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導讀

每經網首頁 > 股市導讀 > 正文

上市銀行實現估值穿越 破凈股僅存三家

證券日報 2014-12-16 07:40:39

 

截至昨日收盤,兩地上市的9家銀行股中,僅工商銀行 “碩果僅存”的呈現出H股溢價,其余銀行都面臨H股折價、A股溢價的局面

對于上市銀行來說,玩星際穿越或許并沒有那么難。

2014年,上市銀行實現了估值穿越——從16家銀行10月底的全面破凈到12月8日一度全面消滅破凈股,歷時不足兩個月。

此外,兩地市場的資金也紛紛穿越至對方市場淘金,滬市銀行股更是成為滬股通的“熱門選擇”。截至昨日收盤,兩地上市的9家銀行股中,僅工商銀行“碩果僅存”地呈現出H股溢價,其余銀行都面臨了H股折價、A股溢價的局面。

銀行股估值

全年跌宕起伏

從整體來看,2014年銀行業估值跌宕起伏。

銀行類板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業整體的估值震蕩十分劇烈,最低點(產生于今年1、2月份)與峰值(產生于12月份)之間相差逾六成。

其中,今年上半年銀行股估值長期低位徘徊,以“史上最白菜價銀行股”形容也并不為過。從16家上市銀行股東數據來看,散戶股東呈現持續流失態勢,而機構股東則穩中有升。不過,由于機構密集駐扎導致的“互相觀望情緒”,銀行股的成交并不活躍。以國有四大行為例,截至今年中期(三季報數據中有關機構持股數據的披露不完整),工商銀行共有101家機構入駐,合計持股占比為1.85%;農業銀行則有114家機構入駐,合計持股占比為2.74%;中國銀行吸引了94家機構,合計持股占比為0.41%;建設銀行 A股共有89家機構入駐,合計持股占比為1.31%。而2013年中期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機構合計持股比例分別為1.83%、2.72%、0.45%、1.29%,對比去年中期的數據可以發現,四大行的機構持股比例大多有提升。市場人士表示,“機構雖然將四大行等銀行股作為標配,但是并不力挺,由于參與機構眾多,反倒成了‘三個和尚沒水吃’”。

局面的改變發生在滬港通預期明確之后,四季度,滬港通通車,銀行股也真正展現出藍籌的力量。

滬港通30天

理念發生“化學反應”

根據港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滬港通自啟動以來,四周時間每日的買盤均多過賣盤。自11月17日滬港通推出至12月12日的20個交易日,滬股通平均每日成交為58.4億元,平均額度用量為32.9億元,占每日額度上限130億元的25.3%。

同期,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為7.57億元人民幣,平均每日額度用量為4.77億元,占每日額度105億元上限的4.5%。其間,滬股通最高單日總成交額為11月17日的121億元,港股通則為12月5日的20.3億元。

對于上市銀行來說,滬港通的通車帶來了資金面和投資理念的重大變革。

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11月17日以來,二級市場日均成交額合計為504.09億元,為今年以來至滬港通通車前上市銀行日均合計成交額71.28億元的7.07倍。

其中的11月28日,銀行股出現集體異動,整個板塊飆漲近8%。在滬深兩市16只銀行股中,有6只漲停,另有1只幾近漲停,此外漲幅最低的工商銀行當日股價也上漲5.48%。滬深交易所11月28日的龍虎榜信息顯示,當日光大銀行 、交通銀行 、平安銀行 、寧波銀行的漲停背后都有機構資金做主要推手。此外,有“QFII大本營”之稱的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東方資財席位當日一口氣買入10只銀行股,包括興業銀行 、北京銀行 、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 、民生銀行 ,均為零折價率成交,賣方為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金融大街證券營業部席位。

“滬港通通車初期能帶來的資金還是有限的,但是最關鍵的是它帶來的投資理念的轉變,從目前銀行股等大盤藍籌的市場表現來看,機構投資者的操作手法恐怕也不是對于港股市場的簡單復制,而是對兩地投資者的操作手法進行了‘綜合化學反應’,因此在市場面上表現出來的就是更具估值彈性的藍籌”,一位資深市場人士點評稱。

也許正是由于理念的改變,銀行股能夠迅速地扭轉全面破凈的局面,截至12月8日,16家上市銀行一度出現了市凈率全部高于1倍的局面,此后雖然隨著市場波動估值有所變化,但是截至昨日,16家上市銀行中的13家仍成功避免“股價打折”,僅3家銀行破凈,不過,最低“折扣”也高于九折。

H股溢價被壓縮

工行成“唯一”

早在滬港通通車以前,市場就普遍預期兩地上市銀行股的AH比價空間將被壓縮,從理論上來講,估值差甚至可能被抹平。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由于滬港通帶來投資理念改變以及多方面綜合因素影響,近一年多以來原本長期呈現的7家銀行H股溢價的局面已經轉變。

截至昨日收盤,9家兩地上市的銀行股中僅工商銀行保持H股溢價,其余8家銀行均面臨H股折價的局面。其中,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折價率控制在10%以內,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的折價率均超過了10%,中信銀行的H股折價率超過了20%。

從上述表現來看,多家銀行的估值差距不僅沒有被抹平,反而被拉大了(滬港通通車初期的幾個交易日,兩地上市銀行股的整體估值最為接近).

相對而言,四大國有銀行的H股估值與A股最為接近,這反映出兩地投資者對于四大行的判斷比較趨于一致。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