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券商策略周報:震蕩上揚中牛市預期不斷強化

上海證券報 2015-04-14 09:17:57

市場風格轉換趨勢盡管過程可能較為波折,但已經開始并仍將持續。往未來看,進一步政策的放松、京津冀方案的推出、國企改革的推進以及新股發行速度的可能加快,整體上都相對更有利于低估值藍籌股而對高估值中小市值個股不利。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經歷清明節小長假的短暫休整后,上周A股市場延續強勢上行走勢,上證綜指一舉突破4000點,再創年內新高,創業板高位寬幅震蕩,一周振幅達8.8%。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一周上漲4.41%,深成指一周上漲3.84%%,中小板指一周上漲0.51%,創業扳指一周上漲1.70%。市場風格方面,上周大盤股相對更為強勢,交易活躍度再上臺階。4月以來7個交易日成交金額高達9.16萬億元,已接近整個3月份的一半。行業表現方面,金融地產領漲,機械、醫藥、紡織服裝等13個行業漲幅超過5%,國防軍工、餐飲旅游、家電行業漲幅靠后。

西部證券:

一方面,考慮到目前指數漲幅已經接近翻倍,豐厚的獲利籌碼兌現欲望增強,使得市場階段性整固要求明顯加大;但另一方面,推動本輪反彈的流動性充裕、改革推進等核心因素并未改變,4000點附近的寬幅拉鋸或是反復并不會改變中期強勢格局,指數仍有再創新高動力。

中金公司:

市場風格轉換趨勢盡管過程可能較為波折,但已經開始并仍將持續。往未來看,進一步政策的放松、京津冀方案的推出、國企改革的推進以及新股發行速度的可能加快,整體上都相對更有利于低估值藍籌股而對高估值中小市值個股不利。

申萬宏源:

從時點上來看,上證50期貨和中證500期貨的上市時間是4月16日,不排除被惡炒的可能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市場波動加劇是大概率事件,賺錢效應變差將導致增量資金流入趨緩,帶來市場的進一步震蕩。

招商證券:

海外市場上有這么個說法,大意是只要仍然有人在擔憂市場,牛市就仍然沒有結束。我們認為這句話是對目前A股市場的一個很好注腳,我們判斷投資者的情緒仍然處在牛市中間階段,這個預期自我實現的牛市仍然在進行中。

湘財證券:

在風險溢價下降及政策加碼背景下,市場將持續關注中小盤股、成長股以及受益政策加碼的金融、房地產等低估值板塊,市場將呈現周期與成長共漲格局。

海通證券

牛未老 勿恐高

上周市場繼續創出新高,而盤中的大幅波動刺激著投資者神經。我們認為,用“望遠鏡”展望這輪大牛市,牛途還很長;用“顯微鏡”查看階段性波折,暫無需過慮。牛市里順應趨勢勝于猜測拐點,牛未老,勿恐高。

一、望遠鏡:牛途還很長

指數站上新臺階,不負期望牛市。上周市場繼續創出新高,上證綜指、創業板指分別站上4000點、2500點,這是本輪牛市中值得紀念的一道風景,也只是途中的風景。本輪牛市是社會變遷、技術進步、政策導向、資產配置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是轉型牛、改革牛。2012年12月開始的創業板牛市是轉型牛,是2014年7月轉型牛+改革牛全面爆發的孕育期,類似2002-2005年的港口集運和地產股。

用望遠鏡展望牛市,一輪牛市最終結束于產業發展動力充分釋放,如1996-2001年的家電飽和、2005-2007年的地產銷售瘋狂、2000年科網泡沫化。目前TMT+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市值占比僅為17.6%,2007年房地產+水泥+工程機械+鋼鐵+煤炭+有色市值占比29.6%。回顧二戰后代表性牛市,A股1996-2001年和2005-2007年、美國1942-1968年和1982-2000年、日本1950-1961年與1967-1989年、我國臺灣1985-1990年、我國香港1984-1997年,一輪牛市股指漲幅分別為3.3倍、5.1倍、13.6倍、14.2倍、11.7倍、27.6倍、17.9倍、19.5倍,核心區域是10-20倍,目前上證綜指才漲1倍,創業板指才漲3.4倍;A股2007年、美國2000年、日本1989年、我國臺灣1990年、我國香港1997年股市高峰期市值/GDP為121%、172%、146%、176%、281%,核心區域是150-200%,目前A股市值/GDP(15E)才74.7%;股票市值/M2為82%、256%、77%、135%、170%,目前A股市值/M2(15E)才41.2%。

二、顯微鏡:暫不憂波折

牛市途中必有波折,目前暫不憂。任何一輪牛市途中都會遇到波折,回顧A股牛市及震蕩市,中期調整通常由三大因素導致:①管理層調控股市,如2007年“5·30”上調印花稅率為股市降溫;②宏觀政策調整,如2006年5月加息導致股市調整;③海外金融危機,如1997年5月亞洲金融危機導致股市調整。這三類風險均值得警惕,需要跟蹤,目前無需擔憂。第一,3月以來資金入市第二次加速、股指向上突破正是源于政策暖調。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行[微博]和證監會[微博]領導對股市表態積極,近期主流媒體連續發文對股市上漲評價正面;第二,目前宏觀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大,貨幣、財政、地產政策3月來紛紛放松;央行上周再度下調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10bp至3.45%;第三,上周公布的3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們就6月是否加息存在分歧,3月中以來美元指數走平震蕩,海外金融風險及資金流動沖擊尚早。

資金入市繼續,活躍度上升后波動可能加大。我們一直強調這是增量資金入市的牛市,個人、機構、杠桿資金是三大增量資金主力。2014年11-12月資金加速入場時超級大戶是主力,超級大戶(1億以上)、大戶(500萬到1億)、中戶(50萬到500萬)、小散戶(50萬以下)賬戶規模環比增速為22.4%、17.4%、14.9%、10.3%;今年3月以來資金加速入場,四類賬戶規模環比增速為25.4%、34.2%、32.7%、15.5%,中大戶加速入場;2014年下半年偏股型公募及陽光私募新增份額1448億,今年以來為2677億,機構資金增長迅猛也顯示資金入市在加速;融資余額目前1.62萬億,較年初增長6000億,動態測算2015年融資余額上限可達2.4萬億(假設2015年券商凈資產增長10%,融資占總資產比例40%)。不過從換手率、交易活躍度(單周參與交易的賬戶數/總賬戶數)來看,近期市場熱度明顯上升,參考過去歷史市場波動率將加大。相對欣慰的是,3月份資金加速入場以來杠桿交易占比在下降,這與資金入市結構變化有關。

三、策略:無需恐高,重視金融

繼續樂觀,重視金融。增量資金入市的趨勢行情中價值股、成長股輪漲,創業板轉型牛是整個大戲的主角,金融因改革創新現階段戲份多。存量債務置換和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注冊制緩釋信用風險、光大理財業務拆分、興業綜合金融拓展、招行員工持股計劃都將釋放銀行制度活力,券商業績靚麗。此外,從盤面看,過去3個月與2007年“5·30”前相似,價值股漲幅小、成長股(概念股)漲幅大,而“5·30”市場進入中期調整期時金融股相對收益明顯。由此可見,從風險收益比角度看,金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成長看大環保,區域聚焦大上海。成長股中我們一直強調大環保(新能源汽車+環保),公司如松芝股份、東源電器、比亞迪、東方能源、碧水源、首創股份、理工監測、興源環境等;區域聚焦大上海,如國企改革的申達股份、申能股份、隧道股份,產業升級的上海機電、華昌達、愛建股份,產業園的張江高科、市北高新,迪士尼概念的豫園商城、美盛文化、春秋航空。

平安證券

牛市思維 不懼波動

牛市三部曲,大趨勢或尚處于第二階段。市場來到4000點高位后投資者分歧有所加大,反映在市場交易層面波動顯著放大。從資產定價的DDM模型出發,我們將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牛市行情分為三個階段:流動性(無風險利率下行)、政策(風險溢價下行)以及基本面改善(業績提升)分別是市場核心驅動因素,在經歷了去年無風險利率下行預期行情后,當前市場更多是政策驅動的股權風險溢價下行行情。即本輪牛市從大趨勢上看可能處于第二個階段,且邏輯在二季度末后可能轉移到基本面因素。

大類資產重估,增量資金入市加速。如果說無風險利率下行打破了大類資產彼此孤立的圍墻,使得低估值權益資產的相對價值得以體現,那么改革政策的快速推進則通過降低股權風險溢價提升了權益資產的內在價值。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多維度提升市場風險偏好,持續的寬松政策也有助于改善市場對基本面的預期,由此觸發場外資金入市的加速。近期港股、B股的大漲更多是A股資金配置與風險偏好溢出的結果。從大類資產角度看,股票資產仍是配置首選,開放市場增量資金入市背景下,新股發行帶來的短期資金面波動對市場影響減弱。

中證期貨放大市場波動,不改趨勢。中證500股指期貨即將面世,A股市場交易工具創新加速多元化。作為一種價值外因素其對市場的趨勢影響相對有限,更多的影響在于市場波動的放大以及交易模式的變化,并對短期市場風格有一定的沖擊。考慮到中證500標的中盤和小盤成分股相對較多,且前期上漲幅度較大,指數期貨推出短期或加大中小盤股的波幅。

市場策略:牛市思維,不懼短期波動。市場判斷上,考慮到政策面依舊活躍,而基本面邊際改善預期無法證偽,盡管短期價值外因素可能會加大市場波動,市場整體仍將維持強勢特征。保持牛市思維,資產配置上繼續關注政策敏感性與基本面敏感性資產:如金融、有色、交運、機械、消費類資產、新能源與環保;主題上關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等。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經歷清明節小長假的短暫休整后,上周A股市場延續強勢上行走勢,上證綜指一舉突破4000點,再創年內新高,創業板高位寬幅震蕩,一周振幅達8.8%。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一周上漲4.41%,深成指一周上漲3.84%%,中小板指一周上漲0.51%,創業扳指一周上漲1.70%。市場風格方面,上周大盤股相對更為強勢,交易活躍度再上臺階。4月以來7個交易日成交金額高達9.16萬億元,已接近整個3月份的一半。行業表現方面,金融地產領漲,機械、醫藥、紡織服裝等13個行業漲幅超過5%,國防軍工、餐飲旅游、家電行業漲幅靠后。 西部證券: 一方面,考慮到目前指數漲幅已經接近翻倍,豐厚的獲利籌碼兌現欲望增強,使得市場階段性整固要求明顯加大;但另一方面,推動本輪反彈的流動性充裕、改革推進等核心因素并未改變,4000點附近的寬幅拉鋸或是反復并不會改變中期強勢格局,指數仍有再創新高動力。 中金公司: 市場風格轉換趨勢盡管過程可能較為波折,但已經開始并仍將持續。往未來看,進一步政策的放松、京津冀方案的推出、國企改革的推進以及新股發行速度的可能加快,整體上都相對更有利于低估值藍籌股而對高估值中小市值個股不利。 申萬宏源: 從時點上來看,上證50期貨和中證500期貨的上市時間是4月16日,不排除被惡炒的可能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市場波動加劇是大概率事件,賺錢效應變差將導致增量資金流入趨緩,帶來市場的進一步震蕩。 招商證券: 海外市場上有這么個說法,大意是只要仍然有人在擔憂市場,牛市就仍然沒有結束。我們認為這句話是對目前A股市場的一個很好注腳,我們判斷投資者的情緒仍然處在牛市中間階段,這個預期自我實現的牛市仍然在進行中。 湘財證券: 在風險溢價下降及政策加碼背景下,市場將持續關注中小盤股、成長股以及受益政策加碼的金融、房地產等低估值板塊,市場將呈現周期與成長共漲格局。 海通證券 牛未老勿恐高 上周市場繼續創出新高,而盤中的大幅波動刺激著投資者神經。我們認為,用“望遠鏡”展望這輪大牛市,牛途還很長;用“顯微鏡”查看階段性波折,暫無需過慮。牛市里順應趨勢勝于猜測拐點,牛未老,勿恐高。 一、望遠鏡:牛途還很長 指數站上新臺階,不負期望牛市。上周市場繼續創出新高,上證綜指、創業板指分別站上4000點、2500點,這是本輪牛市中值得紀念的一道風景,也只是途中的風景。本輪牛市是社會變遷、技術進步、政策導向、資產配置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是轉型牛、改革牛。2012年12月開始的創業板牛市是轉型牛,是2014年7月轉型牛+改革牛全面爆發的孕育期,類似2002-2005年的港口集運和地產股。 用望遠鏡展望牛市,一輪牛市最終結束于產業發展動力充分釋放,如1996-2001年的家電飽和、2005-2007年的地產銷售瘋狂、2000年科網泡沫化。目前TMT+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市值占比僅為17.6%,2007年房地產+水泥+工程機械+鋼鐵+煤炭+有色市值占比29.6%。回顧二戰后代表性牛市,A股1996-2001年和2005-2007年、美國1942-1968年和1982-2000年、日本1950-1961年與1967-1989年、我國臺灣1985-1990年、我國香港1984-1997年,一輪牛市股指漲幅分別為3.3倍、5.1倍、13.6倍、14.2倍、11.7倍、27.6倍、17.9倍、19.5倍,核心區域是10-20倍,目前上證綜指才漲1倍,創業板指才漲3.4倍;A股2007年、美國2000年、日本1989年、我國臺灣1990年、我國香港1997年股市高峰期市值/GDP為121%、172%、146%、176%、281%,核心區域是150-200%,目前A股市值/GDP(15E)才74.7%;股票市值/M2為82%、256%、77%、135%、170%,目前A股市值/M2(15E)才41.2%。 二、顯微鏡:暫不憂波折 牛市途中必有波折,目前暫不憂。任何一輪牛市途中都會遇到波折,回顧A股牛市及震蕩市,中期調整通常由三大因素導致:①管理層調控股市,如2007年“5·30”上調印花稅率為股市降溫;②宏觀政策調整,如2006年5月加息導致股市調整;③海外金融危機,如1997年5月亞洲金融危機導致股市調整。這三類風險均值得警惕,需要跟蹤,目前無需擔憂。第一,3月以來資金入市第二次加速、股指向上突破正是源于政策暖調。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行[微博]和證監會[微博]領導對股市表態積極,近期主流媒體連續發文對股市上漲評價正面;第二,目前宏觀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大,貨幣、財政、地產政策3月來紛紛放松;央行上周再度下調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10bp至3.45%;第三,上周公布的3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們就6月是否加息存在分歧,3月中以來美元指數走平震蕩,海外金融風險及資金流動沖擊尚早。 資金入市繼續,活躍度上升后波動可能加大。我們一直強調這是增量資金入市的牛市,個人、機構、杠桿資金是三大增量資金主力。2014年11-12月資金加速入場時超級大戶是主力,超級大戶(1億以上)、大戶(500萬到1億)、中戶(50萬到500萬)、小散戶(50萬以下)賬戶規模環比增速為22.4%、17.4%、14.9%、10.3%;今年3月以來資金加速入場,四類賬戶規模環比增速為25.4%、34.2%、32.7%、15.5%,中大戶加速入場;2014年下半年偏股型公募及陽光私募新增份額1448億,今年以來為2677億,機構資金增長迅猛也顯示資金入市在加速;融資余額目前1.62萬億,較年初增長6000億,動態測算2015年融資余額上限可達2.4萬億(假設2015年券商凈資產增長10%,融資占總資產比例40%)。不過從換手率、交易活躍度(單周參與交易的賬戶數/總賬戶數)來看,近期市場熱度明顯上升,參考過去歷史市場波動率將加大。相對欣慰的是,3月份資金加速入場以來杠桿交易占比在下降,這與資金入市結構變化有關。 三、策略:無需恐高,重視金融 繼續樂觀,重視金融。增量資金入市的趨勢行情中價值股、成長股輪漲,創業板轉型牛是整個大戲的主角,金融因改革創新現階段戲份多。存量債務置換和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注冊制緩釋信用風險、光大理財業務拆分、興業綜合金融拓展、招行員工持股計劃都將釋放銀行制度活力,券商業績靚麗。此外,從盤面看,過去3個月與2007年“5·30”前相似,價值股漲幅小、成長股(概念股)漲幅大,而“5·30”市場進入中期調整期時金融股相對收益明顯。由此可見,從風險收益比角度看,金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成長看大環保,區域聚焦大上海。成長股中我們一直強調大環保(新能源汽車+環保),公司如松芝股份、東源電器、比亞迪、東方能源、碧水源、首創股份、理工監測、興源環境等;區域聚焦大上海,如國企改革的申達股份、申能股份、隧道股份,產業升級的上海機電、華昌達、愛建股份,產業園的張江高科、市北高新,迪士尼概念的豫園商城、美盛文化、春秋航空。 平安證券 牛市思維不懼波動 牛市三部曲,大趨勢或尚處于第二階段。市場來到4000點高位后投資者分歧有所加大,反映在市場交易層面波動顯著放大。從資產定價的DDM模型出發,我們將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牛市行情分為三個階段:流動性(無風險利率下行)、政策(風險溢價下行)以及基本面改善(業績提升)分別是市場核心驅動因素,在經歷了去年無風險利率下行預期行情后,當前市場更多是政策驅動的股權風險溢價下行行情。即本輪牛市從大趨勢上看可能處于第二個階段,且邏輯在二季度末后可能轉移到基本面因素。 大類資產重估,增量資金入市加速。如果說無風險利率下行打破了大類資產彼此孤立的圍墻,使得低估值權益資產的相對價值得以體現,那么改革政策的快速推進則通過降低股權風險溢價提升了權益資產的內在價值。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多維度提升市場風險偏好,持續的寬松政策也有助于改善市場對基本面的預期,由此觸發場外資金入市的加速。近期港股、B股的大漲更多是A股資金配置與風險偏好溢出的結果。從大類資產角度看,股票資產仍是配置首選,開放市場增量資金入市背景下,新股發行帶來的短期資金面波動對市場影響減弱。 中證期貨放大市場波動,不改趨勢。中證500股指期貨即將面世,A股市場交易工具創新加速多元化。作為一種價值外因素其對市場的趨勢影響相對有限,更多的影響在于市場波動的放大以及交易模式的變化,并對短期市場風格有一定的沖擊。考慮到中證500標的中盤和小盤成分股相對較多,且前期上漲幅度較大,指數期貨推出短期或加大中小盤股的波幅。 市場策略:牛市思維,不懼短期波動。市場判斷上,考慮到政策面依舊活躍,而基本面邊際改善預期無法證偽,盡管短期價值外因素可能會加大市場波動,市場整體仍將維持強勢特征。保持牛市思維,資產配置上繼續關注政策敏感性與基本面敏感性資產:如金融、有色、交運、機械、消費類資產、新能源與環保;主題上關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等。 國泰君安 新平衡:牛市第三階段 一、牛市第三階段:“新平衡” 近期市場出現兩方面催化因素,使市場正在向新階段過渡:風險評價改善后的新平衡。本輪牛市的第一階段為2014年下半年的“大反彈”,其核心推動因素在于無風險利率下行推動增量資金迅速入場,市場風格特征體現為“搶藍籌、奪龍頭”,來勢兇猛;而第二階段為2015年1月開始的“大分化”,其核心推動因素在于市場風險偏好上升,體現為創業板指數在年初至今上漲超過70%,大幅跑贏上證50指數,節奏明快。 當前我們認為牛市即將進入第三階段,這一階段情緒將推動資金尋找市場洼地,藍籌與成長同漲,市場風格體現為“新平衡”。基于這種判斷,我們上調對上證綜指的目標到4600點(主要受益于低估值板塊,特別是上證50標的),同時上調創業板指數目標到3000點附近。這一階段市場波動將會增加,股權集中的個股將存在市場風險。 二、催化因素一:政策消滅改革路上的尾部風險 自“330”地產新政以來,穩增長政策加碼。伴隨著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市場對于政策進一步大幅放松的預期正在快速醞釀。在低通脹條件下,新的降準或降息的時間窗口正在快速打開;包括地方債置換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正在快速推動市場的風險評價階段性快速改善。此外,傳統銀行的改革、地產市場在新政策下的復蘇以及上證50期貨的上線等,都將為風格由成長引領轉為“新平衡”提供基礎。 三、催化因素二:估值差異明顯拉開,極端化的回歸 本輪牛市的大背景為經濟轉型,因此整個過程中伴隨現象是大量的并購重組(經濟轉型的微觀體現)以及成長和轉型對行情的引領。而進入牛市中期階段后,資金將尋找一切可以填平的洼地,這將促使極端化估值的回歸,這種資金行為在近期的港股和B股行情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四、“新平衡”下的投資邏輯 行業配置角度,我們新增推薦金融、地產估值洼地組合(興業銀行、保利地產、光大證券),并維持前期對工業物聯網(受益標的:積成電子、華中數控)、傳統行業轉型(TCL集團、駱駝股份)兩大領域的推薦。同時結合國泰君安金融工程團隊的研究,關注證保B、地產B、新能源B、環保B、醫藥800B五只行業分級基金。主題方面,推薦長江經濟帶主題(受益標的:江西長運、宜昌交運)、國企改革主題(中國巨石、國藥股份)、核電主題(受益標的:應流股份、久立特材)、大環保之新能源汽車(東源電器、科陸電子)。 國金證券 新起點新高度 近期港股、B股等價值洼地受到資金追逐,其本質是風險溢價外延式拓展的一種表現。從歷史經驗來看,當風險偏好持續維持高位,那么風險溢價必定將從某一集中的板塊或區域向外部蔓延,呈現“普漲”格局,這個現象無論在A股內部板塊之間的輪動還是A股與B股以及與港股之間都得到了較好的驗證。 回顧這一輪上升行情,上證綜指自2000點上升至3000點,自3000點上升至4000點,跨越時間分別為7個月、4個月。站在當前4000點的時點上,我們認為市場已經進入了自我加強的正循環階段,市場震蕩上行趨勢很難發生實質性的轉變。 今年第4批30家新股將在本周進行申購,初步測算這次新股凍結資金規模在2.8萬億左右,與3月份凍結資金相當。我們預計這次新股集中申購仍然難撼資金面整體寬松,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新增資金量(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其他投資品資金搬家現象日益明顯)遠遠大于了本次新股申購所凍結的資金量。 板塊配置方面,推薦四條主線:1)受益于無風險利率下行以及經濟系統性風險降低而直接收益的大金融、大地產;2)供給端調整受益的鋼鐵,制度紅利釋放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交運;3)“互聯網+”市場風有望持續,建議積極關注計算機、傳媒以及智能電器、泛家居、醫藥電商等;4)事件主題方面仍然建議積極布局“一帶一路”、京津冀、中國制造2025、水十條、互聯網彩票等主題。 瑞銀證券 風口上投資者關注什么 過去兩周我們陸續拜訪了20余個境內機構投資者,廣泛交流了對市場的看法。無疑,市場情緒處于極度高漲,兩市交易量持續突破萬億;個股層面可以用“普漲”行情來形容:一季度六成股票上漲逾30%,三成股票上漲逾50%。但理性的投資者已經開始思考,什么因素可能刺破成長股泡沫?未來全市場回調的風險可能來自哪里? 我們一直提示成長股風險。不可否認,傳統基本面因素已無法成為下跌理由,但近期內地資金南下港股,從側面看出內地投資者開始回避高估值小股票而提前布局深港通,港股分流資金成為新的變量;對于大盤,我們已很少聽到投資者再討論宏觀風險,未來的風險或來自:1)股票供給,特別是銀行PB回到1倍后啟動再融資計劃;2)監管風險,收緊兩融業務,規范理財資金入市,調查違規披露公司等。從監管層態度來看,目前發生的可能性尚小。 本輪市場上漲的邏輯是新增資金,這些資金的配置是影響未來走勢的關鍵。比如今年年初以來新成立的公募基金,雖然個數上小于10億規模的基金占近50%,但體量上90%的資金卻來自大于10億以上規模的資金。對于較大體量新入資金,創業板、中小板的PE估值水平已經超過96倍和64倍,我們認為創業板股票沖高后,如果繼續選擇加倉創業板等中小市值股票風險收益比已經不恰當,預計這些較大規模的資金將會配置低估值的藍籌股票。 重點推薦銀行、非銀金融和地產,同時推薦三大主題:深港通、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國企改革和整體上市。 興業證券 還有慣性加速沖高過程 短期大盤可能還有一段慣性加速沖高過程,動能在于:(1)金融(銀行、地產、保險、證券)及制造業、基建相關國企大盤股短期有催化劑,信貸資產證券化注冊制落地;招行推出員工持股計劃;A股市場一人一戶限制全面放開;國資委[微博]支持央企強強聯合用好股票市場;李克強總理視察東北、加強鐵路重大項目建設。(2)港股暴漲,A股金融股開始相對H股折價,金融股有望獲QFII等增量資金青睞。(3)一季度宏觀數據將公布,穩增長的政策組合拳繼續推進。4月以來短端利率明顯回落,“降準”預期強烈。(4)賺錢效應繼續正反饋,最新融資余額突破1.6萬億元,港股、B股補漲。 短期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高價高漲幅成長股的風險收益比變差,4月中旬創業板構筑上半年頂部概率較大,建議降低相關股票的融資杠桿:(1)目前除了部分次新股仍處于市值小且研究關注度不高階段,大多數創業板公司短期股價或市值已反映了當前最樂觀的預期,后續行情需等待新的并購和新的故事。(2)從行為金融角度,市場最看好的互聯網板塊的一線龍頭股放量滯漲,應當引起警惕。 且漲且珍惜,從去年中期至今的全面牛市可能迎來第一階段的最高潮,高潮之后往往有休整:(1)立足大邏輯,此輪行情是直接融資、股權投資的大繁榮行情,讓此輪牛市走得更長是政策最優選擇。(2)借鑒常識,每一輪熊市都有像樣的反彈,而每一輪牛市也有調整。(3)來自行為金融的警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