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7 00:36:58
堅持“在中國,為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寶馬集團正在以更加豐富的產品陣容和創新性的車型,瞄準未來增長點,在新能源領域占得先機,繼續強化在豪華SAV市場的地位,布局豪華緊湊級車型細分市場,以實現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穩步增長。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在本屆上海車展上表示:“去年寶馬在中國的銷量超過45萬輛。今年一季度,我們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目前,中國市場增速放緩已成為新常態,但我們也看到中國仍然是同體量經濟體中最具活力的,我們致力于在中國保持與市場大勢相符的增長。2015年,寶馬將在豪華SAV、豪華緊湊級車型以及新能源車這三個最具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繼續發力,共推出十余款極具魅力的新產品。寶馬將繼續在電動出行領域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深化插電式混合動力科技和產品的普及,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寶馬展示可持續交通領域領導力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作為兼具中國SAV市場開拓者和新能源市場先入者的寶馬世界首發推出全新BMW X5插電式混合動力,這款車的登場正式開啟了豪華SAV領域的新能源模式,并以行業先鋒的姿態詮釋了極致駕駛與節能環保完美結合的出行理念。
寶馬集團一直以極致駕駛樂趣著稱,面對新能源車駕駛樂趣與電動這一驅動模式很難完美結合的行業難題,全新BMW X5插電式混合動力通過將xDrive智能全輪驅動系統和源于BMW i品牌的eDrive創新電力驅動系統的結合,為這道難題找到了答案。全新BMWX5插電式混合動力整合了一臺2.0升TwinPowerTurbo雙渦管單渦輪增壓發動機和一臺同步電動機,實現新車型的百公里綜合油耗低至3.3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僅為77克/公里,整套系統可提供高達313馬力的動力輸出。同時,在純電動模式下,全新BMWX5插電式混合動力最高時速可達120公里,續航里程最高31公里,實現了城市中的零排放通勤需求。
發布眾多高性能和個性化車型 強化品牌感召力
作為全球頂級車展,備受矚目的上海車展吸引了全球各大車企攜力作悉數登場。作為全球豪華車領導者,寶馬在車展前夜,舉辦了專門為X家族推廣傳播的BMW X品牌之夜,展示了X家族強大的產品實力和陣容。當晚上市的全新BMW X5M和全新BMW X6M兩款新車,充分展示了該集團對于駕駛樂趣的追求。
安格表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我們有三分之一銷量是來自于BMWX家族的車型,中國的情況也大體相似。因此未來我們還將在中國投入更多的車型。”
據了解,全新BMW X5M和BMWX6M這兩款車搭載全新MTwinPowerTurbo渦輪增壓發動機,是BMW迄今為止為全輪驅動車型所開發的動力單元中性能最強大的一款。安格表示:“M作為BMW品牌之下的一個子品牌,在中國的銷量絕對值不是很高,但是在增長。隨著全新BMW X5M 、X6M的新上市,我們預計今年會有好的增長。”同時參展的還有新BMWM6雙門轎跑車和新M6四門轎跑車兩款M車型。
極富個性魅力的寶馬摩托車的兩款亞洲首發車型——經典拳擊手發動機的新作BMWR1200R街車,以及新款超級運動摩托車BMWS1000RR也讓人們全面認識該品牌,吸引了眾多的目光,成為7.1展館最熱門的拍照點。
開拓高增長潛力市場形成完整的產品布局
作為多個細分市場的開拓者,寶馬集團正以極高的市場敏感度和包含諸多創新元素的產品進入中國正在興起的緊湊級豪華車市場。安格表示:“繼今年1月的BMW 2系運動旅行車上市之后,今天我們發布了又一款前驅車型——創新BMW 2系多功能旅行車,未來還會有更多緊湊車型引入中國,或者是前驅車,或者是四驅車。”
據了解,創新BMW 2系多功能旅行車不僅繼承了BMW品牌卓越的質量、優異的動態性能、時尚經典的美學設計和整車安全完美整合,同時創造出寬敞的空間布局和超凡的使用靈活性。
在空間方面,創新BMW 2系多功能旅行將乘坐空間和后備箱的利用率發揮到極致,同時還提供了充裕的頭部空間和全景天窗,讓人盡享奢華舒適的空間感受。該車型提供三排座椅,最多可容納七名乘客,第二排座椅為前后滑動式,可以折倒,第三排座椅也可完全隱藏于儲物地板中,這時的車輛具有最大的載物空間。
隨著創新BMW 2系多功能旅行車入華,這不僅將BMW駕駛樂趣以全新的形式帶入豪華緊湊級細分市場,而且作為全球首款7座豪華緊湊級多功能旅行車,這款車的登場也意味著寶馬集團在華再次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
全球累計銷量已經突破200萬輛、在中國也備受青睞的BMW 1系,在本屆車展上也迎來了新車型,新BMW 1系是上市后,將再次成為高檔緊湊級車型的駕駛樂趣樹立新標桿。
未安格對寶馬集團在華的發展信心十足:“未來我們也更加專注服務的品質、創新;客戶滿意度提升;經銷商盈利能力的提升,這無疑將持續鞏固寶馬在中國豪華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
(文/深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