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3-10 20:24:29
毛大慶自由了。他放棄了在萬科的近千萬年薪,告別已過了最黃金20年的中國房地產行業,響應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號召,準備做一番“互聯網+”的事業。
每經編輯 王杰
出處:邦地產
記者:王杰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毛大慶自由了。他放棄了在萬科的近千萬年薪,告別已過了最黃金20年的中國房地產行業,響應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號召,準備做一番“互聯網+”的事業。
3月8日,萬科在新聞稿中確認毛大慶將離職時,也向外界透露,任命北京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劉肖、現任深圳公司總經理周彤、上海公司總經理孫嘉、萬科香港管理部總經理闕東武和萬科建筑研究中心總經理王蘊五人為副總裁。
邦地產在日前文章中已提到,劉肖和孫嘉兩人格外引人注意,因為兩人都有在麥肯錫工作的經歷。萬科一北一南兩個重鎮,目前均由“麥肯錫幫”掌舵,萬科進入了“麥肯錫時代”。同時,記者注意到,新任命的五位副總裁中,有三人都是“75后”。萬科管理層的“年輕化”,也引起了業界關注。
萬科總裁郁亮3月9日上午在接受邦地產記者采訪時透露,“決定劉肖當區首”是包括王石在內的高層臨時決定的。他同時還透露了萬科的八字用人方針:“新老并舉,以新為主”。
在年輕人身上“賭一把”
這是一場罕見的企業發布會。既非歡迎新任的高管,亦非亮眼業績的慶功,萬科總裁郁亮親自主持副總裁毛大慶的離職發布會,熱鬧程度堪比“兩會”記者會。
毛大慶和“現任”劉肖相擁進入會議室,系著不同底紋的淺藍色領帶。系湖藍色領帶的郁亮,面帶微笑緊隨其后。
“有記者說我搶了‘兩會’的新聞。”毛大慶首先展開毛式自黑。
“毛總,您還搶了婦女節的頭條。”有記者調侃。在一片哄笑聲中,發布會拉開了帷幕。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郁亮承認毛大慶的離開,是萬科和他個人的損失,但是“從萬科價值觀核心來說,我們要創造健康豐盛的人生,王石主席是最好的能夠體現萬科價值觀的一個代表性人物、靈魂人物。所以我們鼓勵每個員工能夠追隨自己的內心,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就是說人生應該豐富多彩。”
毛大慶離職后誰來掌舵北京萬科?就在3月8日,萬科任命現任北京公司總經理劉肖為集團副總裁,接任北京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北京公司董事長,兼任北京公司總經理。
郁亮表示,劉肖兼北京總經理這個事情是過渡的狀態,未來北京萬科還會有總經理的,希望這個人選在北京產生,北京的市場是很獨特的市場,足夠大。深刻理解這個市場和城市的人,才可以擔任北京總經理。
郁亮表示,王石在內的萬科合伙人都認為萬科應該啟用年輕人,把他們放在一線崗位上,雖然會有風險,但是萬科集團合伙人愿意把風險、把未來賭在他們身上,愿意跟他們共同面對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這是萬科轉型發展過程中必然的選擇。
“這次我們提拔了五個副總裁,兩個在萬科超過20年的,三個年輕的,75后的干部。這是我們定的規則。”
萬科目前高管陣容
萬科目前高管陣容
郁亮說,在討論北京萬科區域首席執行官人選問題的時候,定了劉肖。
“跟劉肖談的時候,他都很驚訝,完全沒有心理準備,這是我們臨時做的決策,年輕人的未來決定了萬科的未來,所以我們必須要賭這一把。”
這被業內人士視為萬科的又一次大“換血”。從肖莉到毛大慶的相繼離職,萬科高管“年輕化”再現。
據悉,作為王石創業時的元老級人物,郁亮、肖莉、丁福源、丁長峰、莫軍、解凍、張紀文、徐洪舸、周衛軍、劉愛明,一度被王石稱為“夢幻組合”。毛大慶的出走無疑讓換血速度加快。至此,萬科“王石時代”的老將所剩無幾。
郁亮在接受邦地產記者采訪時稱,以代際來看萬科的換人是不合適的,萬科總是推陳出新,有很好的人才儲備和規劃,使得公司在做任何調整時,都可以游刃有余,這是萬科管理成熟的基本要求,這次無非做了同樣的安排而已。由此,萬科又確定了新的方向--“新老并舉,以新為主”。
萬科方面表示,毛大慶在離任后將以外部合伙人身份,繼續為萬科發展提供建議和助力,并在未來三個月時間內,妥善安排其離任后的相關事項。
堅定放棄規模化
即使2013年萬科銷售仍排名第一,今天的發布會上,郁亮仍不可避免地被問到“現在行業第二名已經1600億,萬科若真的被超過怎么辦?”
關于當時不再是行業老大有無危機感的問題,郁亮一度態度堅定:“我想說我們真正走的跑道不是那條規模擴張的跑道,雖然我們跑的不是規模跑道,但卻千萬不要以規模擴張來衡量是不是勝利了”。
在今天的毛大慶離職會上,記者問到,“對北京這樣的城市公司在競爭上或者收益率方面,公司對它財務指標上的預期是什么?”
郁亮表示,從整個集團要求來說,去年萬科集團就放棄了規模化,今年萬科強調以現金流為基礎的真實價值創造,就是繼續抓現金,抓回款,“沒有回款的銷售是耍流氓,去年萬科成功回款2000億,所以萬科現在日子很好過,因為我們有足夠的現金在手里”。
郁亮表示,真實價值就是忘記規模,真正地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價值,在地產的“白銀時代”,客戶的每一分錢都要值錢,他才愿意付給你。如果還通過擴大規模、做更多項目,卻只得到更低的利潤,這對企業來說是不值得的,因為地越來越難買,風險越來越大,這種規模走不下去。創造真實價值,包括給員工通過跟投項目的成功,可以獲得更多的回報。
“所以現在我們對每個公司和區域的要求是一樣的--以現金流為基礎的真實價值的創造。萬科要求每一個公司效益的增長必須超過規模的增長。”郁亮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