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10 19:09:2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我相信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可以達到12615美元,中國有可能變成高收入國家,而且中國還有可能維持相對比較高的經濟增長。所以我判斷最慢到2025年,即使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會超過美國,變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教授今日在參加第二屆復旦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國際論壇上如是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以“全球治理·全球城市·全球創新”為主題的本屆復旦-新大國際論壇吸引了全球學界、商界、政界和主要智庫的專家和精英的參與。論壇上,就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國家自貿區發展戰略、上海建設國際化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重要議題嘉賓分別展開研討。
林毅夫在發言時表示自己曾在1994年時判斷,中國到2015年的時候,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規模會超過美國,這個論斷在去年實現了。“現在中國的經濟雖然進入新常態,維持在中國來講是中高速增長,但是在全世界還是最快的增長,我相信2020年,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的GDP以2010年為基礎可以再翻一番,中國的城鄉居民收入,以2010年為基礎,可以翻一番,再加上人民幣的升值。”
林毅夫還預言,若到2025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規模,屆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是美國的1.5倍或者是更高,中國將毫無疑問地變為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體,發生中國的經濟現象會是最重要的世界經濟現象。
林毅夫稱,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世界上窮國跟富國之間的差距是很小的,最窮和最富的國家收入水平的差距最多四五倍,但工業革命后出現了大分叉,很快差距變得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至今已有70多年,經過70年的努力,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陷在中等收入陷阱或者低收入陷阱。
“為什么經過70年的努力,大部分國家普遍失敗,只有少數成功呢?”林毅夫稱這背后原因或為:經濟學界好似普遍有一種認識,認為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一定有他的道理,因此大家抱著西天取經的方式到西方國家學習,希望把西方理論拿回來運用,幫助自己的國家現代化。但仔細研究過去70年的歷史,我還沒有發現一個發展中國家按照西方的理論去制訂政策,讓這個國家成功的。
所以,在林毅夫看來,只有了解中國所面對的真正問題是什么、現實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條件是什么,才能提出自己的理論,只有根據這樣的認識做政策,才能真正地實現所謂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世界85%的人還是生長在發展中國家,理論適用性決定于條件的相適性,作為發展中國家和轉型中國家,相較其他的發展中、轉型中國家,條件是比較相似的。因此,我們提出的理論,對他們的借鑒意義也比發達國家的理論的借鑒意義要高很多。如果我們提出的理論能貢獻中國的現代化及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他們的現代化,這樣的理論才是引領世界思潮的理論,提出這樣理論的經濟學家當然是世界級、大師級經濟學家。”林毅夫如是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