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保理行業20萬億蛋糕待分 立法滯后等問題制約發展

2015-02-11 01:22:55

近年來,我國保理業務發展較快,市場規模日漸擴大,而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巨頭爭相殺入,也為這一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近年來,我國保理業務發展較快,市場規模日漸擴大,而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巨頭爭相殺入,也為這一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保理行業相關立法相對滯后、稅收政策支持不夠、制度環境尚未完全建立、外部融資渠道不暢、行業盈利普遍困難、空殼公司大量存在等諸多問題也不容忽視。

日前,廣東省商業保理協會在廣州市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標志著國內商業保理領域首個省級行業自律性組織正式成立。從2012年試點到地區自律組織建立,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迅速,監管與自律也逐步完善。

20萬億元!不止一位商業保理公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復提及這個數字——全國應收賬款規模超過20萬億元。

被業內人士頻繁提到的還有另外一組數據:2013年,中國大陸保理業務量同比增長15%,逾5000億美元。從2005年到2011年,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保理業的增速排名第一,平均年增長達到96%。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應該看到上述數據主要是銀行保理的業務量,商業保理發展還剛起步。

與此同時,保理立法相對滯后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保理又稱托收保付,賣方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資金融通、買方資信評估、銷售賬戶管理、信用風險擔保、賬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務的綜合金融服務方式。

2014年11月,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保理業務量同比增長15%,達5219億美元,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其中國內保理4078億美元,占比78%;國際保理1141億美元,占比22%。

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1年,全球保理業務量翻了一番,平均年增長12%。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保理業的增速排名第一,平均年增長達到驚人的96%。而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一份報告表示,預計2014年我國保理行業交易量突破3萬億,達到3.5萬億元。2018年將達到5.39萬億元。

從國內發展情況來看,廣東是中國商業保理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據了解,截至2014年底,在廣東省注冊的各類商業保理企業的法人企業達732家,另有分公司14家,占全國商業保理企業注冊總數的比例接近2/3,累計注冊資金總額超過555億元。

據悉,中國保理業能取得快速發展,得益于銀行保理規模的急速擴張,而在2012年,商業保理也開始“破冰”。

2012年,被稱為 “商業保理元年”。2012年6月,商務部發文,同意在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開展商業保理試點;同年,商務部發出通知,允許港澳企業在深圳、廣州設立商業保理企業。

制度環境尚未建立/

與市場高速發展相對應的,是保理立法顯得相對滯后,而與保理業尤其是商業保理密切相關的制度環境尚未建立起來,上海、天津兩地的試點辦法亦有待完善,比如財稅(營業稅重復征收、撥備稅前抵扣)、征信系統接入、產品線完善、信用風險分擔等問題,其中也包括法律制度缺失問題。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我國尚缺乏專門的立法和規則,目前只有一些規范,主要包括四大塊,一是央行、銀監會針對銀行保理頒布的規定,主要是強調銀行保理應納入銀行統一授信管理;二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就銀行出口保理的外匯核銷而頒布的規范;三是銀行業協會的一些自律規范;四是針對商業保理的商務部419號文(即《關于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及上海、天津兩地的試點辦法。

記者注意到,為規范商業保理公司的經營行為,419號文規定了“三個禁止”,即禁止專門從事催賬業務;禁止受托從事催賬業務;禁止從事討債業務,而浦東新區的試點辦法,則暫未放開“進口保理”和“應收賬款催收”業務。

業內:并不存在多頭管理問題/

而在對保理公司的監管上,商業保理公司由商務部監管,而銀行保理業務歸口銀監會,這也帶來了多頭管理的難題。

2012年11月,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浦東新區設立商業保理企業試行辦法》;12月,天津市發布了《天津市商業保理業試點管理辦法》,這標志著商務部門開始正式監管商業保理行業,監管政策初步明朗。

金潤商業保理董事總經理徐賽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商業保理)商務部在管,各地商務部門分管,不過政策協調方面還存在問題,比如進入央行征信系統還沒有落地,商務部的監管還有待加強。央行把保理公司定義為信用服務機構,銀行保理定義為金融機構,真正開展保理業務的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不過會很快取消試點,屆時全國都可以做。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多頭管理的問題并不存在,銀行保理業務只是銀行的業務品類之一,其歸口銀監會管理是因為銀行屬銀監會管理,商業保理由商務部監管,兩條線管理很明確,并沒有多頭管理的現實狀況。

“商業保理公司確實不適于用銀行的監管標準,保理就是保付代理,包含為賣方融資、應收賬分賬戶管理、賬款催收等服務,這些肯定不適用于銀監會的監管規定。”上述業內人士稱。

鑫晟保理一位負責人也表示,由于商業保理是基于真實的貿易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歸口商務部管理很正常,而銀行保理是基于承兌匯票、電子票據等交易方式,所以歸口銀監會來管。

“可以說,商務部和銀監會都在完善對保理行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其中,商務部在推動天津地區保理企業實行營業稅差額征收問題上做了不少工作,后續還會加快推動上海地區在營業稅差額征收問題上的進展。并且,商務部還在積極推動全國商業保理行業管理辦法出臺,編寫行業教材,建立保理行業培訓體系,并探索行業從業資格考試。”前述鑫晟保理負責人表示。

至于不同部門分管會否帶來協調監管的難題,瀛鰲商業保理董事長劉菊婷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并不會存在這方面問題。比如融資租賃也存在金融租賃,保理有銀行保理和商業保理,差別很大,保理有很多種形式,包括融資、分賬管理、支付清算、擔保、追賬,銀行和商業保理做法區別很大,也不是競爭關系,商業保理是銀行保理的補充,監管統一很難。

前述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現在保理行業剛起步,需要的不是太多管的思維,而是要創造好的環境,將行業發展起來。

《《《

存在問題

外部融資渠道不暢、盈利難9成商業保理公司成空殼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在商業保理從業者的眼中,空殼公司比例高達90%,是他們內心的痛。由于銀行不給保理公司授信,保理公司要發展則需自籌資金,很多公司因缺少資金而運轉困難。此外,商業保理發展面臨的障礙還有稅收、法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

商業保理存在眾多空殼公司,也從側面說明行業盈利之難,而直接原因是保理公司外部融資渠道不通,政策規定商業保理公司可獲得10倍經營杠桿,但銀行對商業保理公司的外部融資卻是逐步收縮的。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這一現象持不同觀點:從業者大部分看好這個行業,先注冊等機會成熟就開展業務,因此叫空殼公司并不貼切。

業內:保理公司分化將加速

PPmoney董事長陳寶國日前表示,2012年,國家開放商業保理,目前登記注冊的商業保理公司應該有2000多家,但實際運作只有10%左右,由于銀行不給保理公司授信,保理公司需要自籌資金,大部分公司因為缺少資金運作不起來。

瀛鰲商業保理董事長劉菊婷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空殼公司比例遠遠不止50%,保理公司得靠自有資金做業務,注冊資金5000萬元起,如果沒有銀行支持,確實很難發展起來。從2012年底至今,商業保理沒有大的發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稅收、銀行對企業支持政策、法律環境等諸多因素。

“在稅收方面,保理公司實行全額征稅,比如說某公司要對外放一筆錢,要全額征收營業稅,稅就很高,上海目前已改為增值稅,營改增還沒完成,意味著除自有資金外,借入資金收入都計稅,資金成本就上浮,稅收政策還不如融資租賃行業,融資租賃是差額征稅。”劉菊婷稱。

金潤保理董事總經理徐賽花也告訴記者,商業保理公司現在有1000多家,實際開展業務的并不多,一是大環境不太好,試點地區注冊和準入門檻都不一樣,像深圳等地沒有準入門檻,但保理業務很專業,沒有專業的團隊也做不起來,風險很大,一些公司都不敢做。

“本身行業風險很大,中國信用體系又不完善,保理公司不需要抵押,依靠供應鏈上下游買方賣方,開展業務有一定難度,現在相當于信用融資,大家做起來比較謹慎,加上專業人才也較缺乏。”徐賽花稱。

劉菊婷表示,實際上保理對于貿易的發展,對經濟活躍度作用更直接,而涉足的是高風險,但由于外匯管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商業保理公司也無法從事國際保理業務。

“還有就是很多法律條款是矛盾的,包括債權登記制度的效力沒有從法律角度得到認可。”劉菊婷表示。

不過,針對空殼公司的問題,業內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空殼公司的比例沒具體統計,但大部分從業者看好這個行業,像先注冊等機會成熟再開展業務的情況,叫空殼公司不貼切。

鑫晟保理一位負責人也表示,空殼公司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但確實存在這個現象,隨著行業的規范發展,保理公司的分化會加速。

部分公司已實現盈利

徐賽花告訴記者,業內應該有幾家盈利的,而盈利困難和業務量有關,如業務量沒達到一定規模,靠自己的資本金,沒有杠桿很難盈利。

劉菊婷也表示,商業保理公司很難賺錢,資金成本高于銀行;在稅收方面,保理公司風控體系不完善,尚處在摸索階段;另外,銀行在征信體系和結算方面有很多控制手段,商業保理要調取征信記錄等方面就很難。

而關于保理公司資本金杠桿,目前,我國有政策支持保理公司進行杠桿經營。不過,據記者了解,保理公司想從外部融資極其困難。

比如《天津市商業保理業試點管理辦法》規定,商業保理公司的營運資金為公司注冊資本金,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以及借用短期外債和中長期外債。為防范風險、保障經營安全,商業保理公司的風險資產不得超過公司凈資產的10倍。風險資產(含擔保余額)按企業的總資產減去現金、銀行存款、國債后的剩余資產總額確定。

既然有政策支持,為何商業保理公司還是很難從銀行等渠道融資呢?

劉菊婷表示,現在銀行對商業保理公司的支持也逐步退出了,各家銀行都在收緊對保理公司的支持。授信本來就有一些大的集團做擔保才會有,像小的銀行只要是保理業務都要收到總行去批,這說明一方面保理業務風險比較大,再一個保理行業和銀行關系比較微妙,商業保理的發展讓銀行很警惕,銀行覺得自己可以做。

“銀行給保理公司授信都很少,像國有公司的母公司融資才能做。對保理公司的杠桿支持或者再保理,銀行都沒怎么開展,保理公司現在用自有資產做。雖然政策有10倍杠桿支持,但保理公司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做,商務部也規定在稅收方面,保理公司是全額征稅,而浦東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沒出來。”徐賽花稱。

不過,即便行業生存艱難,仍有一些保理公司很快實現盈利。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商業保理的存在是市場大勢所趨,是基于真實交易的融資產品。一些有成熟團隊、架構完整的系統以及細分市場的保理公司很快就做到了盈虧平衡甚至盈利,比如大集團京東旗下的邦匯保理、民營的鑫銀保理、銀行系的平安商業保理和供應鏈系的瑞茂通保理等都實現了盈利。

根據瑞茂通披露的2013年財報,該公司在2013年5月成立天津瑞茂通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保理公司在成立僅半年的時間里,為滿足供應鏈客戶的金融需求,先后兩次增加注冊資本金至2億元(截至該年報披露日,保理公司注冊資本增加至3億元),報告期內取得約1386萬元的收益。

《《《

行業前瞻

互聯網巨頭殺入保理平臺+支付成撒手锏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當前,盡管商業保理普遍面臨盈利困難的問題,但面對20萬億元市場蛋糕的誘惑,互聯網巨頭的觸角也開始伸向這一領域。

以京東旗下上海邦匯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匯保理)為例,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注冊資本幾經變更,已從最初的1億元增至目前的15億元。

平安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朝陽此前表示,目前,國內商業保理領域比較成功的有三種模式:包括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交易平臺的控制模式;銀行主導的用賬戶+信控的模式和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商業保理等。

目前看來,擁有電商平臺和支付系統對接的保理公司占據了很大的主動,依靠“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整合,此類公司的規模擴張較快。

此外,一些商業保理公司則主動突破對銀行融資的依賴,通過P2P等互聯網渠道融資,不過風險不容小視。

電商巨頭殺入利好保理行業

2013年以來,眾多資本涌入商業保理領域,其中不少是互聯網或電子商務企業。如上海陸金所成立了專業化保理公司——平安商業保理公司,阿里巴巴、京東等也擁有了各自的保理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許多互聯網企業要么通過股權紐帶,要么通過技術紐帶介入保理行業,這有利于將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引入保理業,實現保理公司對供應鏈成員間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整合,進而提升保理業務效率,而互聯網電商依靠其天然優勢,業務規模也得以迅速擴張。

以京東旗下邦匯保理為例,其法定代表人為劉強東,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注冊資本幾經變更,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目前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人民幣,而注冊時僅為1億元人民幣。

由于必須是實繳注冊資本,注冊資本的增加也反映了邦匯保理業務量的增加,這可以從一些數據看出端倪。

據了解,京東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兩個主體在承擔:保理方面的業務主體是邦匯保理,小貸方面則是京匯小貸有限公司。

目前,京東提供的京保貝主要針對京東自營平臺的供應商。2014年第一個月,京東供應鏈金融貸款規模超過10億元。

瀛鰲保理董事長劉菊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邦匯保理屬于電商體系保理公司,優勢在于掌握貿易數據,可以在線提供服務。另外,電商平臺有支付功能,可以在線為平臺上企業做結算,做保理業務,對于互聯網及電商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對多數保理公司來說,除非也有支付和結算數據,知道企業和客戶,否則(業務)沒法做。

“保理業務的本質,是應收賬款轉讓,即保理商圍繞企業的應收賬款提供一攬子的服務。服務主要分為三大塊:一是融資、二是壞賬擔保、三是管理。管理又分為事前的資信調查、事后的賬款管理和催收。雖然各種提法稍有不同,但都是這三大塊功能的衍生,這些和支付密切相關,有了支付就可以很快做起來。”劉菊婷稱。

金潤保理董事總經理徐賽花也向記者表示,一些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進入后,對行業知名度、認知度和宣傳力度比較大,有利于推動行業發展。

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互聯網巨頭殺入保理市場,是這些公司戰略布局的其中一步,也再次證明細分市場的必要性和數據支撐的魅力所在,總體來看,對整個行業構成利好。

部分公司另謀融資渠道

2013年以來,已出現了一些保理公司通過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進行籌資的案例。如2013年7月,上海陸金所、深圳平安匯富資產管理公司委托平安銀行深圳分行發行了8500萬元專項委托貸款計劃用于鑫銀國際保理公司開展的教育行業保理項目。

由于外部融資渠道不暢,商業保理發展落后于銀行保理。

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保理占據主導也是當前金融市場的必然,無論是數據以及企業客戶的積累,很容易讓他們做得很大,銀行保理3萬億元的規模和商業保理300億的規模就是最好的例證。

一些保理公司除了通過上述做法獲取外部融資,另外一些則通過P2P行業等進行融資。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十幾家P2P平臺陸續上線了保理業務,其中還有部分平臺專做保理業務。目前,保理與P2P平臺的具體合作方式,主要是企業將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負責為企業融資,形成保理資產后收益權再通過P2P平臺向投資者募集資金,到期后由保理公司再負責回購。

不過,關于P2P平臺對接保理資產是否安全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息。

徐賽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銀行對保理公司在資金方面的支持比較謹慎,現在保理公司和P2P平臺對接,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劉菊婷則認為,保理資產對接網貸行業很危險,P2P平臺現在做的債權轉讓,離資產證券化很遠,而在基礎資產方面,保理資產相對較差,要轉讓出去,可能會對投資者造成損失。另外,P2P平臺也沒有辨別能力,在這個環節中,資產質量沒法判定,P2P平臺沒在保理資產轉讓過程中做增信。

“一些融資租賃公司缺資金找我們,我們也不敢做,目前這個架構還是不安全,P2P平臺沒法做到風險規避。”劉菊婷稱。

對于目前保理行業的創新,劉菊婷也表示,保理除融資功能外,可提供非融資保理業務 (應收賬款管理、貿易擔保等),銀行不會介入后者。從企業角度來說,財務和服務外包需求很大,商業保理有一片藍海,保理公司管理應收賬款和票據就會發展得很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史青偉發自上海 近年來,我國保理業務發展較快,市場規模日漸擴大,而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巨頭爭相殺入,也為這一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保理行業相關立法相對滯后、稅收政策支持不夠、制度環境尚未完全建立、外部融資渠道不暢、行業盈利普遍困難、空殼公司大量存在等諸多問題也不容忽視。 日前,廣東省商業保理協會在廣州市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標志著國內商業保理領域首個省級行業自律性組織正式成立。從2012年試點到地區自律組織建立,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迅速,監管與自律也逐步完善。 20萬億元!不止一位商業保理公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復提及這個數字——全國應收賬款規模超過20萬億元。 被業內人士頻繁提到的還有另外一組數據:2013年,中國大陸保理業務量同比增長15%,逾5000億美元。從2005年到2011年,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保理業的增速排名第一,平均年增長達到96%。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應該看到上述數據主要是銀行保理的業務量,商業保理發展還剛起步。 與此同時,保理立法相對滯后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保理又稱托收保付,賣方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資金融通、買方資信評估、銷售賬戶管理、信用風險擔保、賬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務的綜合金融服務方式。 2014年11月,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保理業務量同比增長15%,達5219億美元,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其中國內保理4078億美元,占比78%;國際保理1141億美元,占比22%。 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1年,全球保理業務量翻了一番,平均年增長12%。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保理業的增速排名第一,平均年增長達到驚人的96%。而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一份報告表示,預計2014年我國保理行業交易量突破3萬億,達到3.5萬億元。2018年將達到5.39萬億元。 從國內發展情況來看,廣東是中國商業保理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據了解,截至2014年底,在廣東省注冊的各類商業保理企業的法人企業達732家,另有分公司14家,占全國商業保理企業注冊總數的比例接近2/3,累計注冊資金總額超過555億元。 據悉,中國保理業能取得快速發展,得益于銀行保理規模的急速擴張,而在2012年,商業保理也開始“破冰”。 2012年,被稱為“商業保理元年”。2012年6月,商務部發文,同意在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開展商業保理試點;同年,商務部發出通知,允許港澳企業在深圳、廣州設立商業保理企業。 制度環境尚未建立/ 與市場高速發展相對應的,是保理立法顯得相對滯后,而與保理業尤其是商業保理密切相關的制度環境尚未建立起來,上海、天津兩地的試點辦法亦有待完善,比如財稅(營業稅重復征收、撥備稅前抵扣)、征信系統接入、產品線完善、信用風險分擔等問題,其中也包括法律制度缺失問題。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我國尚缺乏專門的立法和規則,目前只有一些規范,主要包括四大塊,一是央行、銀監會針對銀行保理頒布的規定,主要是強調銀行保理應納入銀行統一授信管理;二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就銀行出口保理的外匯核銷而頒布的規范;三是銀行業協會的一些自律規范;四是針對商業保理的商務部419號文(即《關于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及上海、天津兩地的試點辦法。 記者注意到,為規范商業保理公司的經營行為,419號文規定了“三個禁止”,即禁止專門從事催賬業務;禁止受托從事催賬業務;禁止從事討債業務,而浦東新區的試點辦法,則暫未放開“進口保理”和“應收賬款催收”業務。 業內:并不存在多頭管理問題/ 而在對保理公司的監管上,商業保理公司由商務部監管,而銀行保理業務歸口銀監會,這也帶來了多頭管理的難題。 2012年11月,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浦東新區設立商業保理企業試行辦法》;12月,天津市發布了《天津市商業保理業試點管理辦法》,這標志著商務部門開始正式監管商業保理行業,監管政策初步明朗。 金潤商業保理董事總經理徐賽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商業保理)商務部在管,各地商務部門分管,不過政策協調方面還存在問題,比如進入央行征信系統還沒有落地,商務部的監管還有待加強。央行把保理公司定義為信用服務機構,銀行保理定義為金融機構,真正開展保理業務的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不過會很快取消試點,屆時全國都可以做。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多頭管理的問題并不存在,銀行保理業務只是銀行的業務品類之一,其歸口銀監會管理是因為銀行屬銀監會管理,商業保理由商務部監管,兩條線管理很明確,并沒有多頭管理的現實狀況。 “商業保理公司確實不適于用銀行的監管標準,保理就是保付代理,包含為賣方融資、應收賬分賬戶管理、賬款催收等服務,這些肯定不適用于銀監會的監管規定。”上述業內人士稱。 鑫晟保理一位負責人也表示,由于商業保理是基于真實的貿易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歸口商務部管理很正常,而銀行保理是基于承兌匯票、電子票據等交易方式,所以歸口銀監會來管。 “可以說,商務部和銀監會都在完善對保理行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其中,商務部在推動天津地區保理企業實行營業稅差額征收問題上做了不少工作,后續還會加快推動上海地區在營業稅差額征收問題上的進展。并且,商務部還在積極推動全國商業保理行業管理辦法出臺,編寫行業教材,建立保理行業培訓體系,并探索行業從業資格考試。”前述鑫晟保理負責人表示。 至于不同部門分管會否帶來協調監管的難題,瀛鰲商業保理董事長劉菊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并不會存在這方面問題。比如融資租賃也存在金融租賃,保理有銀行保理和商業保理,差別很大,保理有很多種形式,包括融資、分賬管理、支付清算、擔保、追賬,銀行和商業保理做法區別很大,也不是競爭關系,商業保理是銀行保理的補充,監管統一很難。 前述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現在保理行業剛起步,需要的不是太多管的思維,而是要創造好的環境,將行業發展起來。 《《《 存在問題 外部融資渠道不暢、盈利難9成商業保理公司成空殼 每經記者史青偉發自上海 在商業保理從業者的眼中,空殼公司比例高達90%,是他們內心的痛。由于銀行不給保理公司授信,保理公司要發展則需自籌資金,很多公司因缺少資金而運轉困難。此外,商業保理發展面臨的障礙還有稅收、法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 商業保理存在眾多空殼公司,也從側面說明行業盈利之難,而直接原因是保理公司外部融資渠道不通,政策規定商業保理公司可獲得10倍經營杠桿,但銀行對商業保理公司的外部融資卻是逐步收縮的。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這一現象持不同觀點:從業者大部分看好這個行業,先注冊等機會成熟就開展業務,因此叫空殼公司并不貼切。 業內:保理公司分化將加速 PPmoney董事長陳寶國日前表示,2012年,國家開放商業保理,目前登記注冊的商業保理公司應該有2000多家,但實際運作只有10%左右,由于銀行不給保理公司授信,保理公司需要自籌資金,大部分公司因為缺少資金運作不起來。 瀛鰲商業保理董事長劉菊婷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空殼公司比例遠遠不止50%,保理公司得靠自有資金做業務,注冊資金5000萬元起,如果沒有銀行支持,確實很難發展起來。從2012年底至今,商業保理沒有大的發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稅收、銀行對企業支持政策、法律環境等諸多因素。 “在稅收方面,保理公司實行全額征稅,比如說某公司要對外放一筆錢,要全額征收營業稅,稅就很高,上海目前已改為增值稅,營改增還沒完成,意味著除自有資金外,借入資金收入都計稅,資金成本就上浮,稅收政策還不如融資租賃行業,融資租賃是差額征稅。”劉菊婷稱。 金潤保理董事總經理徐賽花也告訴記者,商業保理公司現在有1000多家,實際開展業務的并不多,一是大環境不太好,試點地區注冊和準入門檻都不一樣,像深圳等地沒有準入門檻,但保理業務很專業,沒有專業的團隊也做不起來,風險很大,一些公司都不敢做。 “本身行業風險很大,中國信用體系又不完善,保理公司不需要抵押,依靠供應鏈上下游買方賣方,開展業務有一定難度,現在相當于信用融資,大家做起來比較謹慎,加上專業人才也較缺乏。”徐賽花稱。 劉菊婷表示,實際上保理對于貿易的發展,對經濟活躍度作用更直接,而涉足的是高風險,但由于外匯管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商業保理公司也無法從事國際保理業務。 “還有就是很多法律條款是矛盾的,包括債權登記制度的效力沒有從法律角度得到認可。”劉菊婷表示。 不過,針對空殼公司的問題,業內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空殼公司的比例沒具體統計,但大部分從業者看好這個行業,像先注冊等機會成熟再開展業務的情況,叫空殼公司不貼切。 鑫晟保理一位負責人也表示,空殼公司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但確實存在這個現象,隨著行業的規范發展,保理公司的分化會加速。 部分公司已實現盈利 徐賽花告訴記者,業內應該有幾家盈利的,而盈利困難和業務量有關,如業務量沒達到一定規模,靠自己的資本金,沒有杠桿很難盈利。 劉菊婷也表示,商業保理公司很難賺錢,資金成本高于銀行;在稅收方面,保理公司風控體系不完善,尚處在摸索階段;另外,銀行在征信體系和結算方面有很多控制手段,商業保理要調取征信記錄等方面就很難。 而關于保理公司資本金杠桿,目前,我國有政策支持保理公司進行杠桿經營。不過,據記者了解,保理公司想從外部融資極其困難。 比如《天津市商業保理業試點管理辦法》規定,商業保理公司的營運資金為公司注冊資本金,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以及借用短期外債和中長期外債。為防范風險、保障經營安全,商業保理公司的風險資產不得超過公司凈資產的10倍。風險資產(含擔保余額)按企業的總資產減去現金、銀行存款、國債后的剩余資產總額確定。 既然有政策支持,為何商業保理公司還是很難從銀行等渠道融資呢? 劉菊婷表示,現在銀行對商業保理公司的支持也逐步退出了,各家銀行都在收緊對保理公司的支持。授信本來就有一些大的集團做擔保才會有,像小的銀行只要是保理業務都要收到總行去批,這說明一方面保理業務風險比較大,再一個保理行業和銀行關系比較微妙,商業保理的發展讓銀行很警惕,銀行覺得自己可以做。 “銀行給保理公司授信都很少,像國有公司的母公司融資才能做。對保理公司的杠桿支持或者再保理,銀行都沒怎么開展,保理公司現在用自有資產做。雖然政策有10倍杠桿支持,但保理公司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做,商務部也規定在稅收方面,保理公司是全額征稅,而浦東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沒出來。”徐賽花稱。 不過,即便行業生存艱難,仍有一些保理公司很快實現盈利。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商業保理的存在是市場大勢所趨,是基于真實交易的融資產品。一些有成熟團隊、架構完整的系統以及細分市場的保理公司很快就做到了盈虧平衡甚至盈利,比如大集團京東旗下的邦匯保理、民營的鑫銀保理、銀行系的平安商業保理和供應鏈系的瑞茂通保理等都實現了盈利。 根據瑞茂通披露的2013年財報,該公司在2013年5月成立天津瑞茂通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保理公司在成立僅半年的時間里,為滿足供應鏈客戶的金融需求,先后兩次增加注冊資本金至2億元(截至該年報披露日,保理公司注冊資本增加至3億元),報告期內取得約1386萬元的收益。 《《《 行業前瞻 互聯網巨頭殺入保理平臺+支付成撒手锏 每經記者史青偉發自上海 當前,盡管商業保理普遍面臨盈利困難的問題,但面對20萬億元市場蛋糕的誘惑,互聯網巨頭的觸角也開始伸向這一領域。 以京東旗下上海邦匯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匯保理)為例,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注冊資本幾經變更,已從最初的1億元增至目前的15億元。 平安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朝陽此前表示,目前,國內商業保理領域比較成功的有三種模式:包括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交易平臺的控制模式;銀行主導的用賬戶+信控的模式和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商業保理等。 目前看來,擁有電商平臺和支付系統對接的保理公司占據了很大的主動,依靠“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整合,此類公司的規模擴張較快。 此外,一些商業保理公司則主動突破對銀行融資的依賴,通過P2P等互聯網渠道融資,不過風險不容小視。 電商巨頭殺入利好保理行業 2013年以來,眾多資本涌入商業保理領域,其中不少是互聯網或電子商務企業。如上海陸金所成立了專業化保理公司——平安商業保理公司,阿里巴巴、京東等也擁有了各自的保理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許多互聯網企業要么通過股權紐帶,要么通過技術紐帶介入保理行業,這有利于將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引入保理業,實現保理公司對供應鏈成員間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整合,進而提升保理業務效率,而互聯網電商依靠其天然優勢,業務規模也得以迅速擴張。 以京東旗下邦匯保理為例,其法定代表人為劉強東,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注冊資本幾經變更,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目前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人民幣,而注冊時僅為1億元人民幣。 由于必須是實繳注冊資本,注冊資本的增加也反映了邦匯保理業務量的增加,這可以從一些數據看出端倪。 據了解,京東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兩個主體在承擔:保理方面的業務主體是邦匯保理,小貸方面則是京匯小貸有限公司。 目前,京東提供的京保貝主要針對京東自營平臺的供應商。2014年第一個月,京東供應鏈金融貸款規模超過10億元。 瀛鰲保理董事長劉菊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邦匯保理屬于電商體系保理公司,優勢在于掌握貿易數據,可以在線提供服務。另外,電商平臺有支付功能,可以在線為平臺上企業做結算,做保理業務,對于互聯網及電商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對多數保理公司來說,除非也有支付和結算數據,知道企業和客戶,否則(業務)沒法做。 “保理業務的本質,是應收賬款轉讓,即保理商圍繞企業的應收賬款提供一攬子的服務。服務主要分為三大塊:一是融資、二是壞賬擔保、三是管理。管理又分為事前的資信調查、事后的賬款管理和催收。雖然各種提法稍有不同,但都是這三大塊功能的衍生,這些和支付密切相關,有了支付就可以很快做起來。”劉菊婷稱。 金潤保理董事總經理徐賽花也向記者表示,一些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進入后,對行業知名度、認知度和宣傳力度比較大,有利于推動行業發展。 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互聯網巨頭殺入保理市場,是這些公司戰略布局的其中一步,也再次證明細分市場的必要性和數據支撐的魅力所在,總體來看,對整個行業構成利好。 部分公司另謀融資渠道 2013年以來,已出現了一些保理公司通過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進行籌資的案例。如2013年7月,上海陸金所、深圳平安匯富資產管理公司委托平安銀行深圳分行發行了8500萬元專項委托貸款計劃用于鑫銀國際保理公司開展的教育行業保理項目。 由于外部融資渠道不暢,商業保理發展落后于銀行保理。 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保理占據主導也是當前金融市場的必然,無論是數據以及企業客戶的積累,很容易讓他們做得很大,銀行保理3萬億元的規模和商業保理300億的規模就是最好的例證。 一些保理公司除了通過上述做法獲取外部融資,另外一些則通過P2P行業等進行融資。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十幾家P2P平臺陸續上線了保理業務,其中還有部分平臺專做保理業務。目前,保理與P2P平臺的具體合作方式,主要是企業將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負責為企業融資,形成保理資產后收益權再通過P2P平臺向投資者募集資金,到期后由保理公司再負責回購。 不過,關于P2P平臺對接保理資產是否安全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息。 徐賽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銀行對保理公司在資金方面的支持比較謹慎,現在保理公司和P2P平臺對接,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劉菊婷則認為,保理資產對接網貸行業很危險,P2P平臺現在做的債權轉讓,離資產證券化很遠,而在基礎資產方面,保理資產相對較差,要轉讓出去,可能會對投資者造成損失。另外,P2P平臺也沒有辨別能力,在這個環節中,資產質量沒法判定,P2P平臺沒在保理資產轉讓過程中做增信。 “一些融資租賃公司缺資金找我們,我們也不敢做,目前這個架構還是不安全,P2P平臺沒法做到風險規避。”劉菊婷稱。 對于目前保理行業的創新,劉菊婷也表示,保理除融資功能外,可提供非融資保理業務(應收賬款管理、貿易擔保等),銀行不會介入后者。從企業角度來說,財務和服務外包需求很大,商業保理有一片藍海,保理公司管理應收賬款和票據就會發展得很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