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5-04 01:20:29
5月要關注后續是否會出臺對A股杠桿資金嚴格管控的政策,這可能造成市場出現短期的大幅波動。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秀偉
◎每經記者 朱秀偉
對股民來說,“紅四月”給2015年的春天留下了諸多美好回憶。進入到5月,市場會何去何從?
東興證券最新的5月策略報告認為,目前A股初現泡沫化端倪,但牛市還未有被破壞跡象,場外仍有大量資金焦急等待入場機會。不過,5月要關注后續是否會出臺對A股杠桿資金嚴格管控的政策,這可能造成市場出現短期的大幅波動。
此外,據機構統計,今年上市公司一季報的盈利狀況并不理想,主板公司一季報收入和利潤均為負增長,為6年來首次。
大/市/風/向
東興證券:牛市必要條件仍存
整個4月,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均上漲19%左右,市場可謂是全面紅火。東興證券認為,目前A股在賺錢效應中自我強化,進入“線索多元”的普漲狀態。大盤、小盤、成長、價值均存在相應偏好的投資者,呈現出“多元世界”中的系統性估值提升。
該機構認為,這輪牛市的“必要條件”是宏觀流動性的漸進寬松,實體投資回報率全面下降引起的社會財富配置遷移。“充分條件”是直接融資環境的改革與創新、自下而上的產業創新和企業跨界轉型,政府在各項改革領域的持續突破,以及對于權益市場的預期管理。
目前,A股大樣本估值已經呈現擊鼓傳花式的泡沫化端倪,但牛市的“必要條件”還未看到被破壞的跡象,場外仍然存在大量資金等待入市的機會;由于實體經濟未見改善,該機構預計5月貨幣政策或進一步寬松,相關區域性刺激政策或可預期。
具體應對策略方面,該機構建議以不變的戰略方向應對頻繁輪動的市場:經濟杠桿再平衡、生態環境再平衡、存量經濟改造、經濟增量培育、培育地緣性命運共同體和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勾勒出中國大國戰略的脈絡,對應在A股的映射分別是國企改革、大環保(包括新能源)、互聯網+、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除此之外,5月京津冀規劃也可能再度成為市場的熱點。
個股方面,該機構推薦了5月十大金股:齊翔騰達、長榮股份、凱迪電力、七星電子、永高股份、銀座股份、榮盛發展、巨星科技、華中數控、藍星新材。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貨幣政策
A股公司一季報盈利欠佳
目前2014年年報和2015年一季報已經披露完畢,有機構進行了統計,今年一季報A股上市公司盈利情況不佳。
來自廣發證券的統計顯示,主板公司的2014年報收入增速為4.3%,2015年一季報收入增速下滑至-2.1%;A股主板的2014年報利潤增速為3.1%,2015一季報利潤增速下滑至-5.6%。值得注意的是,主板的一季報收入和利潤均是負增長,這還是6年來首次出現的情況(上一次負增長是在2008~2009年)。
剔除金融股后,情況更為糟糕:A股剔除金融的2014年報收入增速為3.1%,2015年一季報收入增速下滑至-5.6%;而A股剔除金融的2014年報利潤增速為-0.7%,2015年一季報利潤增速下滑至-13.6%。
該機構認為,成本回落、資本開支下降難敵需求規模大幅下滑。不過A股上市公司現金流狀況改善:A股剔除金融的現金流狀況在去年有明顯的改善,資產負債率也開始下降,企業杠桿水平有所下降。A股剔除金融2014年現金流占收入的比重為1%,這是近四年來的最高水平。
在具體投資上,廣發證券建議關注“傳統產業重估值空間輕盈利趨勢”,具體包括銀行、化工、煤炭、有色。傳統行業的投資目前應更重視估值提升的空間而不是盈利的趨勢,銀行和資源類行業的相對估值最低,因此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建議關注銀行、化工、煤炭、有色。其次,可在新興產業中尋找需求和供給同時擴張的子行業,因為這些行業最容易實現規模經濟,建議選擇去年以來收入和資本開支同時加速的醫療服務、互聯網傳媒、軟件、電子、環保。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二季度業績
行/業/熱/點
華泰證券:掘金互聯網醫療
從一季報看,醫藥類上市公司業績表現較好,據華泰證券統計,1~3月份醫藥行業利潤增速為12.54%,環比提升0.14個百分點,比較優勢加大,子行業分化加劇。
對于5月的醫藥板塊,該機構建議可以關注5方面:
首先,互聯網醫療成長進入爆發期,卡位好(具備端口優勢、可持續性流量及清晰商業模式)、團隊好的公司有望成為重塑醫療生態的王者,估值亦將以VC估值方式重構。比如宜華健康(網絡醫院先行者)、和佳股份(康復+移動醫療打開成長空間)、樂普醫療(打造心腦血管患者生態圈)、翰宇藥業(慢性病健康管理專家)、魚躍醫療(攜手阿里,醫云構筑藥、械、服務一體平臺)、打造工業品牌網絡運營平臺的康恩貝、片仔癀、仁和。
其次,受益招標放量+持續外延預期:雙龍股份、海思科、亞寶藥業、萊美藥業。
再次,關注醫療器械設備國產化:國家政策有望加大力度支持核心部件國產化。建議持續跟蹤相關企業:華潤萬東(影像系列)、理邦儀器(監護系列)、紫鑫藥業(二代基因測序儀)等。
此外,體檢行業迎來整合,“航母”級公司將誕生:目前健康體檢行業市場規模為700億~800億元,增速20%,但行業極度分散,龍頭企業業績彈性大。體檢健康平臺對上下游輻射力度強,有望最先打通“流量-服務-變現”閉環。未來發展方向:向上發展為健康云(APP健康互動專家),向下發展醫療O2O(專科醫療、增值服務、精準醫療)。
最后,可關注養老產業龍頭。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互聯網醫療成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