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12-17 07:44:25
資金面緊張態勢16日升級,市場陷入“一錢難求”的狀態。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新股發行、銀行年終考核等多種因素疊加,放大年底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壓力。與市場緊張情緒同步升溫的還有對央行釋放流動性的呼聲。分析人士認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存量債務再融資風險對適度放松貨幣條件提出要求,物價增長放緩為政策微調創造空間,銀行體系流動性面臨時點壓力,為央行適時出手營造輿論氛圍,未來一段時間仍是貨幣政策松動關鍵時間窗口。目前,雖然市場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呼聲最高,但央行會選用何種手段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緊張得“一塌糊涂”
“開盤價”指導加上政策性銀行賣力融出,依然未能阻擋當前貨幣市場利率持續向上步伐。16日,在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除7天以外的其他各期限回購利率均出現上行。其中,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上漲約6基點至2.71%。至當天交易系統關閉時,14天至兩個月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整體上行超過8基點,盤中最高利率全部達6%或以上。
資金交易員的感受可能更真實。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交易員表示,16日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緊張得“一塌糊涂”,早盤供給方唯有政策性銀行在苦苦支撐,午后政策性銀行停止融出資金,一度導致市場陷入“一錢難求”困境,到收市時仍有機構未能做平頭寸。
市場人士說,伴隨新一輪“打新”序幕拉開、前期MLF到期、年終考核臨近,種種不利因素疊加,使年底前銀行體系流動性趨緊壓力持續上升。若不及時干預,貨幣市場利率恐現新一輪上漲。
需求旺供給少
從今后一段時間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角度看,資金面進一步趨緊風險確實不容小覷。
首先,年內最后一輪新股IPO蓄勢待發,凍結資金規模有望再創新高,在短期內將給市場資金面帶來一定影響。當前A股市場情緒樂觀,加上前期新股表現不俗,投資者“打新”熱情很高。國泰君安證券預計,本月新股申購凍結資金規模將達2.1萬億元至2.4萬億元之間,創歷史新高。分析人士表示,“打新”雖不會影響市場資金總量,但會改變機構資金分布,導致資金供需結構性失衡。“打新”對交易所市場資金面影響最直接,近期中證登公司調整企業債質押政策,加大交易所回購融資難度,券商 、基金等機構可能轉向在銀行間市場融資,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很難獨善其身。
其次,前期MLF即將到期,增加大行資金壓力。據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央行9月創設MLF,并于9月和10月通過MLF先后向國有商業銀行、股份行及城商行等分別投放基礎貨幣5000億元和2695億元,期限均為3個月。其中,向國有商業銀行投放的5000億元MLF將在本月到期。據市場人士透露,其到期時間點就在18日前后,恰逢新一輪新股發行窗口期。
近期國有商業銀行融出資金意愿有所下降,或許正是國有商業銀行對于MLF到期態度謹慎的反映。市場人士說,作為資金市場主力融出機構,國有商業銀行出借資金意愿下降,甚至變身融資方,在短期資金面加速收緊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再者,銀行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對銀行間市場資金分流效應增強。11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和環比均出現較明顯增長。市場對“寬貨幣”轉向“寬信貸”預期正在兌現,銀行加快信貸投放力度,可能對銀行間市場資金形成分流。
最后,年末大考在即,機構會更加注重流動性管理,普遍傾向于提高備付、增加資金融入而減少融出,資金面本就處于易緊難松時期。
以上各因素對資金面影響不可小覷。這些因素在時點上互相疊加,易引發共振,無疑進一步加劇機構流動性管理難度,增加短期市場資金需求。無論是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還是新增外匯占款,銀行體系可預見的流動性供給都極為有限。盡管年底財政存款投放有望釋放近萬億元資金,但由于財政存款投放時點不明確,可能與資金需求在時點上有錯位,對緩解年底前市場資金面的助力有限。往年情況表明,12月財政存款投放很難扭轉市場利率上漲態勢。
從總體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增量供給幾乎完全依賴央行主動投放。在資金需求不斷上升,央行捂緊“錢袋子”不放的情況下,資金供需狀況惡化推動市場利率上行實難避免。
釋放流動性難避免
從供需角度靜態分析,今后一段時間市場資金面可謂“壓力山大”,但反過來看,短期資金面大幅收緊風險在考驗貨幣政策定力。不難發現,近期與貨幣市場緊張情緒同步升溫的還有對央行釋放流動性的呼聲。分析人士認為,今后一段時間將是貨幣政策松動關鍵時間窗口。
從11月數據看,當前經濟增長依舊疲弱,具體表現在工業產出環比增速再度大幅下滑,房地產投資中土地購置、新開工面積持續回落,價格回落的通縮態勢向消費品滲透等方面。12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跌破50的“榮枯分界線”,進一步印證目前經濟增長動能疲軟、物價通縮風險加大。中金公司報告認為,未來政策力度需加強才有可能托底經濟。
2015年信用債到期量將再攀高峰。據中金公司統計,明年信用債發行人還本付息總量,及長期債、低評級債券、城投債及產能過剩行業債券占比均會有所提升。在相關行業景氣度未見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存量債務到期還本付息將進一步增加企業整體再融資壓力,發生局部信用風險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防范金融風險蔓延需貨幣當局創造適度寬松的貨幣條件。
分析人士稱,穩定經濟增長及化解存量債務再融資風險,為適度放松貨幣條件提出要求,物價增長放緩為貨幣政策微調創造空間。由于物價漲幅持續收窄,甚至顯現通縮風險,當前市場實際利率有向上的風險。降低融資成本一直是今年金融調控重要目標。市場利率出現劇烈波動,顯然有違降成本的政策取向。因此無論是著眼于穩增長、防風險、降成本的中長期目標,還是從平抑貨幣市場波動的短期需求出發,今后一段時間央行“出手”都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市場并不認為貨幣當局會容忍銀行體系流動性出現劇烈收縮,貨幣當局會在何時并以何種方式進行干預才是市場關注重點。目前,市場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呼聲最高,畢竟調降準備金率可一次性釋放大量低成本資金,既有助于緩解短期流動性緊張,對降低市場利率水平及提升銀行放貸意愿也有較強刺激作用。不過,有觀點認為,總量寬松易刺激金融泡沫,央行貨幣政策調控可能延續定向思維,選用逆回購、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續做MLF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