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紹興印染業轉型陣痛:企業入駐集聚區需投入上億費用

2015-04-15 00:47:3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沈溦 發自浙江紹興    

◎每經記者 沈溦 發自浙江紹興

浙江紹興縣濱海工業區位于紹興市區最北頭,臨近曹娥江入海口,這里是紹興柯橋區經濟命脈紡織行業的大本營,也是環杭州灣工業帶的重鎮。沿著濱海大道往北隸屬于柯橋區的馬鞍鎮,由于臨近入海口,被稱為海涂區,自古少有人煙。如今雖已豎起了大量煙囪廠房,但建設仍顯得有些粗獷。

5年前,柯橋區開始推進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截至目前,全區先后已有三批共96家印染企業簽約集聚濱海,兩期40只集聚項目(52家企業)相繼動工建設。其中,“東盛”、“東方時代”、“英吉利”等13家企業先后投產。“現在柯橋區的印染集聚還在成型階段。”紹興市柯橋區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建設辦公室一趙姓副主任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企業集聚后成本激增

“幾年的工作下來,與之前預定的5年內80%印染企業集聚相比,集聚的進度還是顯慢。”上述趙姓副主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客觀因素主要是土地審批的推進。目前,印染企業進駐的工業化用地需省級部門批準,每年區域內土地審批規模有限。今年有望將已簽約的44家企業保證落實,其他需要入駐的企業將等到明年再爭取。”

另一方面,趙副主任也坦言,從主觀上來說,搬遷所帶來的巨額成本及經濟效益難以保證,是很多企業停步不前的原因。紹興東方時代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時代)是最早進駐印染集聚區的印染企業之一。2010年,東方時代作為第一批意向企業與印染區簽署協議,經過4年建設,于去年正式投入生產。“2014年,我們正式從原來錢清鎮的舊址轉入集聚區,搬遷建設費用前后共投入兩億元,一開始計劃是1億元左右,最后在基礎設施鋪設方面,為了達到標準一改再改,成本基本翻番。”東方時代公司老總告訴記者,基本上所有入駐企業投入費用都在1.5億~3億元之間。

在巨額財務投入之后,入駐集聚區的企業面臨成本激增。東方時代公司老總說,“首先,進入集聚區必須使用清潔能源為燃料,而燒天然氣相比以往燒煤的成本至少翻三倍。以東方時代為例,每年能耗成本增加兩千萬元;另外,印染行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以往我們都是直接從河邊取水,費用極低。但進入集聚區,使用的工業用水價格一塊多一噸,這些成本幾乎都在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由于濱海地處偏僻,工業區內幾乎沒有現成的居住場所,所有的工人都需要外招,導致人工成本上漲。“這幾年來漲工資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搬遷之后,為了安撫工人,再提薪酬也是必須的,以往吃住自理,現在則要吃住全包,算一算,每人每年至少增加一萬元成本。以一家500人規模的印染企業來算,至少就是500萬元的成本增加。”東方時代公司老總表示。

他還說,按照現有的巨額成本投入,跟區域內其他未進入集聚區的企業比,根本沒有優勢。本身印染行業就存在價格偏低現象,要存活很難。“我們歡迎加大環境整治的力度,進入集聚區之后,我們工廠在環保設施的投入改造上可以說是一步到位的。相同的排放成本下,我們的產能會有大的提高,環保問題不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企業只需要專心搞好自身的建設。”

對此,另一家入駐濱海工業集聚區的印染企業老總也表示,從今后的大趨勢看,環保壓力會一年年增加,搬新之后整個工廠的環境跟原來變化很大,相比起來,以往的設備升級多是小打小鬧,土地、基礎設施有限,無法實現全面的系統升級;設備更新以后,單位能耗下降,工藝更先進,同樣的污染排放可以生產更多產品。“這幾年來,身邊的許多印染企業朋友的理念也在逐步改變,想方設法進入集聚區,改造設備,消除環保顧慮。”

配套工程降低環保成本

對于印染集聚區企業的觀點,趙副主任表示,實際上印染集聚的提出,初衷是為了讓環境受益,另一方面也是在幫助企業,“以往紹興印染行業存在小散亂的情況,從環境治理的角度講,政府和環保部門只能靠堵。發現污染去治理,而企業受限于原有的土地、基礎設施資源,無法大規模地進行設備淘汰升級,很多小型企業更是無力投入資金進行升級。目前,政策上鼓勵印染企業做大做強,企業要進入集聚區排放標準需要達到一定規模以上,不達標的就幾家聯合,小的拼成大的再進入,以減少印染企業數量。”

對于新搬進集聚區的企業,趙副主任告訴記者,政府從源頭上采取措施限制其排污:一是在簽訂協議時,政府規定,由相關印染行業協會核定設備的搬遷,一些不達標的老舊設備不允許搬遷;二是投產以后,根據協議,由協會核查完畢保證排污設備達標才會頒發土地證、生產許可證等一系列證照。

今年2月,柯橋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到2017年基本完成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全區50%以上紡織印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主要產品質量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單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單位增加值用水量、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等指標明顯下降。

同時,《意見》明確了全區印染企業空間布局劃分為集聚區、提升區和退出區。其中集聚區位于濱海大道以東至曹娥江,北七路至北十一路,該區內企業須嚴格按照綠色生態示范園區要求,從設備、工藝、產品和管理等環節切實發揮節能、環保、創新的示范引領作用;將濱海工業區除集聚區之外的區域(蕭紹海塘以北)列為提升區,該區域內企業必須嚴格按照環評、能評等核準要求組織生產,進一步減少各類污染物排放,并在“十三五”期末,達到集聚區的生產標準和管理要求;其他區域為退出區,到“十三五”期末,該區域內原則上不再保有印染企業。

據悉,目前,柯橋區尚有67家未簽約的印染企業位于退出區。政策規定,退出區企業相比集聚區企業,將承受更多的環保壓力,比如實行差別化排污指標削減政策,由集聚區外的企業先行承擔。

2010年下半年,柯橋區投資3.26億元建設濱海印染產業集聚區污水集中預處理工程——柯橋區江濱水處理公司。主要承擔濱海印染產業集聚區內企業污水集中預處理任務。有效解決了柯橋區印染企業分散預處理產生的污泥二次污染問題。集中預處理后的污泥,由配套熱電聯產項目進行集中處理,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正是通過這一污水處理工程的配套,集聚區企業受到的環保壓力將被區別對待。趙副主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為有污水處理廠作保障,集聚區內企業可以按照原有的污水排放標準,通過管道進入水處理公司進行再處理,減少了環保成本。通過這一措施,將集聚區和其他區域的企業成本拉近,這樣倒逼這些企業選擇轉型退出或是升級進駐。

企業稱轉型不易升級也難

究竟“進”還是“退”?記者采訪中得知,不少企業表示,對于經營多年的大部分紹興“印染人”來說,想辦法繼續辦下去仍是首選。“轉型不是沒想過,但確實找不到方向,缺乏能力和經驗,這幾年反而有不少大型企業因為涉足房地產等其他產業而破產。”一家印染企業的老總表示,2014年,紹興五洋印染、越紅控股等幾家紡織印染企業均因房產項目失敗,導致資金鏈斷裂最終破產重組。

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主也表示,目前的印染行業仍處于低谷,大環境不景氣,技術能力有限,行業競爭的壓力等使得企業仍需依靠節約成本來換取效益。“首先是整體環境不行,以往柯橋輕紡城的重要支柱外貿行業上不去,導致整個前端產業的低迷,能源、人員、原料染料等成本又不斷上漲,整個產業處于低谷。”東方時代公司老總表示,“另外,行業缺乏規范的現狀需要改變,以往印染企業過多,小、散的局面通過集聚將有所改觀,但產量不會少。因為現在主要的廠家仍在追求合作合并進入園區,下一步如何實現規范的行業秩序,杜絕以往技術抄襲、薪酬混亂的局面,還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此外,在技術的更新研發上,不少企業也反映,要企業自身加強研發實現突破性升級很難,“跟印染行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可能有20年差距。”一名趙姓企業老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我們使用的碼布機可能仍是20年前的產品。我們去日本考察,看到一家印染企業所使用的碼布機全部靠自己研發,這在國內幾乎沒有,我們表達希望進口的意愿后,得到的答復是作為自主研發產品,對方企業不提供設備出口。即使要賣,價格折合人民幣在130萬元左右,而國內一臺設備的價格僅十幾萬元,這樣的設備我們也無法模仿,因為很多基礎材料,比如鋼材無法達到類似的精度,零部件的加工無法達到要求,即使能做成,價格也相當高。例如上述日本企業的設備,如果我們自己來模仿,很多材料都需要進口,拼裝價格在200萬元以上。日韓國家的紡織企業許多都以生產功能性布料為主,我們仍以低端的服裝類為主,想要轉變,設備跟不上仍是根本,基礎工業和紡織技術人才方面的短板還很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