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25 08:47:33
審計署昨日(12月24日)發布40項經濟案件移送辦結情況公告,公告顯示,約有250人因非法集資、貪污受賄、騙取財政專項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查處,涉案資金達數十億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審計署昨日(12月24日)發布40項經濟案件移送辦結情況公告,公告顯示,約有250人因非法集資、貪污受賄、騙取財政專項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查處,涉案資金達數十億元。
上述公告披露,此次查處的約250名責任人既包括政府官員,也包括企業高管及其他相關責任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是審計署自今年6月公布35起經濟案件和事項處理情況后,進行的年內第二次經濟案件移送辦結情況公告。與此同時,各省份也于近期陸續公布2013年審計整改結果。多方信息顯示,今年審計部門對違規問題的審計追責更加嚴格。
據記者初步統計,40項案件主要涉及非法集資、貪污受賄、騙取財政專項資金、騙貸騙保、操縱債券交易、玩忽職守、挪用公款、違規占地、違規套取資金和違規建設別墅等違法犯罪行為。此外,受賄和私設“小金庫”問題依然多發。
公告顯示,安徽省淮北市經信委原經濟運行處主任劉敏杰等人串通企業騙取中央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4000多萬元;河北省武安市華冶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騙取侵占淘汰落后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140多萬元;大慶豐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軍、無業人員何金良等人涉嫌利用虛假合同,騙取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400多萬元;山西民營企業主劉龍祥騙取中國銀行信貸資金6900多萬元;大連市中山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解放管修所原副經理李建民騙取拆遷補償款55萬多元;海南省安寧醫院騙取醫保資金990多萬元。
根據記者梳理,在上述40件已辦結案件中,有5件涉及受賄、5件涉及私設“小金庫”問題。
有審計專家表示,盡管這些年審計機關在查處大要案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有些地方移送案件往往因各種原因得不到司法機關的及時處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有強化審計追究問責,增加審計威懾力,才能跳出‘年年查、年年犯’的怪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