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李宇嘉:央行降準有利于提振樓市疲弱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2-06 01:31:22

每經編輯 李宇嘉    

◎李宇嘉

央行降準如期而至,實體經濟疲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資本外流導致貨幣缺口擴大是根本原因,鄰近年底的流動性緊張、股市熱度消退創造的“窗口期”是促發因素。由于銀行資金成本急劇攀升,降準可以釋放出鎖定在央行的低利息存款資金,增加銀行低成本可貸資金規模,并通過貨幣乘數擴大社會流動性供給。一般來說,降準會明顯增加銀行貸款利差收入,通過財富效應可以提振銀行放貸積極性,貸款規模和成本都會下降。

央行此次降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降低個人購房貸款成本,刺激購房需求踴躍入市,消化待售庫存并激勵開發商增加新開工和拿地,最終助力作為2015年經濟 “抓手”的基建投資穩定增長。201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5%,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2個百分點,增速創本世紀以來的新低。開發商對樓市前景也不看好,2014年的新開工增速創1997年以來的最低值,四季度,盡管需求端比較活躍,但新開工、投資和土地市場依舊“冰冷”,樓市疲軟局面繼續惡化,被認為是拖累基建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2014年四季度,由于“9·30”房貸新政、“11·21”降息、國家及各地公積金新政等降低購房成本的利好金融政策集中出臺,樓市“暖冬”行情明顯,各大城市樓市成交量出現了15%~20%的環比漲幅,累計同比跌幅也由前三季度的20%以上降至10%以內。根據世聯行對2014年樓市成交數據的監測,各大城市面積區間低于90平方米的剛需產品占比為46%,低于140平方米的產品占比達90%,意味著剛需仍舊是本輪入市的主力。

樓市“暖冬”行情源于購房成本的降低,激勵前三季度積累的剛性購房需求踴躍入市。但到了2015年1月份,需求明顯跟不上2014年最后3個月的節奏,今年1月份,主要城市成交量環比去年12月整體下滑20%以上,而重點城市則下降30%以上。盡管有房企降價促銷動力減弱、年底銀行流動性偏緊、股市分流住房投資需求,甚至是季節性等影響,但更多的是在短期內多方重磅政策刺激下,需求快速釋放甚至被透支后所產生的階段性需求“真空”,也意味著樓市潛在需求可能并不旺盛。

在待售庫存方面,根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監測,35個重點城市庫存消化周期依舊在14個月以上,與去年三季度末的16個月相比差別不大。而全國待售商品房面積6.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1%,比2011年增長了2.2倍,相當于2008年的銷售面積。庫存消化不理想,開發商無心加速新開工和拿地。在2014年最后兩個月,全國房地產新開工累計同比跌幅分別擴大3.5和1.7個百分點,而開發投資累計同比跌幅在2014年最后兩個月分別擴大0.5和1.4個百分點,特別是12月的開發投資出現有數據以來的第一次負增長。而在土地購置方面,2014年開發企業購置土地同比下滑14.5%,300個重點城市下滑31%。照此,估計今年一季度的樓市局面不會好轉,管理層希望的經濟“良好開局”也不容樂觀。

要激活樓市,最關鍵的問題是激勵購房需求踴躍入市。1月份樓市需求沒有延續2014年“暖冬”行情,不可忽視貨幣政策的影響。2008年和2012年,央行分別連續5次和2次降準,對這兩輪樓市“見底回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四季度,樓市之所以出現“暖冬”行情,與三季度末以來“定向寬松”范圍擴大,甚至是出現全面寬松跡象所帶來的流動性充裕、利率水平下降有密切關系。2014年,銀行貸款投放量達到了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個人房貸在四季度加速發放;而時隔兩年半后,央行于去年11月21日再次降息。貨幣政策在四季度發力是樓市回升的原動力之一。

2013年以來,由于理財產品對于存款的全面替代,疊加理財產品與資本市場對接,不管是貨幣政策“定向寬松”范圍擴大,還是全面寬松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釋放出來的流動性,更多地助推了資本市場的火爆,而并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下降。因此,2015年1月份,央行貨幣政策放棄了2014年四季度以來的激進風格而選擇 “沉默”,這是1月份以來資金價格再次上漲的主要原因,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基本維持在三季度末的水平上,這是制約對貸款成本非常敏感的剛性需求繼續釋放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9·30”房貸新政、公積金政策調整,以及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進住房等6大領域消費升級來看,國家希望通過改善型需求“接棒”剛性需求,以此來保持樓市穩定,并通過消化庫存來激勵開發商加速新開工和拿地。從國際經驗來看,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以后,解決基本住房需求后的老百姓有改善居住需求的愿望。在我國,由于城鎮居民居住質量較差,30%的存量住房是上世紀80、90年代,甚至是“短缺經濟”時代建造的,20%的房子缺乏基本生活設施,城鎮居民改善住房的動力更加充足。

但改善型需求有兩個重要特征:首先就是較高收入水平的支撐。近年來,盡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超過GDP的增幅,但收入支撐改善型住房需求的能力不足。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是0.469,收入差距在國際范圍內較大。更值得重視的是,關系到居民能否改善住房的家庭凈財產基尼系數在2012年達到0.73,這就大大制約了居民“賣舊買新”式的改善性需求。

另外,對低成本房貸支持的需求是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另外一個特征。盡管“9·30”房貸新政提出二套房貸利率最低可為基準利率的七折,但從目前執行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銀行依舊在執行基礎利率上浮10%以上的利率政策,這成為制約改善性需求入市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世聯行對交易數據的監測,2014年四季度114平方米以上住宅銷售占比并無明顯上升。因此,本次降準帶來的增加貸款投放、降低貸款利率的效應,也將有助于改善型住房需求入市。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