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在線教育新“風口”下的慕課 離飛起來還有多久?

2015-01-06 01:21:58

那么什么是MOOC?其給我國的在線教育市場帶來了哪些變化?又面對怎樣的發展瓶頸和挑戰?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娜 孟慶建發自北京、深圳    

每經記者 趙娜 孟慶建發自北京、深圳

相關機構預測2015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45億元。擁有龐大規模前景的在線教育,近幾年吸引著大量創業者和互聯網巨頭加入,讓整個行業變得五彩紛呈的同時,各種模式、各種平臺在混亂中打得不開可交,很難有一種模式可以得到市場和業界的一致認可。但隨著一種新興的在線教育模式——MOOC(慕課)在美國興起,以及之后迅速席卷我國,特別是2014年網易旗下網易云課堂宣布引入包括從大一到大四的全套計算機課程,以MOOC的形式展現給用戶,以及此前清華、北大等名校都已開始在這一新“風口”上發力。MOOC的入局,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混亂的在線教育中,難有新興模式被認可的困局。

那么什么是MOOC?其給我國的在線教育市場帶來了哪些變化?又面對怎樣的發展瓶頸和挑戰?

MOOC(也稱慕課)一詞于2012年逐漸進入公眾視線,簡寫“MOOC”的四大字母分別為Massive(大規模)、Open(開放)、Online(在線)、Course(課程)。目前,國外已有眾多的MOOC平臺,如美國有著名的MOOC三巨頭Coursera、Udacity、edX。而在國內,2014年,教育部于4月29日成立了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并開始推廣MOOC模式。MOOC由此在國內脫離了等同于公開課的認知,走向多元化發展。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高教社)、互聯網企業網易、高校如清華大學等涌入MOOC平臺的建設大潮里,陸續上線多家平臺。

同樣在2014年,MOOC的快速發展,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同年5月31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調查》欄目播放了一期關于MOOC的特別節目——“慕課來了”。隨著關注度越來越高,業界甚至認為此業態對高等教育具有革命性意義。如今,已進入2015年,MOOC這一新業態的發展狀況給我國的在線教育市場帶來了哪些變化?又面臨怎樣的發展瓶頸和挑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MOOC在我國還處在早期培育階段,各平臺通過不同渠道的資金支持,都在加緊技術開發和內容構建,盈利模式僅有小規模的“試驗”,相關MOOC證書目前作為完成學習憑證的意義更大,欠缺權威性。內容方面,國內以清華、北大等為代表的大學正進行著一場MOOC較量,部分高校甚至自掏腰包錄制課程后供課給平臺方。由此,高校、機構以及“體制外”創業者的入局使得國內MOOC發展有如長跑競賽。盡管課程建設速度上,國內MOOC已可與美國比肩,但從平臺建設角度看,國內平臺還沒有完全得到市場的認可和信任。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瓊對記者表示,MOOC模式解決的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學習者能以極低的成本享受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學校也可通過該模式進行資源互補、提高課程質量。但在國內,此模式尚未接入用人企業這一重要角色,導致用戶參與MOOC學習的積極性有限,加之證書的認可度低,限制了MOOC的發展。因此,提高社會和用人企業對MOOC的認可度已是當務之急。

現況:高校爭做課程 企業搶搭平臺

MOOC雖然正式進入我國只有一年多時間,一些業內人士則指出,國內MOOC在課程建設的步伐上,已能與興起地美國比肩,甚至有迎頭趕超之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等國內名校都在推出自己的MOOC課程。2013年10月,學堂在線作為國內首個由高校發起的MOOC平臺正式上線。2014年11月24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線教育品牌“立課教育”與巴黎HEC商學院、第一金融學院聯合推出三門MOOC課程,并頒發全球金融領域認可的國際公司金融證書(ICCF)。

“北京大學目前推出35門MOOC課程,按照計劃5年將推出100門課程 。 北 大 推 出 的ChineseforBeginners課程目前選課人次已經超過2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給了很高的評價。”北京大學校長助理、MOOC推進工作小組組長李曉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MOOC課程的制作費用因課程和制作方式的不同,從幾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目前這部分課程的制作費用由高校或MOOC平臺買單。

據李曉明介紹,“北大在MOOC課程上采用了比較節約的制作方式,每門課程平均成本大概是10萬元。目前35門課程大約花費了300萬元。這其中,包括課程制作和北大給予教師的補助。”

李曉明還表示,目前,北大的MOOC課程建設費用主要來自企業募捐,相關捐助已基本覆蓋掉了兩年以來的制作成本。當然從課改的角度出發,北大也愿意支付這筆費用。促進學校教育改革、反向提高實體課教學質量是一方面,還可通過開放資源提升學校的國際聲譽。

在各大高校紛紛涉足課程領域的同時,一些在線教育機構、互聯網企業開始在搭建平臺上發力,其中果殼網涉足較早,網易則成為后起之秀。

2013年,果殼網成立了“MOOC學院”。2014年5月8日,網易云課堂與愛課程網合作推出 “中國大學MOOC”平臺。

此外,政府層面也在力促MOOC的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旗下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 “愛課程”中心副主任居烽告訴記者,“教育部曾召開內部會議,擬對每所985高校撥出3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MOOC建設,不過目前資金還沒落地。”

國內MOOC平臺的涌現已成為由小眾走向大眾的趨勢信號。這當中,既有由互聯網創業者創辦的平臺,也有高教社主辦的愛課程網、高教社聯手網易云課堂辦的中國大學MOOC,以及高校參股的學堂在線等各類背景的MOOC平臺。平臺、高校、教師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如何協調,一定程度上成為行業未來是否能健康發展的關鍵,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或者說發展趨勢來看,行業平臺“碎片化”較為明顯,其中也帶來了各種利弊。

學堂在線總裁劉文博稱,出現不同的MOOC平臺,不管對用戶還是激勵平臺創新而言都是利好。如果是能互相兼容的開源平臺,還可方便引進或出口課程。而在課程的制作和引進上,學堂在線目前是和校方合作,不會直接與教師產生關聯。

王瓊表示,從產業鏈角度看,中國大學MOOC,以及學堂在線都屬于平臺提供商,“MOOC學院”這種由互聯網創業者創辦的平臺相當于MOOC社區,課程與教師資源的提供方高校則屬于內容提供商。現階段國內MOOC產業鏈的雛形已經顯露,但平臺提供商并未銜接起學習者和用人企業。

劉文博則對記者直言,國內各種類型MOOC平臺的出現本是好現象,但也導致現階段出現了一個問題——平臺過于碎片化。高校都想做平臺,如此不僅耗費巨大,更不利于推廣標準化的兼容性平臺。此外,高校層面,目前國內的部分高校還不太愿意把優質內容拿來做大范圍共享。而平臺方則一方面希望能有更多的院校愿意無償向學習者共享課程,另一方面也在通過尋找商業模式推動此事。

與清華出資建設MOOC平臺的做法不同,北大并未搞MOOC平臺,并對課程投放在哪些平臺十分慎重,現階段更傾向于選擇與國際化的MOOC平臺合作。

李曉明表示,北京大學MOOC課程有20門課在Coursera平臺,12門課在edX,而在國內的中國大學MOOC只有兩門課程進行嘗試。這樣主要考慮到國內相關平臺出現較晚、定位不清晰,在技術和展示方面與國外仍有一定的差距。因為每一門課程都需要有專業教師投入,課程合作上只存在排他性的合作,每門課程只能在單個平臺推出,短期內,合作上仍主要與Coursera和edX平臺合作。除此之外,北大推進MOOC工作非常注重平臺的影響力和定位,商業味道過濃的平臺并不適合合作。

發展:遭遇多項瓶頸 急需社會認可

目前,盡管MOOC得到官方的支持,包括高校、企業在內的各方也都在積極參與,以及MOOC課程的定位與高校教改、推進教育公平、社會公益等相近,但隨著外部資金進場,盈利模式是國內現有MOOC平臺避不開的話題。

對此,學堂在線總裁劉文博表示,MOOC在中國的發展還處于早期,現階段目標以培養市場為主。目前學堂在線運營的全部課程均免費2C開放,尚未正式啟動商業化進程,2B則開始做相應收費模式的試驗性洽談。未來如果證明高校之間付費課程共享或是課程2C收費等模式可行,不排除有相關商業計劃。此外,如果課程收費,擬嘗試將所獲收入與內容提供方即校方分成。

王瓊則分析稱,國內MOOC平臺的大致盈利路徑為2B、2C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務:一是向C端用戶提供付費認證、考試等服務;二是向B端企業提供就業服務、企業培訓等定制服務。“MOOC模式必須做到清楚區分教育公益與企業盈利才能健康發展。”

事實上,在海外,美國兩大型MOOC平臺Coursera、Udacity均為盈利性機構,有關商業模式的探索也仍在進行中。

有業內人士指出,Coursera盡管有職業介紹等增值服務門類,但還無法在販賣認證證書之外找出支撐事業的商業模式。

李曉明認為,“學習免費是MOOC核心生命力,但是增值服務收費是合理的,不然不能長久持續,未來關鍵是看一些有價值的創新增值服務,海外平臺也都很著急,大家都需要思考這個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MOOC模式除了盈利問題尚存盲點,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否堅持同樣是考驗。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該模式的理念很好,但由于用戶的“逃離成本”太小,使得國內外MOOC課程的完成率均偏低。

劉文博稱,目前,學堂在線的平均課程完成率為7%,但考慮到MOOC平臺選課門檻極低,且有些用戶只想學習課程中的某幾個章節等因素,以課程完成率衡量MOOC課程的質量并不科學。如僅想簡單提高完成率,可通過要求完成課業等方式 “篩選”學生,但MOOC模式的真正優勢和價值是提倡個性化學習。

王瓊則認為,以受眾角度來看,MOOC的最大優勢體現在學習者能以極低成本獲取全球優秀教育資源;但是,目前國內MOOC模式尚缺少用人企業的參與,由此導致MOOC模式的就業動力不足、社會認可度不高,進而出現高“輟學率”,這也是MOOC在國內發展所面臨的瓶頸之一。“此外,國內高校的課程很多與社會實踐脫節,無法真正滿足職場人士對于提高職業技能水平的需求。”

此外,MOOC證書的“含金量”一直是學習者比較在意的方面。劉文博對此表示,目前,學堂在線頒發的證書均為電子版,少數時候會通過線下活動授予紙質證書,但這并非常規舉措,只是激勵學習者的一種輔助手段。

“證書的權威性跟國家政策的導向有直接關系。”在劉文博看來,未來國家對MOOC學分的認證政策會有所調整,一旦MOOC修學分被認可,相關證書的權威性和認可度會大大提升。

王瓊指出,目前,國內MOOC證書無論是知名度還是認可度都較低,“未來如果想在國內引發爆點,一方面需要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加強與社會就業實踐的銜接,另一方面需要用人企業介入產業鏈,從而形成產業生態的完整閉環。”

居烽也坦言,目前認證證書更多的是個人參與學業的展現,社會認可度還不高。因為需要克服在線考試身份確認等問題。目前在校大學生占學員的大多數,所以更大的阻力是高等院校對MOOC教學價值的認同,同時需要用人單位的認可。盡管目前有些單位已經認可中國大學MOOC頒發的證書,如江蘇、湖北承認了教師資格培訓資質,“但得到社會普遍認可仍然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除了認可度低外,記者還發現,對比國外MOOC平臺的證書分類,國內的MOOC證書體系略顯凌亂。比如,Coursera除了有免費的完成聲明,還在2013年初推出了付 費 認 證 證 書 (VerifiedCertificate),費用多少與課程和院校的不同有關,大致在幾十美元不等。而日前,Coursera宣布提供付費證書的課程將不再提供免費的完成聲明,此舉意在讓付費證書的價值得到更多重視。

《《《

企業樣本

網易“中國大學MOOC”:推募捐等方式探索盈利

每經記者 孟慶建 發自深圳

隨著MOOC熱遍全球,并進入我國后被各方追捧,網易也開始在這一領域進行嘗試,于2014年5月8日推出“中國大學MOOC”平臺。

網易推出的中國大學MOOC與網易公開課有密切關系。高等教育出版社旗下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愛課程”中心副主任居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2年承接了教育部 “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計劃,網易公開課作為精品課重要推廣平臺,在中國大學MOOC項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高教社)延續了和網易的合作方式。

據居烽透露,雙方具體合作方式是,網易和高教社共同組成推進團隊,高教社負責和國內“985”、“211”高校對接課程制作,網易負責課程提供技術平臺和推廣運營。

據了解,得益于此前精品課程推廣過程中,高教社與國內高校的合作關系,中國大學MOOC的課程建設速度很快。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則表示,高教社和高校的合作關系,讓中國大學MOOC平臺在行業內形成了一定競爭優勢。

對雙合作的初衷和平臺運營情況,居烽表示,中國大學MOOC項目主要是為中國學習者提供國際國內頂級高校的精品課程,但如果沒有市場化運作,難以保持平臺的正常運營。中國大學MOOC的經費主要來自高教社和一部分教育部經費,目前主要盈利方式是認證證書收費,證書費用為100元,目前頒發收費證書接近5000人。

據記者了解,MOOC認證證書在國內認證價值還很低,因此這部分收益短時間還不能支撐平臺獨立運作。

網易教育產品部總監蔣忠波則透露,目前,該MOOC平臺在兩個方向探索新的盈利方式;一種是考慮設置募捐、資助的方式,讓授課教師有更好的收益。另外一種方式,網易嘗試為通過為用人企業提供定向委培等增值服務獲取傭金收入。

對此,艾瑞資訊分析師劉冬梅指出,MOOC是在線教育未來的重要產品,市場化運作空間很大。但是對于市場化平臺而言,獨立運營成本很高。國內MOOC發展政策推動效應明顯,在某種程度上政策因素決定著MOOC的未來出路。對于大力推動中國大學MOOC的網易來說,其需要承擔的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都很高。“商業化運作成熟的Coursera目前也未能實現盈利,在國內MOOC證書價值得不到認可,與企業對接的市場缺乏培育,過多的依靠公益資金支撐,缺乏長期有效的支撐,MOOC將來能否在商業模式上實現重要突破,目前仍是未知數。”

在蔣忠波看來,MOOC代表的高等教育互聯網教學資源是剛性需求,有剛需存在就不擔心變現機會。“互聯網時代流量意味著收入,流量變現方式并不匱乏,在課程販售和傭金模式基礎上,增值服務是更值得看好的增長機會。”

對于MOOC的回報,蔣忠波透露,“即便不能賺錢,如果能持續做到國內第一平臺,帶來的品牌價值也是無價的。”

《《《

高校樣本

學堂在線:小規模在線開放課進行盈利試點

每經記者 趙娜 發自北京

2013年10月10日,學堂在線作為國內首個由高校發起的MOOC平臺正式上線。2014年初,學堂在線作為清華大學參股的公司開始獨立運營。同年4月29日,edX與學堂在線達成協議,將edX平臺課程唯一使用權授給學堂在線在我國運行使用。

2014年12月30日,學堂在線正式宣布已完成1500萬美元A輪融資。學堂在線總裁劉文博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A輪融資后,清華大學仍是該平臺的主要投資者,相關資金主要被用于平臺開發和引進獨家課程上。目前獨家課程的制作費用主要由平臺方即學堂在線自己承擔,“一門好的課程,幾十萬元非常容易就花出去了。沒有外資引入是很難做到的。”

對于學堂在線的成立原因,劉文博稱,首先,從清華大學的角度來看,其初衷有三:第一,國內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幾十所頂尖大學里,MOOC對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是種有效方式;第二,MOOC亦能改善校園內部教學,就此出現了SPOC (Smal Private OnlineCourse,私有的小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第三,MOOC已對現代教育理念形成沖擊,出現很多相關研究課題。其次,從學堂在線的角度來看,平臺技術對MOOC創新極其重要,因此決定把平臺與內容一體化發展,并最終選擇了開源的edX平臺,這使得學堂在線可根據本土化要求對代碼做二次開發,并通過課程共享做到“全球同步開課”。最后,從學習者的角度而言,MOOC最大特點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推崇個性化學習。

據了解,學堂在線開始在SPOC業務上進行盈利試點,為高校提供定制化的網上授課平臺服務。

對于學堂在線的運營方式,劉文博則指出,學堂在線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應用平臺,遵循“一體兩翼”的運營方式。我國的教育終究需要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并重。成立公司并獨立運營是借市場力量吸引人才和資金,和清華大學、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緊密合作,則是借助行政力量。

劉文博還透露,目前,教育部對學堂在線并未在資金上提供資助,提供的是一些“無形支持”。比如,該平臺的部分員工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成員,會定期開學術會議,討論MOOC相關課題。

對于MOOC未來的發展趨勢,劉文博認為,MOOC在國內想真正發展成功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需要國家政策層面支持,政府應考慮出臺一定的政策,重點資助、扶植幾個國家級的課程平臺、推行標準化,幫助建設一些精品系列課,向全國做推廣;二是MOOC模式修學分能否被教育部承認。“如果MOOC(修)學分被國家、大學認可,盈利對學堂在線來講不是問題。”優質教育資源對國內院校來說是剛需,當具備下游渠道時,MOOC平臺方的商業模式很容易形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