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3 00:36:4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推動新政連續出臺的誘因之一是土地市場的持續疲軟。但是,新政策的出臺,并沒有立即盤活土地市場。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3月份多期土地周報透露,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土地交易依然低迷,但是天津、西安、成都、重慶等1.5線城市成為品牌房企拿地補倉的活躍地區,甚至部分稀缺地塊還拍出了高溢價率。
3月31日,多家百強房企相關高層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拿地仍有待于進一步觀察等類似觀點,他們認為關鍵點在于目前新房市場“去庫存”效果是否理想。
房企積極布局1.5線城市
上述機構3月多期周報(僅包括市本級數據)統計顯示,3月2日~3月29日,北京新增推地僅4宗,成交4宗;上海新增推地16宗,成交15宗;深圳僅新增推地1宗,無成交;廣州新增推地1宗,成交2宗。
針對上海土地市場,德佑地產分析師趙葆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沒有出現預期的火熱狀況。一方面房企考慮去庫存,另一方面可能也有顧忌,過去兩年產生的一些高價地王,很多陷入了銷售困難。”
趙葆根舉例說,前幾天上海閘北區一幅大體量地塊溢價率才16%。總體而言,當前房企拿地比較克制、理性。
1.5線城市卻成為房企競逐的主戰場。以成都為例,藍潤集團3月連續拿下成都3幅優質地塊,耗資20多億元,其中人民南路三段一幅地塊溢價率高達175%。
3月30日,首創置業以25%的溢價率豪擲17.7億元,拿下成都東二環建設路一幅商住用地。成都首創官方微信透露,這是其9年后再度回歸建設路,未來還將持續拿地。前不久,新城控股也首次進軍成都,拿下了龍泉區逾12萬平方米的一塊綜合用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成都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了解到,3月份成都新增掛牌、拍賣用地總計21宗,累計成交22宗,僅有個別地塊流拍。參與交易的房企,除前述房企之外,還包括藍光、綠地、保利、海亮等一線房企以及區域中小房企等。
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四川分會秘書長何良栩表示,“成都土地市場當前確實很活躍,沒有了去年遭遇的大面積流拍現象。新政出爐給開發商打了一劑強心針,部分房企很亢奮。”
據相關機構統計,重慶3月的土地出讓金為19億元,拿地企業包括廣宇發展旗下重慶魯能、香港鳳凰傳媒、富州地產等。在昆明,僅云南城投一家就拿地7宗,耗資18億元。
在武漢,卓爾、保利等集中拿下多幅地塊;在西安,恒大、金地等名企紛紛補倉;在天津,為拿下紅橋區一塊地,金地、旭輝等激烈競爭,最后被一匹黑馬搶去。
部分上市房企去年已抄底
萬科總裁郁亮在2014年業績會上表示,“土地市場雖然開始抑制供應,但不能忽略市場上已經出現的土地數量,未來土地供應會更市場化。”“對于樓市新政,目前我們還在消化階段,因為涉及公司投資決策與判斷,仍需認真研究。”3月31日,中洲控股副總經理、董秘尹善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持類似觀點的絕非一家房企,新華聯副總經理、董秘杭冠宇在接受采訪時亦表示,他們也在觀察政策效應,按其投資邏輯,拿地主要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及周邊經濟發達、人口基數大且凈流量較高的區域。
實際上,部分上市房企2014年已大舉抄底。金科股份近日對外透露,該公司去年新獲17個項目共19宗土地,土地款102億元,同比增長8%。
與金科類似,即使2014年土地市場異常冷清,多數房企忙于去庫存,但像萬科、保利、恒大等一線房企仍然在頻頻拿地,其中萬科新增項目41個,按權益計算占地面積約206萬平方米,權益地價和綜合改造成本總額約258億元。
東原地產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層人士表示,新政對銷售端肯定是利好,房企心態上有積極調整,但對前端拿地的影響要滯后一些,這次政策組合拳已全部打出,滯后性會比以往較短一些。
去年,東原地產首進上海參與兩次拿地,耗資逾20億元。前述高管告訴記者,接下來還將在包括南京等長三角核心城市拿地。不過,在其看來,政策利好雖是好事,但在優質地塊上,爭奪會更激烈,成本也會更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