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4 00:58:59
2014年12月18日晚,武漢光谷體育館燈光璀璨,人聲鼎沸。由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武漢市科技局等單位共同舉辦的 “2014青桐年匯暨華中黑馬創交會”正在熱烈進行中。
突然,一排閃亮的數字出現在會場的大屏幕上,現場3000多名青年創業者和大學生頓時瞪大了眼睛。
“一年時間,15場青桐匯,40多項創投交易,累計融資5.6億元。”
這是武漢自2013年8月實施 “青桐計劃”以來匯總的第一份大學生創業成績單,也是一份驕人的成績單。
興奮之余,那些等待上臺領取“創業先鋒”證書的百名大學生,又有些失落:他們心中那位最應該和大家分享這一光榮時刻的人——時任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唯獨當天缺席了。
12月24日,人們終于從媒體上獲知“神秘消失”的唐良智出現在了成都黨政干部會上。中央決定,提名他為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人選。
深感意外的武漢青年創業者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表達了不舍。
“唐市長是位很務實、很實干的市長。”首批“大學生創業先鋒”、武漢上成生物科技公司創始人陳建軍在他的個人微博上稱。武漢虹蔚青年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順燈則表示,“唐市長的‘青桐計劃’,若能堅持并創新發展,城市發展后勁與活力不可估量。”
離開任職4年的武漢,唐良智留下的不只是步履匆匆的背影,還有實施“青桐計劃”一年來的滿滿果實和濃濃創業氛圍。
所謂“青桐計劃”,指的是武漢市2013年8月正式推出的 《關于實施“青桐計劃”鼓勵大學生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的意見》。計劃的倡導者,就是有著“創業市長”之稱的唐良智。
1983年走出華中科技大學校門的唐良智很早就和創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下過海,嘗試過創業;1987年來到中國第一家科技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工作,對培育科技企業及創業人才,情有獨鐘。
唐良智始終認為,“房地產不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什么?當然是人!武漢是一個有著79所高校、百萬名大學生的大學之城,這些最具創新活力和競爭優勢的青年人才,才是城市最重要的資源,是整個城市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所在。
一個夢想開始在唐良智腦海里逐步形成——“政府的責任在于通過搭建平臺、營造氛圍、提供服務,引領當代知識青年真正轉化為新型的商業力量。”
“青桐計劃”的“青桐”二字,是唐良智親自選定的,而他本人也成了“青桐計劃”最熱情的推廣大使。“青桐即梧桐,青有青年之意,喻指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桐有鳳棲之意,喻指大學生創業的場所‘孵化器’。梧桐生長迅速,象征大學生快速成才、企業快速成長;梧桐全身都是寶,象征大學生是寶貴資源。武漢梧桐生長茂盛,寓意武漢氣候環境適宜大學生創業。‘青桐計劃’就是要育 ‘青桐’、造‘神童’、創‘神話’,打造創新創業‘夢工廠’,把武漢建設成為大學生的‘創業圣地’。”
美麗的“青桐夢”,讓唐良智成為特別的有心人。
2013年9月9日這天,唐良智首次帶著“青桐計劃”來到剛剛開學的武漢理工大學。在與大學生面對面的座談會上,武漢勝為恒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創業大學生蔡鑫提出,能不能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與企業家共進午餐的機會,就像股神巴菲特午餐一樣?
一聽這個建議不錯,唐良智當即給予肯定性回應。
給武漢版“巴菲特午餐”取個什么名字呢?又是唐良智一錘定音,“我看就叫‘青桐匯’吧。‘青桐匯’可以理解為搭建一個匯聚項目、匯聚資金、匯聚信息、匯聚人才、匯聚導師的平臺,讓青年創業者與創投資本對接,與創業導師對話,分享創新創業經驗,讓創業的智慧碰撞,讓夢想的火花迸發。”
2013年12月28日,首場 “青桐匯”在光谷荷田大酒店舉行。華中科大在校大學生王佳琦當場獲得北京壹人壹本公司30萬元投資,蝴蝶美食總經理張浪獲得湖北首富黃立的把脈指點,禾訊農業創始人向濤的項目邀得唐良智現場推銷……
從那時起到現在,僅僅一年時間,武漢市科技局和光谷創業咖啡已經聯合舉辦了15場“青桐匯”。那些全國知名的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如新東方創始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賽伯樂投資創始人朱敏,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蔣宇飛等業界大佬紛紛光臨武漢,參與現場互動,指點青年創業。
據統計,受邀出席“青桐匯”的天使投資人累計逾500人次,共有8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現場路演,200余人展示 “一分鐘奇跡”,1.1萬名創業大學生到現場觀摩。“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有‘青桐匯’”,已成為武漢最新最美的城市風景。
2014年6月8日,“青桐計劃”第三部曲開始奏響:“青桐學院”在武漢理工大學大學生創業園揭牌成立。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院。它的特殊在于它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它的學生只學一門課程——創業。通過提供全方位、有針對性的創業輔導,幫助大學生從創業的“業余選手”變成“職業選手”、“市場高手”。
青桐學院開學第一課的授課者,也是唐良智。“有一種精彩的故事叫創業!”他用激情與現場200多名大學生創業者分享了他的“創業經”。
一旦目標確定,便全力以赴。這是唐良智工作的一貫風格。
武漢人都知道,唐市長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聽青年創業者講創業故事”。15場“青桐匯”,不管工作再忙、時間再緊,他幾乎場場不落,總要趕到現場和青年創業者相聚,并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2014年12月11日傍晚時分,他在“青山區·青桐匯”最后一次露面時,還激情飛揚地說,“我幾乎場場都到‘青桐匯’,因為‘青桐匯’能夠讓我走出文山會海,到這里來看一批最有希望的年輕人,看最有熱情的創業者。”
“青桐計劃”成功點燃了百萬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激情。截至2014年年底,武漢市先后表彰了大學生“創業先鋒”200名;新增大學生創業團隊(企業)600個;成立大學生創業特區49個;科技孵化場地的總面積達到803萬平方米,孵化器的數量和質量均占全國大城市首位。
武漢這個城市已經留下了唐良智“青桐夢”的深深印記:他的殷切寄語“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善于圓夢”,已成為眾多武漢青年今天的實際行動;他理想中的創業環境——讓創業者“寧可流落街頭,也不愿意離開這座城市;即便身無分文,也要堅守在這里”,也正在成為武漢的現實。
(中國青年報 記者 謝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