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7 01:15:47
馮幸表示,樂視的手機將是具有“饅頭”屬性的“包子”,即具有智能手機硬件性能的互聯網內容及生態服務的平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3層會議室的視野并不好,輕微的霧霾趴在窗外,這棟位于北京東四環邊上的樂視大廈是樂視移動總裁馮幸新的工作坐標,在過去近一年里,他似乎已習慣了換掉西裝的日子。著裝隨意化被視為互聯網人應有的調調,但馮幸言語中的謹慎依然能讓人讀出二十年聯想生涯的影響。
地球另一端,“Letv is coming”的邀請函占據了《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舊金山紀事報》美國三大報的版面,約定的時間為4月13日。這一信號被解讀為樂視超級手機或在該發布會上亮相,并在UI系統上改變行業,成為樂視角逐手機市場、在美國與蘋果比拼的核心競爭力。“關于這個發布會,我今天不想給你們確切的答復,因為很快就知真假。如果是真的,那生態里保證有手機,如果不開,那就算了。因為手機是樂視生態里最重要的一環。”談及這個日子,馮幸有所保留,但在一個小時在專訪里,從聯想到樂視,從手機到“包子”,馮幸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述了這一年來的故事。
從幕后到臺前
“顛覆”行業似乎已成為樂視的標簽,當其拋出要做手機的計劃后,樂視網(300104,SZ)的股價就被按下了“快進鍵”,自2014年12月23日至今年3月26日,其漲幅已經達到186.82%,期間股價一度接近百元。
在樂視的生態鏈中,手機占據著超級入口的核心位置。而在該業務的豪華管理團隊陣容中,不得不說的就是其掌門人——原聯想高管馮幸。這已不是樂視第一次從聯想挖人,2012年初,同樣是聯想高管、負責聯想智能手機產品開發的梁軍加盟樂視。從目前超級電視的發展來看,樂視在梁軍的挖角上獲得了成功,很顯然,留給馮幸的挑戰也很大。
從傳統IT通信廠商轉身投向純互聯網企業,馮幸身上多了一個“跨界”的標簽,這讓馮幸不忘調侃自己,覺得陡然發現“個人價值倍增”。他說,現在特別是傳統行業運營商高管,及行業品牌老大們都喜歡問他感受,因為他的跨界在傳統和創新之間帶來了很多沖突。
在執掌樂視手機業務之前,馮幸在聯想集團走過了他二十年的職業生涯,從1994年入職的一名工程師到2014年成為統領中國手機業務的聯想集團副總裁,他見證并參與了中國信息化從局端設備、個人電腦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到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全過程。所以,在馮幸看來,樂視手機上市后,自己將是一個“跨界”的實操者,而非講述話題故事的觀察者。“我是帶著強烈的傳統色彩在移動互聯網公司執掌一個新業務的,我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我每天都在學。我需要快速變成一個合格的互聯網人,但我絕對不會放棄傳統的精華。”
如今個人著裝改變的馮幸,被很多人解讀為其擁抱互聯網的標志,但他認為,最大的變化是從來不上微博的他,現在愛上了發微博。馮幸坦承過去并不是移動互聯網的深度用戶,但這不影響他對手機創新的理解。
馮幸透露,從2014年4月1日正式離開聯想MIDH中國業務部總經理崗位,到聯想的云服務集團負責虛擬運營商業務,直到來樂視之前,他并沒有離開過聯想一天。但在離開手機到云服務的日子里,他一直在對過往三年手機業務進行反思和復盤。“我是經常做業務決策的人,我的崗位就是執掌中國的手機業務,無論是市場、產品等各方面的決策,我一直在反思它的正確與否。”經過四個、月的思考期,馮幸決定做手機。
他表示,樂視的手機將是具有“饅頭”屬性的“包子”,即具有智能手機硬件性能的互聯網內容及生態服務的平臺。
兩小時的決定
從一年幾百萬臺到一年幾千萬臺,從1%的份額到13%,馮幸曾和他的團隊用了三年時間將聯想手機變成中國手機市場的第二,全球手機市場第三,在當時甚至開創了手機行業的一個奇跡,因為在其之前,三星、中興、華為等眾多品牌早已布局了智能手機市場。
“但這個成績,我做了反思。”馮幸說,“第一,怎么得來的?第二,還有什么不足?第三,下一步無論是聯想手機業務,還是中國的手機行業,應該朝什么方向走?”
對手機的情有獨鐘以及“想給行業一些變化”,讓他僅用了兩個小時,就決定加盟樂視。
從聯想到樂視,馮幸甚至沒有給自己適應的時間。“我從來不給自己適應期。”而他更愿意將其理解為一種融入期,對整個互聯網的意識、思維、模式、氛圍的全面融入,“不是以你個人的愿望為轉移的,要通過事,通過時間來真正地融入,徹底使我變成一個純粹的互聯網人,還需要時間和過程。”
《《《
什么是“包子”手機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那么,馮幸所說的“包子”手機到底是什么?以下是部分專訪實錄,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馮幸做手機的邏輯。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您認為的創新是什么?如果開始按照這一思路做,競爭對手是誰?
馮幸:我們的競爭對手很難定義,因為手機的形態變了。前面說的手機廠商做的都是“饅頭”,即做硬件的;我們做的是“包子”,它的硬件承載了大量的內容和服務。“無生態,不手機”。
NBD:“包子餡兒”來自樂視生態的內容,如何為手機所用?
馮幸:為什么人們普遍認為樂視有核心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是樂視一直注重內容版權的積累,且已開始重視從源頭上不斷拓展內容來源,同時發展內容自制,形成了獨有的內容建構體系。如果不把這些內容通過互聯網、研發變成產品,并且能夠設計成可方便運行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用戶,你有多少好內容都沒用。
NBD:現在應用市場很豐富,不一定要有內容的手機,可以自己添加。
馮幸:我認為做“包子”有前途,之前吃不飽的階段,饅頭很暢銷,網絡也不支撐“餡兒”。現在已經是4G了,都吃上“饅頭”就開始挑味兒,也有想一手拿“包子”,自己“夾菜”的。但別忘了,我本身還是有“饅頭”,我的系統是開放的,您覺得我這餡不好吃,可以不吃,我是具有“饅頭”屬性的“包子”。所以,我不是創新的升級,而是產品形態的革命。我的電視、手機、汽車全都能連在一起,多屏互動。
NBD:現在手機廠商一直在打低價牌,樂視手機會延續樂視電視的低價硬件策略嗎?
馮幸:我絕不做低價手機,肯定是中高端的,要做全球最佳性價比,就是讓用戶爽,用得起,享受樂視綜合的各種體驗。
NBD:若生態最終未成功怎么辦?
馮幸:樂視在繼承傳統堅實的硬件研發基礎上,發揮強大的互聯網營銷優勢,即便沒有生態,在紅海里也會是一支彪悍的隊伍。我們現在呼吁所有做“饅頭”的同行一起來把“包子”的產業做大。所以,樂視手機不是一部手機,而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生態系統。樂視移動不是一家傳統手機制造商,而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