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3-10 20:31:04
萬科正將非住宅業務的重點發展方向,從商業地產轉向包括產業地產在內的"新興非住業務",這也許也是導致毛大慶最終決定離開的一個重要因素。
每經編輯 白亞靜
出處:邦地產
記者:白亞靜
對于自己的離職,毛大慶向萬科方面的解釋是"創業",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萬科正將非住宅業務的重點發展方向,從商業地產轉向包括產業地產在內的"新興非住業務",這也許也是導致毛大慶最終決定離開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于出身凱德置地,并在商業地產領域長袖善舞的毛大慶來說,非住業務的內容轉型,一定程度上縮小了他施展抱負的空間。
萬科商業地產陷入瓶頸
2014年,萬科總裁郁亮表示,未來十年商業會像住宅一樣,成為萬科的一個主要業務,屆時,住宅業務在萬科的占比,僅保持五成以上。
業界最初聽聞萬科"輕資產、重運營"的商業運營思路,即在毛大慶主導的北京金隅萬科項目上。
彼時,在毛大慶主管的商業管理部負責下,萬科商業地產分批將多個商業物業項目打包,出讓股權,進行運營試驗,如與凱雷合作成立資本平臺公司,與東方藏山資產管理公司試水社區商業REITs。
這不禁給人以錯覺,毛大慶似乎正在商業地產領域大展拳腳,商業地產是萬科向萬億公司進軍的方向。
但事實上,不論在行業還是在萬科內部,商業地產的發展空間都正在進入瓶頸。
高力國際市場研究與項目咨詢部董事陳厚橋對邦地產記者說,現在整個大環境的商業地產都處于過剩狀態,長期來看,雖然一線城市的過剩情況可以在一定時間后得到消化,但是增長速度肯定要降下來。
在萬科內部,"從方向上看,新興非住業務重于傳統商辦(商場、寫字樓)",萬科集團董事會秘書譚華杰向邦地產記者表示。
譚華杰介紹,產業地產只是萬科"新興非住業務"的一部分,未來萬科將圍繞物流地產、創業產業園、以運動為主題的度假項目這三個方向快速發力。
"新興非住業務"的嘗試權,并不在現已獨立運營的萬科商業地產公司手中。譚華杰稱,"各地都在嘗試"。
這意味著,住宅產品達到2000億元銷售規模之后的萬科,發展重點并不是毛大慶所擅長的商業地產,而是包括產業地產在內的"新興非住業務",就目前情況來看,這一發展引擎掌控在萬科各個地方公司手中。
新興非住業務可能單獨上市
早在辭職之前,毛大慶就已不再擔任萬科商用地產負責人。去年底,他與時任北京區域總經理的丁長峰職務對調。
因此在萬科內部看來,毛大慶的此次離職,對于萬科商業而言,"沒有任何實質影響"。
今年初,現任萬科商用地產業務負責人的丁長峰曾表示,未來商業、度假、養老等新業務將作為萬科創造市值的業務獨立發展,或單獨上市。
然而,就目前而言,萬科的"新興非住業務"尚處在培育期,重點發展的三個方向雖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嘗試,但是具體的商業模式還未確定。
據悉,以運動為主題的度假地產已有吉林滑雪項目、三亞度假公園、惠州度假區在運營,物流地產主要是萬科總部負責,創業產業園兩個項目(前海公館、留仙洞產業基地)都在深圳。
去年9月,邦地產記者在前海公館看到,該項目除了整租給一些金融機構之外,還設置了零售出租的辦公間。
譚華杰稱,像前海公館這樣的創業產業園的定位,主要是為創客、小微企業提供產品。他表示近期將有推廣計劃。
不過,創業產業園的盈利能力如何,現在尚未可知。
前海企業公館市場部招商總監何嵐曾向記者表示,由于前海附近寫字樓數量少,所以前海公館的招租很順利,租金與深圳甲級寫字樓持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