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1-14 08:50:23
昨日午后,有消息稱央行當天續作約2800億元到期的MLF(中期借貸便利),主要“一對一”面向中信、浦發等股份制銀行。一位股份制銀行債券交易員對記者表示,從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適度充裕的角度,此次“續作合理,并在預期之內”。
央行通過各種工具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適度充裕的態度得以延續。
昨日午后,有消息稱央行當天續作約2800億元到期的MLF(中期借貸便利),主要“一對一”面向中信、浦發等股份制銀行。一位股份制銀行債券交易員對記者表示,從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適度充裕的角度,此次“續作合理,并在預期之內”;而且,如果銀行按照央行要求將去年10月份通過MLF所得的款項用作支農支小,其期限也要長于MLF的3個月期限。
不過,對于此次續作MLF是否涉及新的投放,以及價格較10月份的3.5%是否有變化等細節尚不得而知。
去年10月,央行通過MLF向股份制商業銀行、較大規模的城商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投放基礎貨幣2695億元,期限3個月,利率3.5%。上述股份制銀行債券交易員表示:“央行多次公開表態,通過各種工具組合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適度充裕,從此角度來看,續作是合理的。”
本輪新股發行達到20多家,凍結的資金預計超過1.5萬億元,引發市場對資金面的擔憂。但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鄧海清認為,資金面至多從寬松走向平衡,不會出現大面積緊張。
首先,用于IPO申購的資金只是從銀行的一般存款賬戶轉至證券保證金賬戶,銀行凈頭寸不受影響,資金仍在銀行體系內,所影響的僅是結構性劃轉帶來的在途資金增加,因此上午緊張下午寬松是IPO對流動性影響的常態。其次,從銀行間成交量來看,不少機構早已融入14天以上的資金,提前對此做了準備。另外,IPO只有和其他時間點疊加才會加劇資金緊張,而目前其他因素對資金面的影響均中性偏正面。
去年11月下旬也是新股密集發行期,面對市面上銀行體系流動性緊張的擔憂,央行表示“需要時將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及時提供流動性支持”。而在2015年工作會議上,央行又強調會通過各種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可見,手握各種工具的央行,既不會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也不會讓資金緊張超出市場的承受極限。
MLF小知識:
MLF,M是Mid-term的意思。即雖然期限是3個月,臨近到期可能會重新約定利率并展期。各行可以通過質押利率債和信用債獲取借貸便利工具的投放。MLF要求各行投放三農和小微貸款。目前來看,央行放水是希望推動貸款回升,并對三農和小微貸款有所傾斜。它跟我們的比較熟悉的SLF也就是常備借貸便利是很類似的,都是讓商業銀行提交一部分的金融資產作為抵押,并且給這個商業銀行的發放貸款。最大的區別是MLF借款的期限要比短期的要稍微長一些,這次三個月,而且臨近到期的時候可能會重新約定的一個利率,就是說獲得MLF這個商業銀行可以從央行那里獲得一筆借款,期限是3個月,利率是央行規定的利率,獲得的這個借款之后,商業銀行就有錢了,就可以拿這筆錢去發放貸款了,而且三個月到期之后,商業銀行還可以根據新的利率來獲得同樣額度的貸款。MLF的目的就是,刺激商業銀行向特定的行業和產業發放貸款。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它是通過借用短期的資金,來發放長期的貸款,也就是所謂的借短放長,短期的資金到期之后,商業銀行就得重新的借用資金,所以為了維持一筆期限比較長的貸款,商業銀行需要頻繁借用短期的資金,這樣做存在一定的短期利率風險和成本,由于MLF它的的期限是比較長的,所以商業銀行如果它用MLF得到這個資金來發放貸款,就不需要那么頻繁借短放長了,就可以比較放心發放長期的貸款。
所以通過MLF的操作,央行它的目標其實是很明確的,就是鼓勵商業銀行繼續發放貸款,并且對貸款發放的對象有一定的要求,就是給三農企業、小微企業發放,以次來激活經濟中的毛細血管,改善經過的狀況。市場人士認為,由SLF向MLF轉變,標志著央行貨幣政策正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