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7 01:15:41
通常,每年一季度是各地方政府謀劃全年資金計劃的重要時點。但眼下,在土地財政不景氣,地方融資平臺大舉清理的背景下,城投債的發行也直線下降,地方政府可用資金來源緊張。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通常,每年一季度是各地方政府謀劃全年資金計劃的重要時點。但眼下,在土地財政不景氣,地方融資平臺大舉清理的背景下,城投債的發行也直線下降,地方政府可用資金來源緊張。
高盛亞洲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日前公開表示,目前,中國的債務率也在大幅度提高,中國經濟的走勢,似乎要在增長與債務穩健之間做出一個平衡,或做出一定的組合選擇。
上海財大教授鄭春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地方債券發行規模不確定,而平臺清理又不讓借錢,地方融資良性的大門沒有打開。
社會資金對PPP仍在觀望
據《證券時報》近日報道稱,目前,已有12省(直轄市、自治區)召開了地方“兩會”,其中,多地下調了2015年GDP的增長預期。
有地方官員表示,2015年下調GDP增速預期的原因之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面臨下行壓力,由于財政收入減少、加上融資平臺清理,地方政府可獲得建設資金來源有限。
過去,城投債一直是地方基建建設資金的來源。不過,在地方債被清理的背景下,城投債發行經歷嚴冬。Wind數據顯示,2014年10月,共有109只城投債,發行規模為1284.7億元;到了12月,發行數量驟降至56只,規模縮減為729億元。進入2015年,目前城投債的發行數量只有十幾只,發行規模在100億元左右。
目前,為了緩解政府債務壓力,推進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市場化,國家層面正將PPP模式作為地方基建資金建設的主要來源,而地方政府順勢推出了萬億的PPP項目。不過,這種模式尚未大面積推開,社會資金對PPP模式仍在觀望。
最近,一名為地方政府作城投債審計的會計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城投(公司)很尷尬,清理債務致發債基本暫停,“而PPP項目成功的少,因為很多社會公益性資產需要社會資本對政府跨年度預算和債務限額認可才行,最起碼城投(公司)對當地政府的信用是認可的,在社會資本不認可的情況下,城投(公司)還是能做很多事,其作用不能忽視。”
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姚余棟近期撰文稱,如果用簡單的 “一刀切”方式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將對地方基礎設施投資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根據新預算法和相關文件精神,融資平臺公司將不得借政府名義舉債,也不能借助政府擔保融資,其市場融資能力將大幅下降,這直接影響到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
余棟表示,如果地方債管理相關工作推進過快,短期內徹底關閉融資平臺公司等預算外融資渠道,而地方發債政策不做及時調整,可能出現短期財政緊縮,并誘發區域性金融風險。
中國面臨投資過度等問題
中金公司的測算顯示,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約為21萬億~22萬億元,相比審計署此前發布的截至2013年6月底的數據增長約20%。以城投債為例,按最寬泛口徑計算,城投債約5.6萬億元,推算顯示,2015年有6000億規模的償還壓力,并在2016年進入到期高峰。
不過,央行及國家統計局等部門負責人就中國債務問題曾作出表態,總體基調是債務總體可控,但地方有局部風險。
對中國而言,2014年,是中國大改革與大調整拉開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國宏觀經濟沿著“新常態”軌跡持續發展的一年。
哈繼銘日前在一場演講時說,全球經濟2015年的增速和2014年相比,將有一個明顯的加快,但中國可能會要慢一些。“主要是因為前幾年經濟快速增長積累下的一些問題需要消化,產能過剩、債務高、房地產供應量大,這些行業都會經歷一個去杠桿、去庫存、去產能的過程。”
哈繼銘說表示,中國經濟現在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三過問題,即投資過度、債務過重、地產過剩,這三個問題得不到解決,中國經濟很難進入健康軌道。
隨著投資率的上升,中國的債務率也在大幅度提高。根據哈繼銘提供的數據,中國全社會包括四個經濟主體(家庭、企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2013年占到GDP229%;另一方面,投資效率也在不斷下降。
哈繼銘說,中國經濟的走勢,似乎要在增長與債務穩健之間做出一個平衡,或做出一定的組合選擇,如果增長太快,債務會過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