,指導信托行業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行業本源,推動信托公司轉型。同時,信托公司也在土地流轉信托、家族財富管理信托等領域進行多方嘗試。在金融體系發展和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信托業危與機并存。
行業:資金規模增速放緩/
2014年信托資產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全行業資產規模增至12.95萬億元,成功邁入“十萬億后時代”。不過,從近期季度環比數據來看,信托業資產規模增速已明顯放緩。2013年四季度至2014年三季度,信托業資產季度環比增速依 次 為7.66%、7.52%、6.40%和3.77%。其中,今年三季度環比增速回落幅度最明顯。至此,信托業開始步入平穩增長階段。
據悉,1979年我國第一家信托公司設立,信托業開始發展。直到2007年監管層修訂新辦法之后,我國信托業才真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07年底信托業資產管理規模僅為9621億元,2008年跨過1萬億大關,2009年一舉邁過2萬億大關。2008年以后,信托業的資產規模每年以至少1萬億元的增長不斷刷新紀錄。目前,信托業資產規模已經遠遠超過公募基金和保險業。從2007年底到2014年三季度末,不到6年時間信托業的資產規模增長了13倍。
近年來,信托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源于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使得居民財富迅速積累,進而帶動投資理財需求迅速增加,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受到追捧;另一方面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體制下,信托公司擁有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制度優勢,投資范圍更廣泛,投資方式更靈活。各類金融機構大力與信托公司合作,開展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特別是2009以來銀信合作業務催生信托資產規模迅速膨脹。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資金來源中單一資金信托仍處于主導地位,規模達到8.42萬億元,占比為65.01%。集合資金信托規模為3.77萬億元,占比為29.13%。不過,隨著信托業制度紅利消失,同業競爭加劇,單一資金信托較往年出現明顯下滑趨勢。
從信托資金的投向來看,仍主要集中在工商企業、基礎產業、金融機構、證券投資和房地產五大領域。其中,工商企業仍是信托資金的第一大配置領域,資金規模為3.15萬億元,占比為25.82%。第二大配置領域是基礎產業,資金規模為2.66萬億元,占比為21.80%。金融機構是第三大配置領域,資金規模為1.92萬億元,占比為15.73%。
不過,2014年信托資金的投向出現較大變化,而市場化對信托資產配置領域的改變非常明顯。其中,信托資金對基礎產業和房地產領域的配置明顯減少。
基礎產業過度投資以及地方債務風險是資本考慮的核心問題。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方式和存量債務管理方式改變的政策,進一步壓縮了信托業對基礎產業的投資。信托公司對政信合作業務也將更加審慎。2014年三季度末,基礎產業信托余額相比二季度末的2.72萬億元,占比下降了1.3個百分點。
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不斷暴露出來,預計信托資金投向房地產領域將更為謹慎。2014年三季度末房地產信托余額為1.27萬億元,占比為10.38%,相比二季度末的1.26萬億元,增量微弱,由于總體規模增加,占比下降0.3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國內二級市場交易活躍,投資價值逐漸顯現,信托資金對證券投資的配置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對證券投資的資金規模為1.74萬億元,占比為14.27%,相比去年末的10.55%占比,提升了3.72個百分點。
如今,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信托行業已經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曾經帶來繁榮增長的核心業務將在未來變得不可持續,回歸信托本源,重新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以及新的商業模式是信托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監管:完善信托業頂層設計/
在我國信托業三十余年的發展歷史中,曾經歷過五次行業性清理整頓。直到2001年10月1日《信托法》的頒布實施,我國信托業開始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道路。
從2007年至今,信托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光,我國宏觀經濟快速增長,信托業借此造就了“井噴式”發展。如今,信托公司的第五次清理整頓已接近尾聲,有210多家機構陸續退出市場,僅有59家信托公司獲準重新登記,還有13家機構擬保留未重新登記。
信托業破除了“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得益于監管層對信托業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信托業“一法三規”的成功制定,保障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2014年信托業頂層設計制度體系再度完善升級,保障了信托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其中,“99號文”及相關配套政策對信托業意義重大,這一重要舉措將載入我國信托業史冊。
201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107號文”,首次將信托定義為影子銀行的一部分,并對影子銀行中的通道業務和資金池業務提出風險控制要求。隨后,各監管部門以此為方向和標準落實監管政策。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在2013年中國信托業年會上,就為信托業的未來確立了整體基調。從內部開始,研究完善信托業治理體系和現代治理能力建設,并提出完善信托業治理體系的全新解決方案 (業界稱為“楊八條”)。
銀監會為了貫徹 “107號文”精神,從今年4月開始,陸續出臺了“99號文”以及配套實施細則,指導信托行業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行業本源,堅持防范化解風險和推動轉型發展并重的原則,力圖明確方向,為信托公司業務轉型與發展提供新模式。
據悉,“99號文”并不是具體的業務法規,而是包含風險防控、明確轉型方向、完善監管機制等多方面的監管要求。它是“楊八條”監管核心思路的延續,對信托行業進行全面規范。隨后,監管層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落實“99號文”中的各項條款。業內人士表示,“99號文”對信托業未來5至10年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制度性指導監管意見。
信托業經歷了近幾年的高速發展,行業累積的項目風險也不容小覷。“99號文”監管的重中之重就是風險防控。對于可能存在隱形風險的資金池業務,“99號文”要求,各家信托公司不得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征的業務。對已開展資金池業務的信托公司,需上報整改方案,并逐步清理資金池中非標準化產品。
“99號文”還提出了具體要求,即信托公司在業務運營中必須做到“七個盡責”:一是產品設計盡責,不得“埋地雷”;二是盡職調查盡責,防止存盲區;三是風險管控盡責,避免有漏洞;四是產品營銷盡責,不得有欺詐;五是后續管理盡責,不得有疏忽;六是信息披露盡責,不得有隱瞞;七是風險處置盡責,不得謀私利。
此外,“99號文”突出強調股東的三大責任:一是出現流動性風險時,需要提供流動性支持;二是資本不足時,應推動壓縮業務或補充資本;三是經營管理出現重大問題時,更換股東或限制權利。
為了建立風險防控長效機制,“99號文”除要求各家信托公司提出制定“恢復與處置計劃”之外,還積極推進建立行業保障機制,避免單體機構倒閉給信托業乃至金融業帶來較大負面沖擊。
隨后,由信托業協會牽頭發起的信托行業保障基金,正式進入籌備階段。據參與籌備工作的相關人士透露,保障基金公司的籌備小組已組建完畢,保障基金正式成立時間預計在2014年底,保障基金公司注冊資本金初步已敲定為120億元,由14家國有背景信托公司參股設立,各家股東已達成基本意向,但最終入股名單以及參股金額仍存在變數。
“99號文”對監管制度的完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厘清權責、強化持續監管要求也盡力落實到相關法規中。其中,信托公司新的凈資本管理辦法及評級監管新規也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
近日,全國首個信托登記中心落戶上海,這對完善信托產品信息登記及解決信托產品流動性無疑是重大利好。可見,2014年監管層正逐漸完善信托業頂層設計。
企業:拓寬業務廣度豐富產品線/
在宏觀經濟下行與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下,信托業在2014年仍交出了滿意答卷。2014年前三季度,信托全行業累計實現經營收入608.6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539.39億元相比,增長了12.83%;累計實現利潤434.4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89.84億元,增長了11.44%。行業人均利潤達210.34萬元,在金融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信托公司為受益人實現的信托收益率穩中有升,2014年一季度為6.44%,二季度為6.87%,三季度達到7.92%。不過,信托公司自身平均年化綜合信托報酬率則呈現持續下滑勢頭。2013年這一數據保持在7%~8%,2014年三季度已經下降至0.55%。信托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信托業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不僅如此,傳統業務風險也在逐漸暴露。今年以來爆發出十余起信托產品兌付危機。信托項目兌付風險頻發,無論是險些出現兌付危機的“中誠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還是正在進行重組的聯盛集團涉及其中的信托公司產品,都給信托業及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鐘。
楊家才曾公開表示,“有多大本錢就做多大生意。”這也被業內認為是監管層對信托公司未來展開業務的衡量指標。
2014年信托公司股東無論是出于增強抵御風險能力的考慮,還是滿足監管層政策的要求,信托公司增資擴股成了時下圈里的流行風。其中,興業信托、中航信托、中融信托、安信信托等多家公司進行了增資擴股。中信信托更是大手筆增資88億元,成為國內首家注冊資金過100億元的信托公司。
今年以來,信托業資本實力增速明顯加快。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業實收資本增至1293.25億元,較二季度末環比增長8.8%。信托業的固有資產規模增至3198.91億元,與2013年的2871.41億元相比,增長了11.41%。
2014年,傳統核心業務給信托公司帶來的信托報酬率大幅降低,但風險卻在不斷增加。同時,監管政策在傳統業務導向上也在逐漸收縮。信托業已經從思考要不要創新,轉變到思考該如何創新。
“99號文”也為信托公司轉型發展提出了五個業務方向:股權投資,支持設立直投子公司;并購業務;信貸資產證券化;家族財富管理;公益信托。
近一年來,無論是傳統業務轉型、信托產品升級,還是信托業務創新,信托業進行了與新領域不同商業模式的多元化嘗試。“土地流轉信托”、“家族信托”、“消費信托”、“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創新模式遍地開花。以中信信托為代表的公司對土地流轉信托業務模式進行更加深入的實踐,依托哈爾濱谷物交易所,開發出土地流轉信托2.0升級版。
除了信托產品的模式創新外,信托公司也在拓寬業務廣度,豐富產品線。外貿信托、中融信托、興業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都在積極申請QDII業務資格,布局海外市場。QDII業務雖然不是信托公司的主營業務,但對信托公司向財富管理轉型,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理財服務是不可或缺的牌照。
縱觀信托公司的創新進展,其面臨的最大挑戰依然是在傳統業務開展上游資產端與下游資金端“兩頭在外”的尷尬局面。信托公司的創新應該圍繞這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深入上游產業端,提供主動管理的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國家基金機構轉型調整中尋找新型業務機遇。另一方面,深入下游資金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展私人定制化信托業務。
無論是資產端的深耕細作,還是資金端的專業化服務,作為資管行業龍頭的信托公司,應及時抓住未來發展的新機遇,并推動行業邁上新臺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