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從50萬到17億 華圖教育上演現實版《中國合伙人》

2015-04-16 01:17:52

本報從今日開始,推出“新三板公司研究”系列報道,幫助投資者挖掘未來的明星企業。今日首推公務員考試培訓企業——華圖教育。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作為一名投資者,如果還沒關注新三板,那你就有點OUT了!

今年以來,被稱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新三板正以遠超創業板的驚人漲幅,吸引各路資金瘋狂涌入。資金瘋狂的背后,是新三板制度紅利展現的巨大錢景。

眼見新三板行情一路高歌猛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更多的企業醞釀進入這一市場。《每日經濟新聞》從今日開始,推出“新三板公司研究”系列報道,幫助投資者挖掘未來的明星企業,講述新三板公司的成長故事,提示暗藏的風險地雷。

“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易定宏一直堅持的夢想,就是讓華圖教育上市。這一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

2003年3月,易定宏以一名“北漂”的身份創立了華圖教育,新公司“蝸居”在北京通州一間100平方米的民宅,注冊資本僅為50萬元;11年后的2014年7月,華圖教育成功登陸新三板,當年收入為11.56億元,并占據公務員考試培訓市場“半壁江山”;2015年4月,華圖教育準備借殼*ST新都(000033,SZ)登陸深交所。

按照目前*ST新都股價6.37元/股計算,一旦借殼成功,華圖教育將誕生84位身家過百萬的股東,其中31人身家超千萬,5人過億,易定宏本人有望達到17.77億元。

那么,半路殺入公務員考試培訓市場的華圖教育,靠什么成為細分行業第一?其現實版的中國式合伙人背后的改制之路又帶來什么啟示?

創新教學模式

易定宏經常被圈里人拿來與俞敏洪“相提并論”,因為兩人都是教師出身:俞敏洪當年因為私自外出補課而被北大開除,為了養家糊口無意中締造了新東方這個教育神話;易定宏則是主動離開廣東商學院,做起了廣州粵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后來再次離職,孤身到北京創立了華圖教育。

易定宏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新東方一度要將華圖教育“收入麾下”,但因種種原因“無疾而終”。新東方創業之初,出國考試培訓市場有了30多家早期進入者,在這一點上,與華圖教育當時的處境頗為相似。

俞敏洪認為自己的制勝法寶是“讓利”。以低于市場一半的價格,以及免費試聽的營銷手段打開市場大門。易定宏卻從教學方法上獲得了突破。據了解,2012~2014年,華圖教育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6.33億元、9.84億元和11.56億元(未經審計)。

傳統的公務員考試培訓教育模式從大班級教育逐漸向小團隊教學轉變。但易定宏認為,一個專家不可能有那么廣泛的知識,上述模式很難做好做精。華圖教育改革的方式是把“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各部分打散,分科分類,每一部分都由不同的老師來講。

“每一部分我們都請頂級專家來講,充分發揮老師的最強項,讓考生掌握一套準確、快速的應試方法。在別的培訓學校那里一個老師講的課,華圖有七八位老師來講,各自負責自己的那部分‘模塊’,進行有深度的培訓。”易定宏表示。

然而,模塊教學所需要的師資隊伍規模更大、專業更高,易定宏去哪兒尋覓并留住這一大把精英人才?

用股權留住人才

佟大為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因為在利益面前,友情也會變質。

新東方于2006年上市時有11個VIE(協議控制)股東,短短幾年間已有10個離職,但新東方的成功,離不開徐小平、王強等一大波海歸英才。

易定宏也有一群“篳路藍縷”的朋友,李品友、張仕友、吳正杲等熟悉各自業務的合伙人,都為華圖教育的成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華圖教育初創時期,人員流動很大,易定宏意識到穩定人才、激發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便實行了內部股權激勵制度。

2008年6月,易定宏將其持有的對應出資額近94萬元的內部股權,轉讓給李品友等37名公司員工。易定宏稱,員工持有股份,這對整個團隊建設包括其本人都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團隊基本穩定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此次若華圖教育成功借殼“跳板”到深交所,跟著易定宏一起打江山的人,也將獲得豐厚回報。目前華圖教育高層中持股18萬股以上的有84人,身家將達百萬;持股170萬股的為31人,身家過千萬,易定宏等5人持股則在1627萬股以上,將成為億萬富翁。易定宏所持股份市值更是達17.77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ST新都自復牌以來,股價連續一字板漲停,未來有望進一步走高。

聚合力量創業

對于培訓企業來說,學歷及素質較高的管理人員及培訓師隊伍是核心競爭力,重要性不亞于資本。

目前,華圖教育擁有遍布全國的近200家分公司、20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擁有培訓師近千人。然而,培訓行業的業內人員流動較為頻繁,已涉足資本市場的華圖教育是否也會步新東方的后塵,出現員工離職特別是高管離職潮呢?大部分華圖教育的持股股東禁售期僅為一年,一旦解禁之后,難保不“另起爐灶”。

以新東方為例,從原執行總裁陳向東到高級副總裁沙云龍,再到助理副總裁鄧弘、網絡部運營總裁祖騰,多位高管的離職,引發了投資者高度關注。

對此,俞敏洪坦言,太多資格老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會造成效率遞減。“他們出去,解放了自己,同時解放了新東方。”

但易定宏與俞敏洪的看法正好相反,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圖教育鼓勵員工特別是高管創業、投資,這也是外延并購的一部分,如高級副總裁于洪澤創立的德仁商學院。該學院系華圖教育旗下品牌,主要面向企業提供系列培訓服務。

當被問及“在投資并購策略上與新東方有何不同”時,易定宏表示,新東方是創始人獨立投資,華圖教育則是聚合力量一起投資,這也有利于公司高管團隊保持基本的穩定。

華圖教育的外延式擴張“多元化”跡象明顯,2014年華圖教育與阿里影業一同出現在電影《露水紅顏》聯合出品方的名單中;但華圖教育方面表示,這只是公司在影視文化領域“小試牛刀”。

記者注意到,華圖教育的控股子公司有安策文化、中漫(天津)、華圖土豆、眾成教育、中財華圖;參股了希樂城和跨考教育。

易定宏給華圖教育敲定的投資策略是“聚合”,即投資教育、文化等相關產業,但汽車、房地產等非相關產業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至于未來的業務構成,易定宏初判是教育業務占七八成,20%~30%為文化和其他領域業務。但易定宏反復提醒:“數字是動態變化的,也許今天講的明天就不算數了。”

《《《

華圖教育借殼*ST新都 高業績承諾面臨考驗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4月10日,停牌八個月之久的*ST新都對外公布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最惹人關注的是,*ST新都擬以4.09元/股的價格,向易定宏等華圖教育全部股東,定向發行6.48億股,交易標的預估值26.5億元,并向易定宏、上海勻優和華澤宏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6億元。

這意味著,交易完成后,已登陸新三板的華圖教育將“再跳一級”,實現“借殼上市”的目標。屆時,華圖教育董事長、控股股東易定宏與其妻子伍景玉將合計持有交易后上市公司30.06%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根據公告,華圖教育股東初步承諾2015~2018年的利潤分別不低于1.8億元、2.3億元、3.1億元及3.4億元。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公務員考試人數退潮,公務員考培市場又有新的競爭者殺入,借殼后的高額業績承諾如何兌現,擺在了華圖教育面前。

公務員考試退潮

申銀萬國在研報中指出,華圖教育和中公教育是公務員考培市場中的兩大巨頭。但在面授和網絡端,華圖教育市場占有率在70%左右,行業第一的地位穩固。

不過,2014年11月底落幕的“國考”,近90萬人參加考試,比前年下滑10萬人左右,140.9萬的報名人數更是創下最近五年最低。

2012年到2013年,華圖教育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945萬元和1.2億元,但2014年未經審計的凈利潤為1.11億元,一改上漲勢頭,掉頭向下。然而,根據*ST新都與141名華圖教育自然人股東簽署的《業績補償協議》,華圖教育初步承諾2015~2018年的利潤分別不低于1.8億元、2.3億元、3.1億元及3.4億元。

公務員考試大軍數量正在減少,加之培訓市場競爭者愈來愈多,華圖教育能否完成高額業績承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申銀萬國也在研報中指出,公務員考試培訓市場逐漸飽和,且面臨政策風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聯系華圖教育,但華圖教育回復稱,內部經過考慮之后,認為此時不便接受采訪,待時機合適再與媒體進行溝通。

嘗試擴大產品線

記者了解到,華圖教育正在嘗試擴大產品線,目前已覆蓋國家及地方公務員、事業單位、大學生村官、選調生、教師、政法干警等多類人才招錄業務,近幾年也在加大對資格認證類考試培訓和咨詢業務的投入。

據華圖教育高層人士透露,2015年上半年教師和事業單位招錄培訓兩項業務收入在華圖教育總收入中的占比快速提高。同時他也表示,華圖教育主業仍是公務員考試培訓。

申銀萬國在研報中分析稱,教師和事業單位員工總量上均超過公務員,招聘、后續培訓等均為剛需,考試類型與公務員考試類似,切入難度較低,新增業務將支撐公司主業持續增長。

無獨有偶,中公教育也在謀求多元化。成立于1999年的中公教育,在2001年殺入公務員考試培訓市場,與華圖教育并稱“雙雄”。在中公教育創始人、CEO李永新看來,教育培訓業已進入一個多元化時代,擴展是一種趨勢。“一旦將來公務員考試政策發生變化,企業會面臨很多風險,所以必須對它做一些橫向拓展,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

華圖教育還投資于電影、手游、互聯網、互聯網產品、在線教育,甚至大健康等領域。業內普遍認為,除了多元化戰略考量,華圖教育也急于做大業務規模,進而沖刺資本市場。

在線教育盈利有難度

*ST新都在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中,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6億元,用于華圖教育在線教育培訓平臺建設及內訓體系建設。2014年底,易定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華圖教育正在洽談數億元級別的在線教育項目,預計2015年中下旬見分曉。

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在2014年呈現出大熱之勢,眾多公司紛紛布局,二級市場也情緒高漲。以考研培訓為主的萬學考研,推出了基于智能學習系統的萬學計劃,自稱到2015年底將產品線擴至20個。

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中國移動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1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2%。資本也早已瞧見了在線教育的“黃金屋”。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在線教育領域的投融資總額超過了44億元。

然而,前景誘人的在線教育何時能夠盈利是擺在各家機構面前的難題。成立于2001年的尚德從2003年起開始向在線教育轉型,但一直到去年6月才全面轉攻線上業務。據尚德官方透露,轉型最危急時利潤下滑了30%左右。

尚德創始人歐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指出,“互聯網思維”成功運作的前提是擁有海量用戶以及高用戶日活躍度,而這對在線教育行業較難成立。原因在于,整個教育市場固然龐大,但外語、職業教育等細分類項目各有壁壘。換言之,任何垂直細分的教育場景,其實都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