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2-17 16:23:21
海外融資時的小米公司,2013年凈利潤達34.6億元;而國內投資入股美的集團的小米,2013年凈利潤則為3.47億元。
海外融資時的小米公司,2013年凈利潤達34.6億元;而國內投資入股美的集團的小米,2013年凈利潤則為3.47億元。這引來眾多猜測,若是同一個小米,其盈利數據似乎矛盾太大,兩者幾乎相差10倍。
證券時報記者查詢眾多小米的注冊資料后,梳理出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海外融資的小米和國內投資的小米,是互有關聯但不同的兩家公司。能產生高利潤的小米,則是被放在海外的公司中。
小米科技與小米通訊
2013年8月一則對外公布的融資信息顯示,小米的估值已達到100億美元。一年之后有媒體報道稱,這一數字翻了兩番,已達400億美元。
而據入股美的時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的營收為265.83億元,營業利潤約為4.86億元,凈利潤約為3.47億元。
以這個利潤規模和利潤率來看,小米科技實在無法擔得起百億美元的估值。毫無疑問,如果小米科技的凈利潤只有3.47億元,給予上百億美元的估值,這是一個相當高的估值水平。同時,小米科技的負債率奇高,截至2013年12月31日,小米科技總資產約為64.52億元,總負債60.57億元,負債率高達93.88%。
然而,《華爾街日報》近期翻出一筆舊賬,從小米的海外融資文書當中找到其2013年凈利潤達到34.6億元,同比增長了84%,營收則為270億元。融資文書同時顯示,小米估計2014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75%,即能夠達到60億元。
上述盈利數據一經曝光,再與小米科技此番披露的3.47億元凈利潤相比較,不禁令人懷疑是否是小數點提前了一位,抑或是《華爾街日報》看錯了小數點位置。也有人認為,小米到海外融資,盈利越多吸引力越大,所以利潤會做得比較高。但隨意更改財務數據,對這樣一個大公司來說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從兩個小米的銷售收入來看,目前尚未發現有比270億營收的上述公司更大的經營平臺。記者從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2014年9月9日,北京市工商總局海淀分局曾經處罰小米科技,原因是廣告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由此看來該公司應是小米手機等產品的主要平臺。
與美的的公告相對應,注冊資料顯示,小米科技并沒有機構投資者。小米科技成立時注冊資本只有100萬元,2010年5月12日進行第一次股東變更,變更前雷軍占90萬元,黎萬強占10萬元,變更后,增加了一位自然人股東洪鋒。
2010年7月28日,小米科技股東再次變更,注冊資本提高到2637.5萬元;2011年5月24日再次變更,出資額變更為2691.5898萬元,又增加了一位叫劉德的自然人股東。到2013年6月4日,注冊資本增加到5000萬元。
如果小米的歷次融資是在小米科技這個平臺進行,那么歷經多次增資稀釋,雷軍還能占到將近78%的股權,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雷軍特別強勢,或者存在大規模代持股份,但代持股份在國內外都是不允許的。
事實上,就在小米科技成立不久,2010年8月25日,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也成立了,巧合的是兩家公司住所都在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68號華潤五彩城購物中心二期,不過小米科技在13層,小米通訊在9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