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8 23:16:3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上海
據新華社報道,12月2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中國 (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相關法律實施調整的草案。
據《經濟日報》報道,上海自貿區總面積將從28.78平方公里大幅擴展至120.72平方公里。
其中,金橋開發區定位為高端裝備制造業,陸家嘴金融片區定位為金融業,張江高科技片區則聚焦于高新技術企業。這意味著上海自貿區不僅迎來空間范圍上的拓展,原有區域內產業結構仍顯單一的缺陷也將得以彌補。
自貿區范圍拓展
12月26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作《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高虎城說,擴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區域范圍,可以在較大空間范圍內更好地測試外商投資管理、服務業開放、事中事后監管等改革開放創新措施的效果,對政府管理制度改革進行更為充分的試驗,并充分發揮浦東新區創新基礎好、開放度高的優勢。
范圍拓展后的上海自貿區將包括金橋開發區、陸家嘴金融片區和張江高科技片區,據報道,面積也將從28.78平方公里拓展至120.72平方公里。
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自貿區時,其范圍僅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但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此前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已搬遷至臨港港城大廈辦公,但此次自貿區擴圍中,并未將臨港地區納入。
彌補產業結構短板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自貿區改革帶有為國家進行壓力測試的任務,在更大的范圍內試驗,壓力測試的結果可能更精準一些。
此次新納入上海自貿區的金橋開發區面積20.48平方公里,定位于高端裝備制造業;陸家嘴金融片區面積為34.26平方公里,定位于金融業;張江高科技片區面積為37.2平方公里,定位于高新技術企業。
前述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稱,將自貿區的部分開放措施輻射至浦東新區,主要有幾個方面的意義,包括“隨著物理空間的擴大,開放的內容會更加豐富。比如,制造業開放需要較大的土地面積,在原有的自貿區域內難以施展。”其次,“自貿區現有的產業結構還比較單一,主要是貿易和物流企業,而浦東新區的產業門類比較齊全,更容易試出聯動效應”等。
公開資料顯示,金橋開發區定位以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為主;陸家嘴金融片區則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區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高端服務區、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現代商貿集聚區;張江高科技片區則是上海貫徹落實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核心基地,園區內也聚集了大量高新技術企業。
顯然,在上海自貿區將實質性擴大地理空間的情況下,金橋開發區、陸家嘴金融片區、張江高科技片區不僅可享受自貿區現有的政策和制度,同時也將彌補上海自貿區原有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基本以貿易和物流企業為主的缺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