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9 01:50:11
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相較于改革開放以來就開始的“引進來”戰略,中國的“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始自本世紀初,比“引進來”晚了近20年。
1月1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級)兼副部長鐘山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4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1195.6億美元,同比增長1.7%。
鐘山表示,按照目前發展的趨勢,中國對外投資增速將繼續快于吸收外資,即將成為凈對外投資國。
我國對外投資即將超過吸收外資意味著什么?鐘山認為,中國政府在吸收外資的同時,鼓勵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使中國企業在國外得到鍛煉,拓展發展空間,同時為投資對象國創造了就業,增加了稅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對發達國家的投資增長較快。尤其對美國投資,2014年增長了23.9%,對歐盟的投資增長1.7倍,大大高于中國對外投資的總體增速。
此外,中國對服務業的投資上升明顯,服務業增長最快,增速為27.1%,占全部對外投資的比重達64.6%。而對采礦等資源投資同比下降了4.1%,在全部投入中僅占18.8%。
鐘山表示,下一步中國將重點結合“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加大對外投資力度,鼓勵優勢產業和富余產能向沿線國家轉移。
在引進外資方面,2014年,中國吸收外資的增速高于美國、歐洲等一些主要經濟體,連續23年保持著發展中國家最大引資國的地位。
2014年,服務業吸收外資連續第四年超過制造業,在總體吸收外資的占比中繼續上升,達到了55.4%,高出制造業22個百分點。制造業吸收外資額為399.4億美元,不到400億美元,在全國總量中占比為33.4%。
鐘山還表示,我國吸收外資的區域分布更合理。“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吸收外資規模在進一步擴大,過去外資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現在明顯有向中西部地區投資的趨勢。
作為外商投資的管理部門,商務部認為外資發揮著拉動中國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技術水平的重要作用。“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引進外資的工作。”鐘山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