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2 01:32:41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現在要建一個項目評估環節實在太多了:環評、水評、能評、安評、震評、交評、災評、文評、雷評、氣評……這個評、那個評,一些地方的同志都把這些評估編成了笑話!”
4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他在會上斥責中介評估亂象。決定清理規范與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更好服務和便利群眾成為了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會上,李克強痛斥:“有些中介機構戴著政府的帽子,拿著市場的鞭子,收著企業的票子!”
相關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現在的評估效率比較低,占用時間長,還不規范。我們現在很多的評估機構和主管部門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是一種正常的競爭程序,就會導致問題。”
項目遇幾十項評估“攔路”
中央大力推進的一些項目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正在遭遇著難言的尷尬。
此前在某省考察水利工程建設時,李克強曾詢問當地負責人,為什么錢撥下去了、地也批了,卻遲遲不開工?對方無奈地說,開工前需要幾十項評估,“沒有一兩年根本下不來”。
“他給我解釋了一下,有環境影響評價(環評)、水影響評價(水評)、能源評估(能評)、安全評價(安評)、交通影響評價(交評)、地質災害評估(災評)、地震安全性評價(震評)、文物影響評估(文評)、雷擊風險評估(雷評),還有氣象評估(氣評)……”總理一口氣列舉了一長串各類評估,會場頓時笑聲一片。
項目評估繁瑣,已然成為制約發展的一道屏障,近年來,雖然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相關部門都在積極推進簡化項目評價數量和流程,但項目評估問題依然突出。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認為,一些項目評估有沒有必要、需要花多長時間、需要花多少錢,這些都需要有一個充分的市場競爭。
常務會議指出,清理規范中介服務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環,有助于為創業創新減負清障。會議決定,集中清理與部門審批事項相關的審查、評價、評估等中介服務。
對此,李克強解釋,必要的評估評價當然需要,比如環境評估、水評估、安全評估等。但有些地方政府部門根本沒有那么多專業人員,都是外包給中介服務人員,進而從中收取中介費。
“在這方面,其實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做出了有益探索。比如:相關部門聯合辦公開展‘一條龍服務’,集中評估,并且在網上公開發布評估結果。”李克強說,“這些探索正在形成有效經驗,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總結。”
要摘“紅頂中介”帽子
層出不窮的項目評估審批背后,反映出來的是各種利益糾葛。
總理痛斥道:“我到一些地方考察,有些企業反映,現在表面看起來審批項目是簡化了,但真要辦事,還需要經過層層的中介服務。”
以環保為例,今年2月,中央第三巡視組組長吉林、副組長韓亨林向環境保護部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指出,有的領導干部及其親屬違規插手環評審批,或者開辦公司承攬環評項目牟利;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容易產生利益沖突和不當利益輸送等多項問題。
李克強說,這些不規范的行政審批中介機構,服務亂、收費高,既抬高了門檻,也擾亂了市場。他強調,今后要放寬中介機構的市場準入,按照競爭原則,讓市場主體對中介機構進行自主選擇。“我們要激發市場活力,一方面要進一步降低市場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要堅決清理規范與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
李克強指出,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也要注重放管結合、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要在遵循相關標準、嚴守安全要求的基礎上,推動政府與相關中介機構分設、人員分開、職能分離、財務分賬,堅決鏟除權力尋租。
對此,會議要求,審批部門所屬事業單位、主管的社會組織及其舉辦的企業,不得開展與本部門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斬斷利益關聯;除法律規定外,審批部門不得要求申請人委托中介服務;對中介服務事項實行清單管理,規范收費,強化監管,完善信用和考評體系,促進中介服務市場公平競爭,便利廣大群眾。“清理規范與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環。”李克強說,“通過清理和規范,推動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促進政府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這也是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
王滿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不涉及到國家機密,中介服務脫鉤應與事業單位改革同步推進,政府工作的關鍵是規范市場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