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機器人產業是否會重蹈汽車業覆轍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1-22 01:06:16

機器人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對于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這并不奇怪,但以非產業主導的研究、以評職稱為主忽視市場的做法亟須糾正。

每經編輯 葉檀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評論員 葉檀

中國機器人產業進入井噴期,但面臨的問題讓人擔心,會不會重走汽車業覆轍,丟了市場沒有引來核心技術?

轉引一組信息,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是目前與未來機器人增長最快的市場。2008到2013年,中國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長率達36%,2013年銷售量攀升至36560臺,同比增長60%,成為世界第一機器人大國,也是全球機器人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即使如此,機器人保有量仍然有很大上升空間,中國制造業每萬名工人機器人保有量為23~25臺,低于全球平均值的58臺。

2014年被業內稱為“機器人元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購或者投資了機器人、智能自動化項目,而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數量甚至超過了4000家。

國內機器人產業承襲了諸多劣質基因,必須進行改良。政府干預過多,補貼不合理,企業一哄而上,無法形成優勝劣汰機制,如同當初的汽車產業園,有條件沒條件都要上,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各地比較優勢無法凸顯。

目前機器人產業園遍地開花。有券商統計顯示,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基地)超過30個。投資額度上,現有地方機器人產業園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

機器人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對于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這并不奇怪,但以非產業主導的研究、以評職稱為主忽視市場的做法亟須糾正。

行業內部人士并不諱言核心技術的缺乏,RV減速機、諧波減速器、伺服電機與驅動、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仍跟國外品牌有相當差距,國內多數機器人企業聚集在機器人本體等領域爭奪菲薄的利潤,掙扎在盈虧線上。

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的“863”攻關似乎沒有根本突破,拿到資金發表論文就束之高閣。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杰高認為,研發成果“下不去實驗臺,邁不進市場”現象普遍,一些重大科技專項課題成果均出自高校和研究所,科研機構往往關注成果鑒定和評獎,發表一篇論文,老師評職稱、學生得學位,唯一想不到的就是如何面向應用,項目成為學術工具。

機器人產業專利多,有業內人士直言,國內專利多,國際專利少,轉化價值不大,這些專利還是拿來報喜用的,是拿來爭取項目、評職稱用的,不是市場化用的。2014年國際機器人協會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缺少技術創新,包括創新思想和創造性成就;沒有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骨干企業,規模普遍很小,關鍵部件品質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進水平5到10年。一些地方政府、企業的大規模機器人替代計劃遲遲難以出臺,就是因為缺少可以市場化的產品。

科研成果如何轉化,應該有明確的舉措。東莞盈動高科自動化有限公司莊德津及其團隊研發出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絕對值編碼器,這是跟伺服電機緊密相關的一個基礎核心零部件,打破了國外行業巨頭的壟斷,產品獲得了包括來自德國等行業權威的認可,且銷售價格僅為國外行業巨頭的幾十分之一。問題是企業不愿意用,企業的擔心不無道理,沒有長期穩定測試,誰敢冒這個風險?此時,政府對于國產機器人核心技術的消費激勵機制特別重要。

讓真正鉆研技術,有市場前景的科研團隊獲得市場獎勵,在引進技術方面學習高鐵經驗。只有真正引入核心技術才開放市場,同時在機器人標準化方面有根本進展,免得千機千面——上述舉措不一定能讓中國機器人行業一舉躍上世界頂峰,但不這么做,國產機器人產業將勉為其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