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資管產品遭任性“秒殺” 新三板淘金潮涌

2015-03-09 01:27:37

新三板公司的大擴容,極具誘人“錢”景,制度性紅利催促著資金加速進場,新三板到底有哪些惹人垂青的緣由,又有哪些不得不防的風險?為解開這些疑問,《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特別推出“淘金新三板理財”系列報道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娜 黃小聰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娜 黃小聰

被譽為中國“納斯達克”的新三板市場像一個剛剛開放的蓄水池,正不斷吸引著大量資金涌入,也讓這個水池開始沸騰起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就有20多家基金公司通過專戶或者依靠子公司平臺,完成了新三板產品的試水。而陽光私募對新三板產品的發行節奏也不斷提速。從收益來看,首只新三板產品——中鐵寶盈-中證資訊新三板系列1期,其盈利也甚是豐厚,截至今年2月底,產品浮盈已超過60%。

新三板公司的大擴容,極具誘人“錢”景,制度性紅利催促著資金加速進場,新三板到底有哪些惹人垂青的緣由,又有哪些不得不防的風險?為解開這些疑問,《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特別推出“淘金新三板理財”系列報道,今日將首先刊發投資新三板產品的市場篇和機遇篇,明日將發布風險篇和測評篇(目前正在發行和即將發行產品的獨立評測),投資者關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請搜索“huoshan5188”關注訂閱)可第一時間獲得相關資訊。

“2天”、“1天”、“1小時”、“秒殺”,新三板資管產品的發行速度一再被刷新;

“超募”、“任性超募”、“破億元”,這是新三板資管產品發行時,各家公司描述規模最愛用的詞;

新三板這個蓄水池,正吸引公、私募加速進入,紛紛發行資管產品投資這一市場。《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請搜索“huoshan5188”關注訂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產品大多銷售火爆,甚至獲投資者“秒殺”。

投資者的追捧,自然是因為這類產品賺錢效應明顯。數據顯示,去年發行的部分新三板資管產品截至目前已有接近80%的收益。業績不俗,發行火爆,一時間,公、私募圈內新三板理財急速升溫。

公募搶食新三板蛋糕

新三板資管產品究竟有多熱?看看最近公募基金子公司和陽光私募發出的捷報就能一目了然。

不久前,南方基金子公司南方資本推出的新三板產品一日售罄,并獲得了較多的超額認購。

“公司首期新三板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投資者熱捧,任性超募,規模破億。后續產品也將陸續推出。未來還將根據市場環境變化適時推出公募基金。”國壽安保基金有關人士表示。

據了解,首家PE系公募九泰基金發行的九泰新三板分級1號,在銷售計劃公布僅1小時,進取級全部份額即認購完畢并已超募。該產品的存續期限僅為18個月,低于行業平均2~3年的封閉期。

“現在新三板產品實在是太熱了,我一直都希望公司能趕緊發行投資新三板的資管產品。”一位基金公司的高層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

北京某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私下則甚為遺憾地對記者表示:“公司首只新三板產品收益不俗,當時發行時只進行了小范圍推銷,我們都不知道什么時候發的,知道肯定會買。”

由于新三板資管產品起價至少在100萬元以上,有些基金公司人士甚至邀好友合伙湊錢去購買新三板產品。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華夏、興業全球、九泰、財通、紅土創新、前海開源等20多家基金公司專戶平臺或其子公司,發行了總計超過50只的新三板產品。從發行時間上看,主要始于去年12月,且至今仍在延續。部分基金子公司旗下的新三板產品數量已有3只,多家基金專戶平臺或子公司還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下一輪新三板產品。

私募新三板產品發行加速

同樣瞄準新三板市場的還有陽光私募基金。

由于私募產品成立并不要求詳盡披露,從公開信息很難獲得其準確的發行情況。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咨詢及走訪滬上十多家私募了解到,自去年8月份做市交易模式推行以來,私募開始紛紛成立產品介入新三板,而從2014年12月至今,新三板私募產品處于密集發行期,僅在最近兩三個月,就約有幾十只私募產品發行。

據了解,目前鼎鋒資產已成立的和正在募集中的新三板產品有8只左右,募資規模約為10億元;而理成資產繼轉子新三板1號和2號外,最近又開始發行3號新三板產品。此外,陽光私募少數派也正在籌劃發行第三只新三板產品尊享3號,預計規模在1億左右。

理成資產權益管理部總監孫興華更是感嘆道:“政策的鋪墊以及大的框架已經搭得很清楚了,而整個投資者進入的速度遠遠快于預期,原定計劃是今年發3到4只產品,上下半年各發兩只,但現在錢不斷進來,有很多錢等著去搶好項目。我們只能改變計劃,上半年就要發3只了。而原本設想的整個新三板掛牌時10倍估值,做市以后12倍,然后從12倍經過半年左右慢慢漲到25倍,但現在一做市,直接沖到25倍了,因此整個發行節奏也必須加快。”“其實大家都剛剛發,現在想參與的比較多,誰能盡早做起來就會比較有優勢。我們可能在一兩月之內就會發四到五只這樣的產品。”元普投資董事總經理蔣培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更有私募人士表示,“最近忙得都沒時間把相關的產品信息掛到網上。”

首批產品業績不俗

如今頻頻出現的新產品秒殺和瘋搶,實際上正是首批新三板資管產品不俗業績帶來的吸金效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有關渠道獲得的資料顯示,成立于2014年4月30日,規模為3100萬元,封閉期3年的國內首只新三板產品中鐵寶盈-中證資訊新三板系列(1期),截至2015年2月27日,其浮動盈利已達到64.15%。

此外,華夏基金子公司推出的首只新三板產品,目前浮盈也已超過40%。多家基金子公司于去年發行的新三板產品,也開始顯現浮盈。

記者從呈瑞投資獲得的信息顯示,永隆新三板投資基金成立于2014年8月,目前倉位為100%,3月5日的最新凈值為1.72元,半年時間收益率近80%。而陽光私募少數派的數據顯示,其產品新三板尊享1號成立兩個月,浮盈已超20%。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產品總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投資的項目也是最近兩個月剛剛成立,由于還處于比較初期,目前收益尚未在凈值上體現,但由于項目質地良好,預計進入做市階段后,凈值將會在2點幾。根據其3年封閉期計算,年均投資回報率將在30%之上。

據記者了解,最新成立的新三板私募產品,目前還處于建倉階段,有的只有三成倉位,因此業績體現還需要一段時間。如1月份剛成立的永隆呈瑞新三板1期,3月5日的凈值為1.05元。

《《《

機遇篇

淘金新三板三理由讓你不得不愛

新三板展現出的巨大“錢”景,誘惑著高凈值客戶資金蜂擁進入相關資管產品。針對這些產品具體的投資機會,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請搜索“huoshan5188”關注訂閱)記者采訪的公、私募人士分析稱,其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轉板等一系列制度紅利,流動性紅利帶來的估值大幅提升,以及新三板企業本身的高增長。

理由:轉板等制度紅利

“政策支持和IPO預期,是資金蜂擁新三板的最大動力。目前,在新三板上市不僅會給企業帶來財富效益、廣告效應。而且轉板機制一旦確定,公司可優先享受‘綠色通道’,符合條件的企業即可轉至主板。隨著市場進一步成熟和完善,新三板還會陸續公布相關規則和服務指南,比如在融資工具方面,將來會推出債券、優先股,圍繞債券、優先股如何發行、如何交易也會有相關交易規則出臺。”財通基金相關人士表示。“現在的制度紅利,包括后面可能會發布的轉板機制,對一些企業來說還是有不少機會,而且新三板的指數也要出來了,肯定會吸引更多投資者,也會帶來進一步溢價,早點參與,收益可能會更好。”元普投資董事總經理蔣培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理由:流動性改善提升估值

國壽安保基金專戶投資部副總經理胡文飚指出:“現在隨著交易方式的多樣化,包括已經推出的做市交易和即將推出的新三板分層和競價交易制度,未來投資新三板的退出方式也更加豐富了,主要包括交易退出(協議轉讓、做市交易、競價交易)、轉板退出、并購退出。近期悄然盛行的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企業,就讓PE/VC等機構投資者看到了快速退出的通道。因此新三板的投資周期正在逐漸縮短,回歸常態。”

流動性的改善正在不斷提升新三板的估值,更催生新三板成為各路投資者們眼中的價值洼地。

據新三板定增網信息顯示,3月5日,新三板共有304只個股發生交易,數量與前日持平,但成交金額達到了7.37億元,較前日的5.48億元大幅提升,再次創出歷史新高。其中,共有15只個股的成交額超過了千萬元,做市股達12只,成為成交額大增的重要推動力。

此外,新三板公司正在急速擴容。3月初,新三板掛牌數量突破2000家。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表示,新三板大發展,第一步是掛牌數量居各個板塊第一,預計今年底5000家,明年底10000家,后年15000家;第二步掛牌股本逐步增加;第三步總市值逐步成長,新三板平均股價7.68元,為各板最低,遠遠低于創業板的26.56元,甚至低于上海主板的9.32元。“現在新三板估值肯定是最低,創業板已有六七十倍的市盈率,新三板很多才二十出頭,相對安全,且新三板應算是一級半市場,具備PE投資的特征,又有二級市場交易的特征。從這個角度看,機會也更大。”蔣培明指出。

理由:企業高成長性

對投資者而言,新三板上市企業自身良好的成長性,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子公司聯席總經理付柏瑞比喻稱,“就是找水多的池子。傳統行業的池子已越來越少,而新三板的池子正在瘋狂往里倒水。我們自然也要進去,因為賺錢相對容易。”新三板的機會在于三個存量,即市值存量、經濟存量和投資者存量,這三個存量都需要轉型。存量就是水,而轉型就是一個池子注向另一個池子的過程。當然創業板也代表了一些新興行業,但新三板代表了更新興的行業以及更先導性的公司。

有基金公司統計發現,截至去年底,新三板掛牌公司的整體分布呈現兩大特點:一是中小微企業占比高;二是科技含量高。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75%。掛牌公司主要是創新性、創業型、成長型的中小微企業。新三板剔除金融業后的凈利潤增速為18.86%,高于中小板的6.38%以及創業板的15.17%。“目前來看,新三板產品的收益主要來自制度性溢價,制度溢價只能持續1~2年。隨著參與者增多,交易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這一溢價會逐步消失,之后仍要依靠沒掛牌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來取得投資收益。”前述九泰基金相關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