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8 01:27: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棗強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河北棗強
2015年1月6日和2月16日,棗強縣環保局查證河北龍港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港工貿)未經環保部門審批擅自改擴建酚醛樹脂生產項目,違反了環境保護法有關規定,給予立案處罰,責令其停產和停止建設。另據棗強縣環保局1月6日對龍港工貿的現場監察記錄顯示,龍港工貿除擅自擴大再生產外,還存在生產工藝與環評不符,即生產原料改變;生產設備與生產規模不符,即生產設備與年產量均變大,變多,儲存設備小變大。棗強縣環保局責令其保持停產狀態,重新辦理環評審批手續。
對于上述環境違法行為,棗強縣環保局要求其在2015年4月6日之前將改正情況書面報告上交,逾期未改正,將依法申請棗強縣人民法院強制執行。4月29日,棗強縣環保局網站公告稱,龍港工貿因未批先建被罰款10萬元,已完成整改。
在堅持舉報一年多后,棗強縣居民李麗(化名)沒有想到,龍港工貿竟然以這樣的理由被停工。“龍港停產只是因為擅自擴大再生產被停業,我們之前反映的涉嫌偷排偷放,還有防護距離不夠,這些問題棗強縣環保局的通知里并未說明。”李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居民質疑龍港工貿環評手續
龍港工貿工廠的所在地位于棗強縣城東南方向王均鄉莊科村,驅車前往大約需要半小時。
龍港工貿官方網站顯示,該工廠始建于1991年,前身是棗強縣天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聯化工),占地36000平方米,主要生產酚醛樹脂,產品廣泛應用于耐火材料、摩擦材料、磨具磨料、保溫材料、玻璃鋼制品等行業。
今年4月19日,記者在現場發現,位于廠子東南角圍墻里有一個污水坑,積滿了黑色污水,雖然現場并沒有聞到刺鼻的味道,但靠近污水坑的一些樹木已枯死。
當地村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工廠平時的氣味并不大,但開工后煙囪就會放出氣體,味道很大。
除廢氣外,酚醛樹脂生產引發的主要問題是廢水排放污染環境。資料顯示,這類企業所排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酚、醛等,如果濃度過高不經過處理任意排放會產生嚴重危害。酚能使人的神經、肝、腎受到損害,用含酚的廢水(酚含量50~100mg/l)直接灌溉農田,會使農作物枯死和減產。
李麗告訴記者,龍港工貿涉嫌在沒有環評手續的情況下,從2007年7月一直生產至今。
對此,棗強縣原環保局局長李強給李麗的答復是,龍港工貿是由天聯化工更名而來,因此不需要重新取得環評,可以延續使用天聯化工的環評手續。
李麗則認為,天聯化工成立于1993年,是集體企業,于2008年5月29日在衡水日報公示注銷,而龍港工貿成立于2007年7月,是股份有限公司,從法律角度講兩家公司沒有任何聯系,因此按照環保法規要求,龍港工貿需重新取得環評手續。
另據2月16日棗強縣環保局現場檢查筆錄顯示,“2006年5月龍港工貿取得環評審批,2007年4月審批龍港工貿更名項目環評,2010年8月又審批龍港工貿的縮合廢水再利用項目環評。”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公開的信息中,為龍港工貿審批2010年縮合廢水再利用項目環評的是棗強縣環保局。環保法有關規定是,化工等污染較重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省級或地級市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審批。
對此,記者多次聯系棗強縣原環保局局長李強,欲進一步采訪,但其手機始終無法接通,留言也無人回應。
龍港工貿前身曾被掛牌督辦
事實上,龍港工貿上述工廠建成以來曾被多次舉報。在當地調查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見到了2007年參與舉報龍港工貿的村民。
該村民回憶,當時趕上夏天,村民根本不敢開窗,吃水也有問題,后來發現工廠直接將廢水排入地下,因此進行了舉報,此后工廠才開始上處理設備。
記者此后通過電話聯系上龍港工貿,其一位工作人員稱,目前工廠已停產很長時間。對于被村民舉報的排污問題,該工作人員稱,“是胡說八道”。記者此后為進一步了解情況多次撥打龍港工貿負責人的電話,但始終未能聯系上后者。
一位業內人士則對記者表示,不論該企業是否存在偷排偷放,僅一條防護距離不夠就應該停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發現,在龍港工貿工廠的東面和北面,不到20多米就有莊科村村民的住宅。
對此,記者曾致電棗強縣環保局,該局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表示,龍港工貿的工廠已停工,再追這些問題已沒有意思。
據了解,2007年,龍港工貿的前身——天聯化工曾被河北省環保廳掛牌督辦。據《河北日報》報道,2007年6月5日,棗強縣天聯化工廠(龍港工貿前身)周圍即為居民住戶,環評批復的衛生防護距離200米,實際上防護距離只有50米。更為嚴重地是鍋爐沒有按照環評要求安裝水膜除塵器,沖洗廢水沒有進入污水處理設施,直接排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