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5-01-05 09:24:39
上市公司們的公告也越來越“松弛”起來,不知是刻意為之還是疏忽大意,“賣萌”的味道越來越濃。
10、券商分析師唱多研報反遭上市公司打臉
事件回顧:有些烏龍研報的出現,并非沒有事實依托,只是分析師撰寫過程中對項目了解不足求證偏少,最終導致研報可讀性大大降低,甚至直接面臨被公司駁回的窘境。
東海證券房地產行業研究員桂長元發布一篇名為《烏雞變鳳凰》的公司深度研究報告,該研報認為,深國商晶島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其凈現金流每年將達到100億元左右;同時預估晶島項目將給深國商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此外,研報中認為深國商目前股價被嚴重低估,首次給予“買入”評級,并給出了55元的目標價,目標價高出當日深國商19.78元的收盤價35.22元,幅度高達178%。
研報發布后,深國商兩個交易日連拉兩漲停。最終深國商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晶島項目價值逾200億元的判斷,并強調晶島項目不具備分割出售的條件,其商鋪只租不售。
此外,2014年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撰寫的研報《萬向錢潮就是新能源車投資標的》也被指是閉門造車。該研報中提及 “維持公司2013年—2015年的EPS為0.33元、0.42元、0.47元,由于新能源產業鏈屬性突出,上調目標價至15元,維持增持”。而此時萬向錢潮的股價不過8元/股。
此后,萬向錢潮核實情況后稱,公司沒有接待國泰君安公司的調研,文中對公司2013年—2015年的效益預測和評級純屬作者預測的。
點評:無論是研報本身的真實性也好,其背后隱含的動機也罷,都在證券業這塊本就搖搖欲墜的招牌上再次打上了一記重拳。不管是非曲直如何,這對于普通股民和監管層而言,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