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5-01-19 09:37:53
去年下半年,各地樓市限購繼續松綁,信貸政策持續松動,房企為消化庫存普遍以價換量。以上因素共同推動12月樓市回暖,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降幅繼續收窄,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再創新高,一線城市“量價齊升”。
三問未來樓市調控何去何從
市場政府各歸其位,行政調控手段盡可能淡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樓市格局將建立在直接干預樓市的行政調控手段逐步退出市場的基礎上。除一線城市及三亞外,全國樓市近10年來首次出現依靠市場自行調節的局面。
去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曾明確表示,除了幾個特大城市,由于人口規模控制問題沒有放開之外,大多數城市已經把幾年前推出的限購措施進行了調整。取消限購、限貸等樓市去除行政化的政策并非救市,而是借市場調整的窗口期,把一些行政色彩比較濃的干預措施盡可能剔除。
“未來中國住房政策的取向應是通過弱化行政管控,使市場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通過深化市場改革,最大限度地改善居民實際住房條件。樓市政策目標將是建立自住為主、適度投資、市場調節、政府監控的市場架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室主任倪鵬飛認為,行政管控過多扭曲了市場信號,造成開發商和購房者對房價的非理性預期,助長了市場短期波動,降低了市場供給效率。
實際上,從去年以來,政府就已經將主要精力從對住房市場的直接調控干預上轉向了完善制度與監管等三大方面:
一是包括住房保障體系、產權登記制度在內的住房制度建設;
二是加快包括棚戶區改造在
內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分配;
三是加快完善住房金融體系,特別是政策性住房金融服務,以最大限度支持政策性住房建設及普通職工的住房消費需求。
“未來地方政府將會從越位到退位,從錯位到歸位,從缺位到補位,立足于市場規律辦事。以前的人為造城行為將大大減少或不復存在。”安徽工程大學副教授蔡書凱分析,地方政府房地產市場利益相關者的角色會進一步淡化。
蔡書凱表示,如要讓地方政府更好地實施管理本位,需要一些外部的輔助條件,最重要的是通過房地產稅、轉移支付等,保持地方政府財力的可持續性。
原文鏈接:http://money.163.com/15/0119/07/AGAAAP4C00253B0H.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