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2-18 13:55:57
有新聞報道稱,12 月17 日央行通過SLO向數家銀行提供了短期資金,并對部分到期的MLF 進行續作。
為何此次央行還是沒有直接降準?臨近年末資金趨緊,市場上每有周末降準的傳言。2015 年降準是大概率事件,但陽歷年內來看降準并非最佳時點。國信證券預測,在前次降息之后,央行不愿過快降準的理由有三:
一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這應是央行貨幣政策立場的直接體現,也就意味著央行不會前腳降息,后腳就降準。否則,央行引導和穩定資本市場預期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二是,近期股票市場一路狂飆,每日成交頻創天量。也許在央行看來,上次降息的直接后果就是錢更多地進入了股市(甚至是激進加杠桿式地涌入),而非流向了一直以來“嗷嗷待哺”的實體經濟。因此,資產價格的飆升加重了央行降準的顧慮,放緩了貨幣放松的步伐。
三是,近期人民幣匯率急劇貶值,外圍市場(尤其是俄羅斯)深度震蕩。此時央行祭出全面降準這一帶有“全面寬松”意味的政策,對于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平抑人民幣匯率波動都是不利的。因此,央行“順勢而為(財苑),部分須作(MLF),無縫銜接,短期平滑(SLO)”就成了一個次優選項。
當前來看,(陽歷)年內降準最可能的觸發因素應該是,人民幣匯率貶值造成外匯占款的大幅流失。從最近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來看,不能斷然否認這一可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幾月央行已逐漸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干預。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于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影響減弱,對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也就相對減弱。例如,今年三季度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并未帶來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的可觀上升。進一步地,即使出現了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的顯著下降,央行也需要連續幾月的數據來確認,這是短期波動還是長期趨勢,然后再決定是否需要降準應對。因此,除非12 月新增外匯占款天量減少,否則(陽歷)年內降準的可能性較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