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1-26 09:22:28
“有記者評價,中國房地產行業有兩個干活人最努力,一個是萬達的王健林,一個是我。王健林都是(為)自己(干)的,張玉良不是(只為)自己的。這話也對也不對。我也有這么1%,別看只有1%,但是這個數字也不少。”
每經編輯 楊羚強
轉載請標明——
出處:邦地產
記者:楊羚強
“有記者評價,中國房地產行業有兩個干活人最努力,一個是萬達的王健林,一個是我。王健林都是(為)自己(干)的,張玉良不是(只為)自己的。這話也對也不對。我也有這么1%,別看只有1%,但是這個數字也不少。”
這是張玉良最近的一段調侃。在綠地無限接近上市借殼成功之時,張玉良的個人財富是業內人茶余飯后的八卦話題,有關其財富的總量和來源的各種傳說,充斥網版小報。
更有“偷窺癖”想借用高倍望遠鏡,拍攝綠地的“私生活”。
張玉良的調侃,似科有兩個用意。一是要給“偷窺癖”一個警告,另一個就是想要給國資的委托管理人傳遞一個信息:只有讓職業經理人成為事業合伙人,他們才會把公司當作家,才會拼命干活,讓公司資產保值升值。
比職業經理人更可靠的……
“有段時間,職業經理人是方向,但后來慢慢不行了,別說中層留不住,高層也留不住。”張玉良感嘆,如今很多企業搞的事業合伙人制度,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就在綠地出現了。
彼時,綠地還不是一家上海國資系統引人矚目的企業。在房地產領域,當時的上房集團(地產集團的前身)才是老大。在當時的上海,比綠地牛X的企業數不勝數,就是做商業的一百集團、華聯集團,規模也比綠地大得多。
只用了十幾年,綠地從“國資小弟”,搖身變成如今上海國資“一號大哥”,并且很有可能成為上海國資系統中首家問鼎世界百強的企業。
原因固然有戰略上的先見之明,但更為關鍵的還是員工持股給綠地帶來的生產力革命——
“做得好,我全都有了。那我還擔心什么,努力干就行了。”
作為如今事業合伙人制度的原始形態,員工持股會在綠地內部顯示了比職業經理人更強大的優勢。為了賺到更多錢,有段時間綠地所有員工甚至在雙休日都會加班。
綠地內部全球高層會議
“職業經理人是給別人打工,事業合伙人是為自己創業。為自己創業哪有休息的。”這句在今天看來很時髦的話,18年前就已經在綠地流行了。
也正是因為是為自己打工,要為自己的投資負責,所以綠地很多分公司或者部門領導都是由員工選舉產生,而不是由總部委派。
張玉良說,不用擔心綠地的干部會貪錢,因為這錢本來就是他自己的,何必貪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