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30 01:05:56
◎每經記者 金微 劉旭 發(fā)自北京
電池裝得多補貼就多,這是我國此前執(zhí)行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出現的奇怪現象。為了獲取更高補貼,許多新能源車企簡單地把電池裝在汽車上,沒有真正考慮節(jié)能減排的效率。
昨天(4月29日),財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發(fā)布《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式和補助標準進行調整,逐年下調補貼,到2019~2020年補助標準將比2016年下降40%。
多位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四部委對過去補貼不合理的地方作了修訂,最大的亮點在于補貼標準將以實際里程的節(jié)能減排效果為準。這是對市場需求作出的正確判斷,將有助于讓市場來決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
補貼標準逐年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四部委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出來后,新能源汽車圈內人士集體刷屏。其中,關注最多的問題就是補貼方式和補貼標準的調整。
通知稱,補助標準主要依據節(jié)能減排效果,并綜合考慮生產成本、規(guī)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逐步退坡。2017年~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下調,2017~2018年和2019~2020年補助標準分別比2016年下降20%和40%。
由于國家大力扶植新能源汽車,補貼成為企業(yè)的主要利潤來源。與此前四部委出臺征求意見稿“2017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10%,2019年補助標準在2017年基礎上再下降10%”的標準相比,此次退坡幅度更大。
有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如果2016年生產的純電動轎車,把補貼算入還能有一些利潤的話,那么2017年以后,如果不努力降低成本,適應市場,只有死路一條。
重慶交通大學教授王健認為,財政補貼雖然退坡,但目前交通部也在出臺相關規(guī)定從運營的角度來補貼。等于這邊是減了那邊增,“國家的節(jié)能減排政策在發(fā)生變化,過去強調研發(fā)或生產,現在轉移到使用,更多的會以節(jié)能減排的效果作為補貼的標準。”
不過,也有新能源車企向記者表示,對企業(yè)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公平的環(huán)境,而不是補貼的絕對值。“如果僅是靠補貼生存,我國企業(yè)是注定競爭不過美國的。這次調整,能讓企業(yè)逐漸適應市場,同時使節(jié)能減排真正落到實處。”
四部委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均有所提高,要想獲得補貼消費者購買的新能源汽車需滿足四項條件:性能穩(wěn)定安全可靠,符合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售后服務及應急保障完備,在銷售地區(qū)建有售后服務網點;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零部件質量有保證,其中乘用車生產企業(yè)應提供不低于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期限等。
通知列出了2016年各類新能源汽車補助標準,與2013年~2015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相比,對補助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做了新的規(guī)定,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的續(xù)駛里程由大于等于80km提升至100km,同時在行駛速度方面,純電動乘用車30分鐘最高車速應不低于100km/h。
讓市場決定技術路線
新的政策中,沒有現行政策提及關于鈦酸鋰/超級電容型電池的單獨補貼,而是將所有車型的補貼政策,用統(tǒng)一的單位載質量能耗和純電續(xù)航里程進行了規(guī)劃。
王健說,“過去的政策既不科學也不合理,我們的目標是節(jié)能減排,結果我們?yōu)殡姵匮a貼而補貼電池,導致很多新能源車簡單地把電池換在客車上就說這是新能源,對新能源產業(yè)和部件沒有太多的提升,其能源效率也不高。”
此前,由于政策對超級電容和鋰電池汽車的補貼水平不同,造成近年來超級電容汽車的發(fā)展落后。
中上汽車董事長謝镕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這次新的補貼政策體現了國家對超級電容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支持,部委親自調研聽取了企業(yè)呼聲,“對超級電容汽車,不再強調里程,而是強調城市適用性,不再是以堆多少電池為補貼,這是對市場需求作出的正確的判斷,非常有價值有意義。這次技術路線的調整,讓超級電容獲得公平的政策環(huán)境,讓超級電容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讓市場決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
“補助金額逐年遞減對于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影響并不大,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是市場行為,私人市場尤為重要。”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與補貼相比,盡快統(tǒng)一全國標準,破除地方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壁壘更為迫切。
“在發(fā)展初期,政策補貼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汽車行業(yè)分析師張志勇向記者分析,伴隨新能源汽車持續(xù)放量,產業(yè)進入市場化發(fā)展軌道,最終政策扶持也會退出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