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30 01:05:3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如果今后運用保險資金投資商業地產,投資標的并不僅限于綠地自身持有的,市場上優質的商業地產都會成為投資標的。這也是國際上保險資金配置長期項目的投資慣例,綠地也將會依法合規地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及穩健投資。”
這是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以下簡稱綠地金控)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采訪時的明確回應。綠地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進一步強調,綠地的金融業務并不歸屬于房地產業務,而是一個獨立的分支。
而在綠地金控上述表態背后,是保監會對保險資金進入不動產投資、開發的嚴格限制。綠地的案例說明,房地產開發企業想要通過保險資金提升其競爭優勢并非易事。
受復星啟發?
在整體上市獲批當天,綠地表示,公司將順應金融業改革和金融管制放松的市場導向,依托房地產主業優勢,在細分領域提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通過投資并購,著力獲取核心金融資產,建立以保險為核心、擁有多種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團架構體系。
這不禁讓人想起今年1月,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在談到金融業務時對保險業務的看重。張玉良當時提出,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對保險行業的一系列觀點,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啟發,使其格外看重保險業務的戰略價值。
在復星國際2015業績發布會上,復星的管理層提出了一個獨樹一幟的“1+1+1”模式——保險+產業優勢+蜂巢城市。
復星方面表示,對于地產企業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要能逆周期和跨周期實現發展。復星地產將依托復星集團的保險板塊作為支撐,一面發展國內地產業務,一面整合全球優勢產業,實現全球布局,對沖周期性風險。
實地上,和信托、銀行貸款、私募基金相比,保險行業的規模更大、成本更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保險行業的總資產已經突破10萬億元,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四大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只有5%左右。巨大的資金規模和較低的投資收益,顯然讓融資成本高企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垂涎”不已。
保險與地產相互獨立
不過,保險公司在直接投資房地產開發項目時,仍有諸多限制。
保監會不僅明確,保險公司不能直接涉足房地產開發,對于保險公司對外投資關聯企業的股權交易行為,也有諸多限制。
也許正因為此,綠地金控在籌劃保險業務時,并不希望將后者置于房地產開發的從屬地位。
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時,綠地金控強調投資保險業務并不是為了滿足綠地房地產開發融資的需要。
綠地金控表示,綠地目前的融資成本并不高,去年公布的所有有息負債平均成本在6.3%左右。收購保險業務并不是看重后者低廉的資金,而是要打造核心金融資產。綠地集團正在著手進行“大金融”戰略,未來金融業將會成為綠地繼地產之后的第二支柱產業。
綠地內部一位負責宣傳方面的人士介紹,金融和房地產開發是綠地的兩個獨立自主的業務,雖然未來可能會有所交叉,但相互之間并沒有從屬關系。
上述定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地直接利用集團保險業務為房地產開發主業融資的可能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兩者之間的協同效應還是比較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綠地房地產業務全年實現預銷售收入2408億元,其中住宅只占46%,其余54%來自商辦類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保險部門的意見,能夠幫助綠地有效開發適合保險公司投資的商辦類投資產品,而保險公司正是綠地商辦產品的一個重要的潛在買家。與此同時,房地產部門所擁有的商業地產投資和運營經驗,又可以幫助保險業務更好地篩選投資的商業地產項目。
另外,綠地的房地產開發部門,還有可能通過保險公司控股、參股的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融資,完成企業的輕資產運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