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8 23:16:3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上周五A股放量上漲,上證綜指漲2.77%至3157.6點,深綜指漲1.04%至1439.48點。中小板、創業板收盤時均收漲,不過漲幅弱于上證及深證指數。從盤面看,券商、保險、銀行為主要領漲品種,其中券商股最強。
券商股走勢實際上是股市另類的“信心指數”,因為券商股強勢一般代表著投資者相信牛市;如果市場懷疑牛市時,券商股殺跌時也會極猛。因此,券商股可視為“準桿杠”類品種,比較適合風險偏好型投者,其漲跌與損益均會放大。
周五似乎又有些 “二八現象”,但已不如前幾天那么明顯,當天兩市僅三家跌停,而之前每當大盤股拉升時,其余個股動輒大面積跌停。
對于場內大主力而言,可能指望通過連續拉升權重股來逼迫投資者換股至這些權重股,也就是俗稱的“爭奪資金”。一般情況下這樣做或許能奏效,但如做得太過分,也不排除會有失效的風險。
以2006年12月11日開始的走勢為例,當時“二八現象”也是登峰造極:工行股價居然在16個交易日內翻倍,股指則由2000點左右轉眼就上漲至2800點,“滿倉踏空”或“滿倉套牢”者無數。
然而后面發生的事情,卻值得投資者認真回顧與細細體會——自2007年初始,市場即不再理會這些權重股,開始惡炒“八”類股票。因炒作過分,招致了“5·30”超級利空,大批績差股連續七、八個跌停,投資理念又被強行扭轉至權重股,其后股指由銀行等權重股帶動縮量漲至6124點的歷史峰值,大量績差股價即使在6124點時,仍然低于“5·30”之時的股份。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歷史仍值得借鑒。不過由這兩天資金流向看,至少在短期內,“二”類品種似還有機會延續強勢。
股指強勢應已基本上得以確立,因成交量是投資意愿的反映,大盤在上周五上漲時補量明顯。此外,券商股中大市值的中信、海通漲停,暗示著資金入市意愿已明顯強于周四,顯然這也是強勢表現。雖然銀行股表現略弱一些,收盤時無一漲停,但保險股中市值最大的中國人壽連續第二天漲停。
從上升勢頭看,本周大盤慣性上漲并創新高為大概率事件,但創新高后又可能震蕩。就一般的操作來說,穩妥的做法是將資金分成兩份,一份布署質地較好且股價滯漲的二線藍籌,另一份可布署于主流的權重股。
就已持有主流品種的投資者來說,年末前還是以持股觀望為宜。年末部分機構或有做賬需求,故不排除部分機構重倉品種漲幅意外擴大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