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9 01:49:5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擴張速度越快規模越大,也意味著距天花板越來越近。轉型似乎成為千億級房企共同面臨的課題。繼萬科宣布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之后,又一家千億級企業謀求轉型“服務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1月17日結束的萬達集團2014年年會上,董事長王健林重點披露了萬達的轉型方向:從空間上看,是從中國企業轉型為跨國企業;從業務上看,是從以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型為服務業為主的企業。
萬達集團上述年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萬達商業地產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6.8%,低于文化集團收入32.3%的增速。
2020年服務業占比超65%
國內最大的商業地產商萬達轉型服務業,無疑是一個信號。事實上,近期萬達加速O2O布局以及輕資產化運作,已開始了轉型的各種嘗試。
在萬達集團2014年年會上,王健林公布了各項業績,還重點闡釋了萬達的第四次轉型。他說,相比前三次轉型,第四次轉型范圍更廣、力度更大,是代表萬達未來發展方向的全新轉型升級。這次轉型主要內容是轉向服務業為主的企業,包括萬達集團的轉型和萬達商業地產的轉型。
記者從萬達集團內部獲悉,根據萬達已經宣布的2020年發展目標,將實現資產1萬億元,收入6000億元,凈利潤600億元,成為世界一流跨國企業。同時確定的兩個轉型目標分別是:2020年集團服務業收入、凈利占比力爭超過65%,房地產銷售、凈利占比低于35%;海外收入占比超過20%。
轉型后以服務業為主業,這對于萬達集團意味著什么?萬達將如何做服務?對此,萬達集團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后萬達的房地產業務要實現新的發展模式,同時加快發展文化旅游、金融產業、電子商務3個產業,到2020年形成商業、文旅、金融、電商基本相當的四大板塊,徹底實現轉型升級。
“萬達目前在做的院線、兒童娛樂以及未來的金融支付等,都是針對客戶可持續性服務的方向,萬達的服務。”該人士表示,萬達轉型為服務業為主的企業,也是將業務種類從收入上做了區分,不再是單純的以銷售收入為主,而是從銷售變成了對客戶的可持續性服務。
引投資機構嘗試輕資產
從萬達披露的2014年業績可以發現,非房地產收入的增速已超過了房地產收入。
據了解,萬達商業地產合同銷售收入1601.5億元,完成目標的100.1%,同比增長26.8%;其中租金回款110.8億元,同比增長32.7%,租金回款完成率100%,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平;累計持有物業面積215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0%。
同時,文化集團收入341.4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8.9%,同比增長32.3%。
對此,上述萬達集團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4年萬達集團文化旅游產業收入增速超過房地產收入增速,文化旅游各業務板塊的業績表現都十分突出,而萬達商業地產開始嘗試的輕資產模式也擺脫了銷售,是準金融投資行為。
1月14日晚間,萬達集團對外宣布已經與光大安石(北京)房地產投資顧問 (中國光大控股附屬公司)、嘉實資本管理、四川信托及快錢支付清算信息分別簽署了有關設立合作投資消費平臺的框架協議,4家投資機構擬出資240億元用于投資20座萬達廣場,萬達商業負責建設和管理。
根據萬達集團相關人士透露,經過一年多研發,萬達商業地產將推出一種專門設計的輕資產萬達廣場模式,未來擬建的20余座萬達廣場將由合作機構專項基金投資,萬達負責設計、建設、招商、運營,使用萬達廣場品牌,“慧云”信息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這種投資項目資產全歸投資方,所獲得的租金凈收益由萬達與投資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萬達輕資產化的嘗試,意味著萬達商業地產將進行力度更大的轉型。
“不管是萬達還是萬科,都在進行輕資產嘗試,這是房地產融資和經營方式重要的轉變,是一種觀念的轉變。雖然是把產權轉移到了一些投資的機構,但是開發商的管理權還是維持在自己手上。”世邦魏理仕華北區研究部主管孫祖天表示,這種管理權和所有權的分工和分化,對開發商來說可以在短時間回流現金,完成下一步項目的戰略開發,而對投資商來說,行業里可以投資的優質項目并不是特別多,通過這種股權的方式介入也能分享租金回報,對整個市場良好運行是有幫助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