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PMI止跌微升 專家預計今年GDP增速可能調為7%

2015-03-02 01:07:44

多家機構和官方智庫人士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結合目前經濟基本面形勢和今年的改革大形勢,我國GDP控制目標很可能下調至7%左右。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經濟基本面仍受制于多重因素影響而顯得較為低迷。

昨日(3月1日),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聯合公布了我國2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微升至49.9,盡管結束長達四個月的下行態勢,但仍連續第二個月在榮枯線50之下。

海通證券宏觀團隊表示,前兩月PMI均值49.85,創2009年以來同期新低,顯示制造業景氣度依然不佳,印證2月各類經濟數據持續低迷,實體經濟亮點難尋。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今年經濟增速和物價等指導目標即將公布。多家機構和官方智庫人士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結合目前經濟基本面形勢和今年的改革大形勢,我國GDP控制目標很可能下調至7%左右。

PMI連續兩個月低于50

在2月PMI的12個分項指數中,升降各半。受春節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減緩,但訂單影響不大,穩中有升。受政策利好提振,企業預期普遍轉好,尤其是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回落態勢受到抑制。

需求轉暖是2月PMI所顯現出的最喜人利好,新訂單指數扭轉連續6個月下降的局面,回升0.2個百分點,達到50.4%。

CFLP分析師陳中濤說,企業訂單上升,一方面受節日效應帶動,另一方面也是穩增長的政策措施逐漸發揮作用的結果。

陳中濤說,整體來看,經濟運行呈現向好跡象,隨著節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恢復正常,經濟走勢有望逐漸筑底趨穩。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制造業PMI低位小幅回升,主要原因是近期加大基建投資、減稅降費、降準降息等財政貨幣政策提振企業生產預期。

連平說,結合近期煤炭價格、工業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走弱來看,經濟增長微觀基礎疲弱,一季度經濟增速環比可能明顯下降。

宏觀政策還需再積極

從昨日(3月1日)開始,央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當前的頭號危機就是通貨緊縮,只有不斷的量寬(降息降準)才能緩解實際利率過高經濟收縮的惡性循環。他認為,春節是慣常的漲價高峰,但2月份物價可能只有1%,說明當前通縮形勢比想象嚴重,降息勢在必行。

從最新PMI的數據來看,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回升2個百分點至43.9%,終止了持續下跌趨勢,但依然處于較低數值。

連平說,隨著油價止跌回升等多種因素影響,預計工業產品環比價格降幅可能收窄,但PPI負增長態勢短期內難以顯著改善。

陳中濤說,宏觀調控仍需將穩增長置于重要位置,相關政策措施宜偏向積極。“鑒于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已接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已經很小。在外匯占款低迷、資本流出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存款準備金率還可能有1~2次的下調。”連平說。

全年GDP目標或下調至7%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在3月5日正式對外公布,其最大看點就是今年決策層會將GDP增速目標設為多少,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更多經濟研究者判斷今年GDP增速目標會在7%左右。

在一場宏觀經濟論壇上,中國工商銀行投行部總經理劉金表示,從經濟增長來看,原來拉動經濟的兩大主力投資和貿易我們都遇到了明顯的障礙,都在減速。地方政府投資機制在轉型,再加上房地產拐點已經出現,投資難有回升的勢頭,“因此穩增長和調結構都是我們要面臨的現實。”

有官方智庫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濟增速換擋期,依靠刺激政策,中國經濟仍然能夠達到一定速度,但會影響調結構進程。即便GDP增速只有7%左右,在李克強總理區間調控的思路下,經濟下限的就業目標也能夠順利完成。

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預計。中國政府可能將把2015年的GDP、CPI和M2增長目標分別下調至7%、3%及12%左右。同時,預計中國將繼續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因而金融改革及進一步放松銀行業管制將是議事日程上的重要主題。

上述官方智庫人士還稱,即使將2015年GDP目標設定在7%左右,仍然是全球范圍內的高增速,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GDP目標和“十二五”目標同樣能夠完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