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2 01:08: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近期,部分地區奶牛養殖戶倒奶、殺牛事件持續發酵。廣東省奶業協會顧問、原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2009年起,奶農殺牛賣牛就沒有停止過,每年退出、棄養的農戶均超10萬戶?!?/p>
與之相反,規模化、集中化飼養比例正逐步提升。據新華社報道,2013年我國規模牧場和養殖小區的比例接近40%,河北省奶牛集中化、規?;曫B比例達100%。
這場此消彼長的博弈,既是中國奶業結構調整的陣痛,又暴露出轉型過程中的矛盾?!吧r乳價格坐‘過山車’,暴露了我國奶業基礎差、結構不合理和抗國際市場風險能力簿弱等深層次問題?!蓖醵∶拚J為,由于國際乳粉價格低,嚴重沖擊國內生鮮乳銷售,不能鼓勵國內乳企生產以進口乳粉為原料的還原奶和常溫奶,而要大力發展以生鮮乳為原料的巴氏奶,從而保護國內養殖業。
乳企產品結構不合理/
事實上,這次由進口乳粉價格“跳水”等因素導致的問題集中性爆發早有前兆。據媒體報道,2014年7月底,蒙牛乳業泰安有限責任公司決定,自8月1日起,青島、煙臺和威海等地的牛奶收購價格從上月的4.5元/公斤降至3.5元/公斤,眾多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和奶農代表選擇殺牛倒奶。
“上游養殖業的利潤占10%還不到,奶價議價權全掌控在乳品企業手中?!蓖醵∶薇硎?,奶業產業鏈利益分配嚴重失衡、利潤分配不合理。
此外,蒙牛于2014年5月29日與膠東半島12家奶牛養殖場重新簽訂了一份5年期合同。新合同取消了2.8元/公斤的最低保護價,并在“隨行就市”定價的基礎上補充了“根據供給關系”。
蒙牛方面解釋稱,降價是因為囤積的進口原料粉減少了國內原奶需求;乳品消費需求疲軟,原奶嚴重過剩;膠東半島運輸半徑太長,影響鮮奶質量。
山東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分析稱,“2013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出現的暫時性‘奶荒’,導致國內奶粉進口商和下游乳企對2014年的奶源供需形勢作出了誤判,于是從2013年第三季度到2014年上半年大量進口和囤積乳粉?!?/p>
“由于對奶粉市場需求形勢誤判,乳品企業高價位進貸,隨后恒天然施行線上線下雙價格運行及全球奶粉價格一路下跌,從5.5萬元/噸降至目前的1.8萬~1.9萬元/噸,乳企不僅要承擔價差損失,還要消化存貨,自然只能減少或壓價收購原奶?!蓖醵∶薜葮I內人士稱。
除了乳制品企業,國內收購牛奶的另一個主體是工業奶粉加工企業,為乳飲料、酸奶制品、烘培食品、糖果等食品企業提供原料粉。但由于進口奶粉價格“跳水”,相較于國內的牛奶價格極具競爭優勢,造成大多食品企業盡可能選擇使用進口奶粉作原料。
“這使得部分工業奶粉企業減產或停產,國內原奶只能賣給乳品企業,在個別地區乳制品企業也減少收奶量,從而激化了上下游矛盾?!比闃I高級研究員宋亮分析稱。
除了進口乳粉,常溫奶進口也在放量上漲。公開數據顯示,國內液態奶進口量從2010年的1.59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18.45萬噸,2014年1~10月已達20萬噸,預計全年將有28萬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9月,包括常溫奶和乳粉在內,國內乳制品進口量共計149.86萬噸,同比增長36.5%,預計2014年全年可達180萬噸。
“進口乳品全部折算原奶約1350萬~1400萬噸,占全國用奶需求量的1/3,按照國內泌乳奶牛平均單產6噸算,進口乳品折算原奶相當于230萬頭泌乳奶牛年產量?!彼瘟撂寡?,目前進口乳制品已占據國內整體乳品消費量的1/3。
中北藍海FMCG品牌營銷策劃機構首席項目運營總監王子恒認為,大量進口奶涌入,致國內原奶生產相對過剩,在進口乳粉的低價刺激下,國內液態復原乳重新抬頭,使得國內乳企的原奶消化量驟減,導致低價收購原奶,甚至拒收。
“國內乳制品企業產品結構不合理,乳企重常溫奶輕巴氏奶,過多過量使用還原奶,無法拉動生鮮奶源和養殖業的擴大發展?!蓖醵∶薹Q。
引導奶農規模養殖/
乳制品蜂擁進入國內,國內奶業已告別2008年之前的高速發展階段,牛奶生產自給率大幅滑坡。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奶牛存欄量2010年到2013年分別為1420萬頭、1440萬頭、1493萬頭和1442萬頭,業內人士預計,2014年可能不到1400萬頭。2010年到2013年,國內牛奶生產總量分別約3576萬噸、3656萬噸、3744萬噸和3531萬噸,可以看出2013年出現負增長。
王丁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內奶業發展的分水嶺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這之后國內奶牛養模式傾向于規?;?、集中化,甚至走向了一個極端,特別是萬頭牧場。
雖然萬頭牧場從開建之日起便伴隨著質疑聲,但萬頭牧場卻越建越多。據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谷繼承透露,萬頭牧場數量有增無減,算上已建、在建的,超52家,準備要建的約24家。
“環保壓力是規模養殖的首要問題?!惫壤^承認為,萬頭牧場的建立意味著大量糞污、廢液的產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污染物處理。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應重點扶持家庭牧場和養殖小區,既能保證奶源質量,也可避免環保壓力,且盈利能力更強。
針對近期“倒奶賣牛”事件,1月7日農業部下發《關于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產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計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
業內人士坦言,“預計2015年第三季度國內生鮮乳收購價格可能會隨著國際市場逐步回升,否則政策協調下的收奶行為難以持久,部分奶戶還是會因為價格長期低迷而選擇退出。”
《通知》指出,各地要特別加強對散養戶和小規模戶的技術培訓,推動散戶入區入園和老舊奶牛養殖小區改造升級,引導奶農向標準化規模養殖方向發展。
宋亮表示,“國內奶牛養殖最大的問題是奶價不具國際競爭力,一是無論大規模養殖還是中小規模養殖,由于苜蓿等高蛋白飼料缺乏、防疫費用高漲等造成系統性成本高;二是仍占主體的中小規模養殖獨自承擔養殖風險和市場風險,潛在成本大,比較收益低,養殖積極性不高。”
“發展家庭牧場或養殖小區,核心在于推動土地流轉、增強融資能力、構建配套灌溉、防疫等基礎服務設施等。一方面能提升奶農積極性并推動上游系統產業全面建立起來;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上游議價能力,與下游形成穩定合作關系,減少博弈。”宋亮認為,只有符合中國現代化養殖業的產業組織模式建立起來,才能從根本上降低養殖成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