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12-15 11:35:30
截至11月底,20強房企購地金額合計為2551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740億元相比,少花了2189億元,同比降幅高達46%。
一線城市土地持續高熱
值得注意的是,20強房企全面縮減拿地開支之際,為了支撐企業規模擴張,不得不提前補倉。然而,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到哪些城市布局幾乎可以決定一些房企明年在業內的排位。
鑒于此,與三、四線城市看得見的風險相比,房企為提高安全系數,更加愿意扎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拿地擴張。
截至12月11日,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北京(樓盤)、上海(樓盤)、廣州(樓盤)和深圳(樓盤)四個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額首次突破3300億元大關,這意味著創下新的歷史紀錄,同時全年將有望突破3500億元。
從市場具體表現來看,以中海地產為例,今年拿地布局均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廣州、天津(樓盤)為其購地金額占較多的兩個城市。而11月份,中海地產購地金額超過50億元。
此外,上海土地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11月26日,陽光城(000671,股吧)以21億元競得上海楊浦區平涼街道一宗居住用地,溢價率61%,樓面價達到41078元/平方米,創下楊浦區歷史單價地王。而今年5月份,保利摘下楊浦區平涼街道另一宗宅地,樓面價為39264元/平方米,該地塊在周邊各項配套設施資源及環境并不及前期地塊的情況下,樓面價卻較前期地塊高出1814元/平方米。
對此,張大偉表示,在政策暖風頻吹,市場成交復蘇的情形下,房企對后市預期有所好轉,對一線城市的核心區域前景依然積極看好。
原文鏈接:http://house.people.com.cn/n/2014/1215/c164220-26206773.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