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產業相似度超90% 長江中游城市群如何避免“內耗”?

2015-04-21 00:47:07

三省能否打破產業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切實加強經濟協作與產業互補,成為產業集群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江蘇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江蘇

4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國家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涉及湘、鄂、贛三省31市1.21億人口。

國家給予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大定位分別是:中國經濟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和兩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引領區。

《規劃》提出,長江中游城市將聯手打造產業集群。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湘、鄂、贛三省產業重合度較高,且三省均形成了以鋼鐵、建材、汽車等為主的偏重型產業結構,而目前鋼鐵、建材等行業持續低迷,產能過剩嚴重。因此,三省能否打破產業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切實加強經濟協作與產業互補,成為產業集群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

三省經濟增速有望保持9%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的特大型城市群,有人稱之為“中三角”。資料顯示,“中三角”涉及湘、鄂、贛三省31個市,國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萬億元,約占全國總量的8.8%。

《規劃》提出,到2020年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50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3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000元,進出口總額達到1900億美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

《規劃》一出,便有區域經濟專家指出,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之后,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

在解讀《規劃》時,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于合軍表示,今年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長江中游城市群仍然有望保持9%以上的經濟增速,正成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GDP增速7.4%,而以湖北、湖南、江西為代表的中部地區增速達到9%以上,三省經濟增速分別為9.7%、9.5%和9.7%。

于合軍對媒體表示,長江中游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區來說,交通條件較優越、經濟實力較強,是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國家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最有希望的一個突破口。“湘、鄂、贛三省經濟增長較快,與其他中部省份相比,經濟體量較大,是我國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南京財經大學教授張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對穩增長會起到促進作用,而中西部將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擬打造三大產業基地

《規劃》提出,長江中游城市群將聯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引導武漢、長沙等地開展汽車產業合作與企業重組,打造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以大型鋼鐵骨干企業為龍頭,兼并、重組一批中小鋼鐵企業,組建若干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集團,打造中部鋼鐵產業集群;以武漢、長沙等為重點,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三省產業處于競爭大于合作的局面。中國城市戰略中心執行主任羅天昊撰文表示,湘、鄂、贛三省都是主要以汽車、鋼鐵、有色金屬等為主要產業,產業相似度超過了90%,尤其是在汽車制造領域,更是產生直接競爭。

武漢、長沙未來均計劃成為中部車都。武漢的東風、神龍、本田為扛鼎品牌,是中國五大車都之一;長沙則是北汽福田、廣汽、大眾等在中部的重要基地,未來亦將晉身中國車都之列,兩地汽車產業均已超過千億元規模。南昌的江鈴汽車產值也逼近千億元。

羅天昊還指出,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本身就存在結構松散的弊端。湖南的戰略重點是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其龍頭是長株潭城市圈。目前,長株潭城市圈已經崛起為與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圈相抗衡的中部三大城市圈之一,與武漢存在重大競爭。江西的戰略重點是承接長三角、珠三角乃至福建的產業轉移,其龍頭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按照上述產業規劃,未來的局面可能是部分產業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大于合作。羅天昊指出,破解這種局面,就要看武漢能否率先實現產業升級,形成相對其他中部城市的產業落差,并形成產業互補,實現錯位競爭。

不過,于合軍在談到產業同質化問題時表示,要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在一定區域實現一定程度的同質化,更有利于聯手打造產業集群。產業同質化并不可怕,關鍵是要避免區域內部的相互蠶食,合理引導內部競爭,防止產生惡性競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