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導讀

每經網首頁 > 股市導讀 > 正文

存、增量氣價格實現并軌 天然氣價改完成“破冰之旅”

每經網 2015-02-28 20:28:52

2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決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結束后將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并軌,全面理順非居民用氣價格,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天然氣價格改革終于走到了第三步。

2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決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結束后將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并軌,全面理順非居民用氣價格,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

具體并軌方案是,按照現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將各省份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0.04元。

作為天然氣價改三步走的最后一步,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價格并軌后,非居民用氣價格基本理順,意味著天然氣價格改革完成“破冰之旅”。

能源價格下跌致改革良機

“目前,國內天然氣市場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利用價格杠桿來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2000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長,雖然近兩年增速有所下降,但國產資源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進口數量逐年增加,進口天然氣銷售價格嚴重倒掛。

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天然氣約合424億立方米,全年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3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推進,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天然氣需求仍將快速增長,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供不應求使得天然氣價格一路走高,而與此同時,煤炭、石油等能源價格卻跌跌不休。尤其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的劇烈下跌使得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價格大幅下跌,“高冷”的天然氣越來越不受人待見。

據記者了解,大部分低端微利的企業選擇放棄天然氣,重新改用水煤氣。放棄無污染的優質能源而改用污染嚴重的能源,這種“劣幣淘汰良幣”的現象屢見不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在去年向有關部門提交了一份建議報告。報告認為目前國內天然氣的價格水平比天然氣全成本已經高出約30%,提價不僅不合理,還應該降價。報告提出的短期改革建議是從2015年至2017年,使天然氣價格普遍下調15%。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大幅下降,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價格也相應回落,存量氣與增量氣價差大幅縮小,這為實現價格并軌創造了難得的有利時機。

事實上,為了理順天然氣價格,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天然氣資源,保障市場供應,近年來國家加快了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步伐。2013年6月,我國出臺了《關于調整天然氣價格的通知》,明確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增量氣門站價格一步調整到與可替代能源價格保持合理比價關系的水平,存量氣價格為調整分3年實施。

按既定目標,2013年、2014年國家連續兩次較大幅度調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這次天然氣價格并軌實現了理順非居民用氣價格“三步走”的目標。

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放開試點

此次發布的通知除了實現價格并軌外,同時還要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陸續放開了海上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出廠價格和液化天然氣(LNG)氣源價格。價格放開后,對調動企業生產和進口積極性,釋放非常規天然氣產能,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天然氣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先行試點放開直供用戶門站價格,是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的又一次有益嘗試。

該負責人介紹,選擇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進行改革試點,首先是因為天然氣可替代性很強,其他能源產品均可與之形成競爭,近年來海上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和液化天然氣產能逐步增加,上游氣源已形成競爭格局。此外,今后一段時間內國際國內天然氣市場供需相對寬松,直供用戶用氣量較大,具備較強的價格談判能力等也是改革試點的原因。

不僅如此,國家在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的同時,還將推進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

2014年底,上海市政府批準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展天然氣現貨交易。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放開后,國家將引導這部分氣量進入交易中心進行交易,逐步形成中國天然氣市場價格。

上述負責人介紹,2015年將總結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的經驗,繼續推動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為最終全面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創造條件。

“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該負責人說。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