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02-17 08:23:25
昨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銀行結售匯連續六個月逆差,1月逆差額達504億元人民幣(等值82億美元),逆差規模較去年12月縮小67億元人民幣。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銀行結售匯連續六個月逆差已多年未見。強美元導致國內企業和個人增持美元資產、減少美元負債。進口付匯、售匯率創2012年歐債危機以來的最高值,外匯存款在存款余額中的占比大幅攀升至3.24%。
與此同時,臨近年末,隨著外匯收入結匯,商業銀行也增加對市場外匯供給,銀行自身結售匯連續第二月順差,規模為210億元人民幣。
涉外收付款方面,數據顯示,今年1月涉外收付款結束此前連續5個月的逆差,最終順差2250億元人民幣(等值367億美元)。謝亞軒解釋稱,其主要是因為經常賬戶下的貨物貿易收付款順差為1865億元人民幣,為涉外收付款順差貢獻超過八成。
值得注意的是,1月跨境人民幣凈流入1478億元人民幣。謝亞軒強調稱,在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和本外幣利差收窄的影響下,造成近期跨境人民幣大量回流。“人民幣持續凈回流影響境外機構配置國內人民幣債券的資金來源,也不利于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推進。”
外管局近日發布的《2014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預計,今年跨境資本流動可能會出現較大波動。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日前甚至表示,亞洲金融危機的氣息越來越近,并在外匯市場已經開始顯現。
“從國內來看,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從高速增長轉到了中速增長,調整勢頭顯現。物價也有下行壓力,PPI已連續35個月負增長,今年1月CPI增長0.8%,給市場的信號就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在三期疊加這樣的背景下,財政金融風險也在逐步釋放。從這些情況來看,和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很多情況是非常相似的。”管濤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