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6 01:22: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擴容使得上海自貿區成為國內四大自貿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尚玉英在2014年12月28日~29日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召開期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稱,這次擴容,將浦東新區的陸家嘴、張江高科、金橋三個分別代表金融、科技和出口加工業的片區囊括進來,與原有的外高橋保稅區實現“新老聯動”。
她透露,上海2015版負面清單肯定要壓縮,特殊管理措施在2014版的139條基礎上縮減到100條以內,并與廣東、天津、福建三個新批的自貿區共用一個負面清單。
滬自貿區擴容至120平方公里/
上海自貿區自正式獲批成立以來,就一直在考慮擴容的問題。以外高橋綜合保稅區為主的28.78平方公里的初始面積,在上世紀90年代早就進駐滿了外資企業和貿易企業,對于新增企業尤其是企業開展實際運營來說,面積太有限。
2013年8月22日,在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一個多月前,上海方面曾提出將主城區100多平方公里的臨港新城也納入自貿區范圍,但沒有獲批。
根據2014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新批三家自貿區以及擴容上海自貿區并暫停相關法律法規的會議決定,上海自貿區新擴進陸家嘴金融片區共34.26平方公里、金橋開發片區共20.48平方公里、張江高科技片區共37.2平方公里,再加上原來28.78平方公里的外高橋綜合保稅區,合計120.72平方公里,為全國四大自貿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2003年3月~2006年11月,尚玉英曾任浦東新區副區長。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陸家嘴、金橋、張江高科、外高橋片區是浦東開發開放的核心功能區,產業功能、城市功能都很成熟和完善。
“將上述片區納入自貿區,可以進一步聚集金融貿易、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生產性服務業以及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功能和要素,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尚玉英說,“國家批準的新擴區方案與國家對浦東開發開放的總要求完全吻合。”
金融開放為滬自貿區重頭戲/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自貿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2013年8月正式獲批,上海自貿區的試驗就不可能只局限在貿易便利化上。
上海自貿區原來以外高橋為主的28.78平方公里所涵蓋的范圍,就是綜合保稅區。廣東、天津、福建三個新自貿區方案,也是以當地的綜合保稅區為基礎來申請的。“但上海要做一個綜合性的對外深水區改革嘗試,就必須突破保稅區的思路。”陳波說。
新擴進來的陸家嘴、金橋、張江高科三片區,并不是綜合保稅區的概念,沒有物理空間上的圍網圍欄。
實際上,早在2014年5月,陸家嘴的金融機構就開始為自貿區內的企業服務,尤其是為自貿區賬戶服務。按照央行的要求,花費36萬元安裝一個監管軟件系統就可以設立自貿區賬戶,而為自貿區賬戶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并不一定要在自貿區之內。
以金融開放作為試點重頭的上海自貿區,由于浦東新區不太可能建兩個金融中心,陸家嘴已經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所以陸家嘴被擴進自貿區可謂順理成章。
陳波稱,擴進金橋出口加工區則是為了完善自貿區的經濟體系。李克強在2014年9月視察上海自貿區時,已經看到自貿區范圍狹小造成了“騰籠換鳥”的尷尬,一部分貿易類企業由于成本上升,已經被擠出,納入金橋出口加工區正是為了容納這些企業。
“一個綜合性、全方位的自貿區改革要有代表性,不可能只有幾個行業。如果行業本身在萎縮,那么這些開放政策即便在自貿區內實施沒有風險,也不代表可以拿出來復制。”陳波說,“所以必須讓上海自貿區的經濟體系變得完善,可以代表全國的經濟體系,這樣進行的改革才能真正起到壓力測試的作用。”
如此看來,完善的經濟體系,還需要最后一塊拼圖。而隨著張江高科的整體納入,上海自貿區經濟體系的最后一塊拼圖也完成了。
縱覽上海自貿區7個片區:洋山港包括臨港新城的一部分,以遠洋航運物流為主;外高橋板塊包括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現在已經開始轉型做服務業和金融業;浦東空港以航空運輸為主,以后會以更加便利化的方式對接旅游業,實現從路到人的改革;新加入的陸家嘴、金橋、張江高科三個片區,本身的定義和特色就很明顯。
“上海自貿區7個片區的共同特點是:每個區域都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和經濟基礎,現在的自貿區沒有一個是從無到有開始規劃發展的。這反映出自貿區建設的緊迫性,因為中央反復提及3年考核期。上海自貿區從誕生起就有一個3年的時間表,因此必須在基礎較好的片區開始試驗。”陳波說,反觀臨港新城大片地塊還未開發,“與其再造一個新城和產業生態,不如利用浦東已有的特殊監管區,這樣自貿區的建設會更加合理和高效。”
正因為自貿區需要功能和產業基礎成熟的片區,臨港新城未被納入擴容之列。
特殊管理措施將不超100條/
陸家嘴片區被擴進上海自貿區,是否意味著金融開放的力度將加大?
尚玉英說:“無論如何擴,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步伐都會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推進,不停步。”
她還透露,新的可推廣復制的經驗,仍然會聚焦在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事中事后監管四個領域,并加快探索試驗。
陳波認為,在2015年上半年,金融開放難再出新政。“目前的國際金融體系不太穩定,最近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此時若貿然擴大金融開放,從理論和經驗上來說都不是好時機。”此外,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阻力本來就很大。在這種現實下,與其出臺更多的新政,不如將現有的政策落地落實并成熟化和制度化。
他指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步伐不一定會加大,但落實的速度和規模會暴增。
此前,上海自貿區內實現金融改革的企業主體較少,主要是以外高橋保稅區企業為主體的貿易類企業。開設自貿區賬戶的企業,按照規定必須在自貿區內有一年的經營交稅記錄,而自貿區僅成立1年多,只有原本位于外高橋保稅區的老企業才有開戶資格。擴區后,有資格申請自貿區賬戶并依法開展金融服務的企業和個人將呈幾倍增長,享受金融改革試點的企業規模將擴大好幾倍。
至于2015年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特殊管理措施,尚玉英指出,至少在100條以內,并且和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區共用一個負面清單。
“既然負面清單是法律,就需要有足夠的清晰度,將官員的解釋空間壓縮到最小。”陳波說,上海自貿區2014版的負面清單,政府解釋空間還是較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4版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共計139條,比2013版減少了51條。在139條中,限制性措施110條,禁止性措施29條。
《《《
高端訪談
連云港市委書記楊省世:連云港探索“類自貿區”
每經記者 周程程 發自連云港
回溯歷史,連云港與絲綢之路的淵源可謂久長,坐落于此的秦東門遺址,被看做是海陸絲綢之路交匯的標志。
因交通而興,因交通而盛,在北京大學教授周紹良的眼里,連云港是研究海陸絲綢之路交匯的一個理想地點,而當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明確,為連云港又一次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楊省世,曾經在交通運輸部工作多年,于2013年履職連云港市委書記,“一帶一路”戰略從構想到落實的過程,契合于他執掌一方的轉型更求,“要充分發揮當地的區位優勢。”他說。
在國家戰略為這一沿海城市帶來機遇的同時,不可忽視的是,連云港目前自身經濟體量仍然偏小,發展的腳步相對緩慢。在此情況下,值得探究的是,其發展面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連云港市市委書記楊省世。
“一帶一路”是最大機遇
NBD:就抓住 “一帶一路”機遇,連云港準備怎么做?
楊省世:“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是當前連云港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如果抓不好,就會犯下歷史性錯誤。連云港市委將圍繞這一重大課題,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主動出擊、務實作為,打開全市開放發展的新天地。
首先,港口是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但目前連云港港口的服務功能發揮不充分、運營效率較低、競爭優勢不明顯。隨著港口吞吐能力快速增長,亟需合理定位“一體兩翼”各港區的功能,優化布局,實現錯位發展。
東西雙向開放是連云港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最大優勢。在向西開放方面,要用好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這一重大載體,與中西部地區之間加強港口共用、政策共享、園區共建和產業共育。
同時,要深耕中亞,重點建好用好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使其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亮點,并積極爭取將金港灣物流園建成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
此外,要圍繞打造我國絲綢之路沿線三大標志性國際展會,進一步提升連博會辦會水平。
而在向東開放方面,要重點鞏固與日韓新的港航物流合作,同時加強與巴西、澳大利亞等地區的交流,發揮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作用。
此外,建設自貿區是國家構筑更高水平開放格局的戰略之舉。要主動學習對接上海自貿區,在投資、貿易、金融、綜合監管等領域復制推廣一批可行可試的制度創新成果,探索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盡快在東部城區形成“類自貿區”管理模式。
圍繞貿易便利化這一核心,實施好啟運港退稅等政策,加快“單一”窗口和跨境電子平臺建設,積極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進口資源加工基地,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同時,要整合用好海關特殊監管區,盡快獲批綜合保稅區。
產業發展滯后是最大短板
NBD:在看到機遇的同時,有哪些問題是需要在2015年克服的?
楊省世:主要問題在于經濟總量小,產業實力弱,港、產、城發展不協調。并且財政收入增速相對放緩,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不快,民生改善還需加大力度。此外,資源環境空間減小,環保基礎設施欠賬較多,一些突出問題亟待整治。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其中產業發展滯后是當前連云港面臨的最大短板。
NBD:您剛才提到產業發展滯后是當前連云港面臨的最大短板,連云港準備如何解決?
楊省世:要主攻項目建設。把全民創業作為源動力、把招商引資作為突破口、把各類園區作為主陣地,在全市上下興起招項目、推項目、上項目的熱潮。并且,全民創業要強化政策激勵,搞好扶持引導。
對外招商引資要重點突出日、韓、新等地區,積極突破中亞、歐美等地區,對內招商引資要重點突出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區。其中,特別是已建成的中小企業園要加大招商力度,狠抓項目入駐。
此外,要加快結構調整,著力推動有技術優勢、有市場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使之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15年要重點在推動新醫藥產業集群發展上取得成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